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让淘气的孩子服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404269
  • 作      者:
    支雅琼编著
  • 出 版 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笨父母跟淘气的孩子生气,聪明父亲让淘气的孩子服气!
展开
内容介绍
    《让淘气的孩子服气》讲述了《大宅门》里的七爷白景琦从小就是一个天不管,地不收的“混世魔王”,多少老师被他气走了、治走了,家里人对其毫无办法,包括他的母亲,性格强硬的白二奶奶。直到他遇上了一个肋人法的季宗布,从此,烈马套上了缰绳,成为了一匹骏马;洪流穿过了大坝,变成了平稳的航道。如果你家有个淘气的“小魔怪”,那值得恭喜,因为“淘”孩子聪明。他是美质良材,很可能成为一方美玉,但也可能成为一块废料,关键要看父母“打磨”的功夫到不到位。如果你家有个淘气的“小魔怪”,那值得同情,看来你吃不少苦头,现在正为怎么让他安生一点而伤透脑筋,其实,没有不能教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关键要看教的方法对不对头。这是一部献给父母的书,它倾注了爱与希望,讲述的便是当爱遭遇爱、当天使遇见天使、当父母面对淘气孩子……这,是一部关于理解和沟通的书;是一部连通淘气孩子和父母的书。翻开它,里面有淘气孩子美好的未来,有打开您困惑的金钥匙。
展开
精彩书摘
    探究篇
    第一章  吾家有孩初长成
    孩子从出生到能够爬动;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走进幼儿园,融入陌生小朋友中间……这整个的过程无论孩子还是家长,心中都充盈着甜蜜与温暖。父母一天天地看着孩子成长,孩子一年年地向着父母渴望的方向走去。爱与希望,在一个小家伙身上奇妙地展现。
    1.0~1岁——信任与不信任:依赖父母的关注
    1岁的佑佑是个聪明可爱的男宝宝,爸爸在一家业绩还算不错的广告公司做部门主管,每天起早贪黑,辛苦劳碌;妈妈是个漂亮的小学音乐老师,性格温和,说话声音柔柔的。佑佑妈不是工作狂,可任职的学校也不能因为她要照顾儿子就让她长期呆在家里,于是在产假过后不久,佑佑妈便回到单位上班,小小的佑佑只好交给佑佑的外公外婆照料。佑佑妈崇尚母乳喂养,好在学校离外公外婆家步行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佑佑妈一天便要在学校和外公外婆家来回奔波好几趟。
    每次妈妈回来,佑佑就变得格外兴奋。一听到妈妈的声音,佑佑的脸上便发出光彩,张开两只小手,吱吱呀呀的要妈妈抱,然后就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沉沉睡去。妈妈不在的时候呢,除了睡觉,佑佑总是哭,挥舞着胳膊击打着接近他的所有东西,倔强地蹬着两条小腿,小脸儿涨得通红,外公外婆没法,只好总是把孩子抱在怀里摇来荡去,这时佑佑才能安静下来。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成金字塔式的五个阶段,位于最底层的就是生理的需要,其次是安全的需要,再次是社交的需要,第四是尊重的需要,最高的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求的迫切程度不同。处于0~1岁阶段的孩子,有一些需要是生理方面的,比如饥饿——哭泣——提供足够食物——需要便得到满足;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有安全方面的需要,受到了惊吓,就需要通过怀抱来满足安全方面的需要;自我意识的追寻,就要通过父母包括身边人的关注来满足归属方面的需要。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像佑佑这样的孩子就是闹人的孩子,而根据马斯洛和埃里克森的理论,孩子这样的行为属于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一岁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匮乏,而且也不能准确地把握空间关系,所以他们看似无缘无故的暴躁、啼哭、打人、撕扯大人的头发,多数是对外界环境和自身状况的表达,比如饿了、累了、困了、尿布湿了、旁边的那个枕头对他造成压迫感了有时还有可能是在探索周围事物失败时而产生的挫败感。
    据悉,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处于信任感的培养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孩子会觉得自己是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长大后,会是一个开朗并信任别人的人。如果家长未能在这个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长大后可能出现很多个性特征,比如异乎寻常地害怕被遗弃、拼命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需要别人的照顾、对身边人产生信任危机等等。
    佑佑的烦躁和啼哭,就是因为他某些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外公外婆虽然疼爱外孙,可毕竟精力有限,无法深刻察觉孩子的每一个情绪波动,因而孩子的一些需求是处于匮乏状态的,就需要通过拥抱来缓解孩子某些方面的缺失感和不信任感。专家建议父母们不要单纯抱怨孩子的这种行为,应随时关注孩子生理和情绪上的变化,多给孩子们一些拥抱、亲吻和关注,让孩子们从心底里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体会到家长是多么需要他。
