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认为,教育国际化就是要求教育“反映出各国共同的抱负、问题和倾向,反映出它们走向同一目的的行为。其必然的结果则是各国政府和各个民族之间的基本团结”;“在消除了偏见与沉默的情况下,以一种真正的国际精神发展相互问的接触”。①在我国《教育大辞典》中,教育国际化被解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间相互交流、研讨、协作、解决教育上共同问题的发展趋势。其特点是:(1)国际教育组织出现与发展。1948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成立,宗旨是推动各国在教育、科学、文化方面的合作。嗣后,国际教育局、国际劳工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等亦相继成立,开始研讨共同关心的教育问题,并派遣专家进行国际援助。(2)国际合作加强。各国文化教育交流日益频繁,教师、研究人员交流增多,留学生增加,教材交流与合作增强。(3)各国均在改革学制的封闭与孤立状况,使本国与国际上的各级各类学校发展趋向一致。未来各国教育在对象、制度、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的共同点将日益增多,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②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活动,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要达成的共同目标势必会把世界各国的教育活动联系起来,在相互的学习借鉴中获得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主要观点
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众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界定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但是统一的观点至今仍未形成。1995年汉斯?迪?威特(Hans De Wit)等学者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一书中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它涵盖了当前国际化含义研究的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看做是一个发展的趋势与过程,认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就是把国际的意识与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职能相结合的过程。当前这一观点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