    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应该尽量多拥抱、亲吻、爱抚和关注他们,不管他们是男孩还是女孩。一岁半之前,孩子的很多顽劣行为都应该被新世纪的爸爸妈妈们容忍和谅解,在这个阶段,父母怎么宠爱孩子都不过分,千万不要因为他们的“淘”而烦恼。
    2.2~3岁——自主与羞愧:个人意识的萌发
    张女士发现2岁的女儿苏苏最近常常有一些奇怪的小动作,比如她总是把手指放到自己的嘴里,用那几颗刚长上来的小牙齿咬啊咬的,并常常会因为咬痛了而放声大哭;她独自在婴儿床上玩耍时,她会喜滋滋地把床上的各种玩具一件件抓起来扔到床外,一边扔,一边笑个不停;当苏苏爸看电视时,苏苏总是哭闹着要到沙发上去,把她抱过去了,她就会乖乖地倚靠着爸爸“看”电视;更为奇妙的是,一天张女士下班回家,因为工作上的苦闷,一到家就一脸郁闷地倒在沙发上,而没有像平时那样先去逗逗在地毯上摆弄玩具的女儿。不知什么时候,苏苏悄悄爬上了沙发,对着张女士那张满是疲惫的脸嫣然一笑。看着女儿那张如花般绽放的脸庞,张女士又是欣喜又是惊讶,那个曾经让她事事都操心的小人儿,什么时候长大到能够读懂妈妈的心,学会用笑脸安慰大人的失落?
    有句俗话说:两三岁的孩子,人不嫌狗嫌。宝宝从懂得运用自己的力量,到翻身、爬动、站起来、行走,总之是从宝宝能够自由活动的那一刻开始,那个总是躺在小枕头上眨巴小眼儿的“小天使”就开始向着“小魔鬼”的方向转变了,他们开始变得不听大人使唤、将那个咬字不清的“不”作为13头禅、用锲而不舍的哭闹达到自己的目的、和邻居家的小哥哥抢玩具、在别人侵犯自己的小权益时将自己的拳头狠狠挥过去……当折腾了一天的宝宝终于困倦地倒在沙发上睡着时,父母总会长出一口气:“终于安静了。”
    当孩子进入2岁时,这种探索活动就更为深入和有策略了,他开始学着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主体与客观世界区分开来,这个学习的过程,就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完成。比如咬自己的手指头,咬疼了,哭了。虽然哭了,可还是通过这一“咬”意识到咬自己手指和咬爸爸手指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孩子萌发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孩子一旦有了最初自我意识的体验,便会沉迷其中,一发而不可收拾。乱丢玩具,他会发现自己的小手竟有那样的力量,能让原本不动的东西“飞”起来;动用“暴力”,他会发现自己小小的拳头,能让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离自己远远的;哭闹,他会发现自己轻易从眼睛里挤出的小水滴,竟能改变顽固父母的心意……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孩子在2—3岁时正是自主与羞愧意识的萌发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并注意到自己身体的能力和限制。孩子常常会有意识地进行某些行为以从中体验自己身体的奇妙,他们在这个阶段的需要如果得到满足、受到家长支持及尊重,他们会深刻感受到自己的自主能力,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奇异的影响力。如果家长未能察觉孩子在感情和需要上的微妙变化,在这个成长阶段没有给予他所期望的鼓励,而是因为他的某些行为去恶意地批评、嘲笑和责骂他,特别是在他尝试如何学习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羞愧及害羞的感觉。长大后可能会出现很多个性特征,比如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不相信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依赖性强;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别人的重要性等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
    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小孩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还要小。
    这首小诗传递的理念就是在他们的世界里寻找和儿童共同的感受。2岁宝宝的思维进入了快速爆发时期,家长朋友们也要紧跟孩子思维的发展,善于激发并迎合孩子了解周围世界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给家长提出很多问题,认真负责地应对孩子提出的那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能够使宝宝得到好的反馈,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感情的逐渐丰富和个人意识的增强,使得孩子对父母关注和认同的需习之更加强烈和迫切。父母对于孩子们的探索行为给予赞扬和褒奖是必要的,但是也要适时地进行科学的引导。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但要谨记是给“一定”的,而不是全部。某天,你会欣喜地看见自家宝宝在餐桌上主动抓起勺子往嘴里塞东西吃,桌子和地板上却是一片狼藉,聪明的家长会这么做:第一步:“天啊,我家宝宝真棒,会自己吃饭了哦!”第二步:“粮食可是农民伯伯很辛苦才种出来的,千万不能浪费呀。来,爸爸跟你比赛,看谁洒在桌上的米粒少!”
    孩子是需要尊重的,因为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要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积极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要对孩子的情绪反应保持适度敏感和积极态度,在满足孩子信心、自主性和独立性塑造方面的要求时,行之有效的规范也是必须的。
展开
目录
引子:淘孩子白景琦的故事
探究篇
第一章 吾家有孩初长成
1.0~1岁——信任与不信任:依赖父母的关注
2.2~3岁——自主与羞愧:个人意识的萌发
3.4—5岁——主动性与内疚:我行我素的实践派
4.6~11岁——勤勉与自卑:在竞争与自信的夹缝中
5.12~21岁——身份角色的困惑: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第二章 淘气宝贝几多同
1.淘气——孩子的通病,父母的心结
2.淘气与孩子的品格培养
3.淘气与孩子的兴趣发现
4.淘孩子们的教育法则
5.每个淘孩子都有能触动的焦点
第三章 淘气宝贝之生理探究
1.精力过剩的淘气宝贝儿
2.被“染黑”了的.淘气宝宝
3.淘气宝贝儿与“多动症”
4.吃报纸的淘气宝贝儿
5.关注淘气孩子的安全
第四章 淘气宝贝之心理解密
1.我思故我在——充满好奇的淘孩子们
2.看我看我,我在淘气——渴望关注的淘孩子们
3.不让我淘,我偏要淘——宣泄情绪的淘孩子们
4.小小撒谎精——自我满足的淘孩子们
5.淘气时我最闪亮——缺乏求知欲的淘孩子们
6.被放任的自由——缺乏家庭教育的淘孩子们
第五章 我家孩子不淘气
1.关注那些“乖宝宝”们
2.所谓“淘气”与“乖巧”
3.乖宝宝的“七宗罪”
4.“好孩子”与“乖孩子”的不等量代换
5.“蔫”宝宝的七十二变

沟通篇
第六章 犟家长与淘气孩子之矛盾篇
1.在有色眼镜的遮蔽下
2.在“废话连篇”的掩盖下
3.淘气背后的弦外音
4.那些所谓的“平等”
第七章 犟家长的困惑
1.“过动儿”恐惧症
2.丢了耳朵的孩子
3.“叛逆”到何时才是尽头
第八章 犟家长与淘气孩子之融合篇
1.在信任的环境中学会信任
2.儿子,你要照顾好这个妹妹
3.在宽容的环境下学会宽容
4.给淘气鬼——客观真诚地评价
第九章 犟家长的欣慰
1.手指尖上的智慧
2.受到夸奖的“破坏”
3.给每一株野草开花的时间
第十章 犟家长与淘气孩子巧沟通
1.我家的“花脸猫”——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2.我要给你淘气权——赋予孩子玩耍的权利
3.看,这儿有个好东西——让孩子学会观察
4.他的地盘他做主——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5.父母们的小花招——在玩耍中教育孩子
6.宝贝儿,原来你是这么想的——与孩子换位思考
7.禁律——绝对不允许随意通融
8.像狐狸那样养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

策略篇
第十一章 做有威信的父母
1.威信≠威慑
2.批评与自我批评
3.榜样的力量
4.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第十二章 给淘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1.关在“花房”里的淘孩子
2.打造适合淘孩子生长的环境
3.在平和的气氛中建构淘孩子品格
4.在统一战线下形成的统一氛围
第十三章 在游戏中和淘孩子共同成长
1.让游戏成为淘孩子触摸世界的第一步
2.让淘孩子在游戏中培养社交能力
3.让淘孩子在游戏中培养善恶意识
4.让淘孩子在游戏中培养各种能力
5.不让淘孩子蒙蔽在游戏里
第十四章 与淘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1.解决淘孩子的心理压力
2.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那份爱
3.不要“忽悠”你的淘气宝贝
4.给父母些“铁石心肠”
第十五章 淘气宝贝对碰对
1.小小“暴力狂”
2.让我先说话
3.当他(她)偷东西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4.撒谎大王的故事
5.我是家中破坏王
6.那个愤怒的孩子
7.泥巴的独特诱惑
8.我就不
9.“问题”宝贝
10.我们该这样对待孩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