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说“长”论“短”中美教育:陶继新与黄思路的越洋对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159700
  • 作      者:
    陶继新,黄思路著
  • 出 版 社 :
    湖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从事记者生涯二十六年,独自采访过全国数百名校长、教师、家长、孩子、专家、局长等。正是这种比较深入的采访,使他对中国教育有了一定地了解,甚至是特殊的感悟。黄思路,北京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学习生活了三年多,对美国教育有其独特的感受。本书正是这两人的“对话”记录。这份记录能让读者从某些侧面比较真实地了解中国和美国的教育。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差异何在?只有亲历其中的人,才能有其“经验”性的话语。200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艺术管理硕士学位之后,就职于纽约罗德公关公司艺术与媒体部的黄思路女士,已有了这方面独特的感触。而不只一次采访过黄思路且与之成为文友的陶继新先生,则在26年的记者生涯中,一直行走于中国教育界,独自完成了300多万字采写文章,对于中国教育相当熟谙。当两个人通过QQ跨越大洋进行对话的时候,就有了对中美两个国家关于教育的独特的视角与思考。读者通过这样的对话,既能对两个国家教育的优与劣、成与败获取形象的认知,又可以从形而上层面窥探两个国度不同教育的本质屙性,从而了解各自的“长”与“短”。知“长”才能改“短”,知“短”方能学“长”。我们坚守中国教育的所“长”,也将美国教育之“长”拿来为我所用,才能够成为当下中国教育的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参照。
展开
精彩书摘
  【黄思路】
  我刚从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系拿到硕士学位。美国高校中有八万多名中国留学生,而哥大是招收国际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我在美国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朋友,但几乎全是学基础学科和理工科的朋友,读文科的朋友只占很小的比例。与我同专业的华人凤毛麟角,我在哥大两年期间,来自中国大陆的只有我一个。所以在中国留学生中,我是“非典型”的。
  【陶继新】
  这正可以看出你超越他们之处。我一直认为,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人,你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在一般人之上。
  【黄思路】
  谢谢陶老师。其实,我当时选择这个专业完全出于兴趣。
  【陶继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过,兴趣有的时候也会瞬间即逝。而你的兴趣却是可以持久的。这正是你的优势啊!
  【黄思路】
  由于小时候多开发了几样兴趣,长大后,可供选择的范围就相对大了点。上高中时,我决定了不以音乐为生,从那时起直到大三,我给自己设定的是一条传统意义上、比较典型的北大学生的留学道路。北大和清华的本科毕业生多申请出国读博士,往往拿到全额奖学金。我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读本科的前两三年,遵照院里学长的先例,也计划毕业后中规中矩地申请个政治学博士。当初大学毕业,如果成功走上这条道路,我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为一名研究型人才了。
  【陶继新】
  研究型人才是要耐得住寂寞的,可是,真正有成就的研究型人才,由于心底的热爱,在研究中就有了极大的感情投入。在一般人看来寂寞的时候,他却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方乐园。你尽管没有选择做研究型工作,但我相信,你干什么,都会投入其中,而且还会乐在其中。
  【黄思路】
  在学习的路上,我一直是乐此不疲,一直到大学时,都放不下小时候开始喜欢的东西。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文艺积极分子,大一暑假还再次去了爱斯本音乐学校,大二甚至认真考虑过买台旧钢琴放在宿舍,结果由于电梯装不下才放弃了。
  【陶继新】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从远古时代就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音乐从小伴随着你走到现在,已经成为你快乐行走必不可少的一种审美载体了。
  【黄思路】
  您说得太对了!我当时就是希望我的兴趣成为终身职业,希望工作中永远有快乐相伴。我一直以为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兴趣是第一要素,一辈子做喜欢的事是享受,否则就是负担。我决定要为自己找个更活泼的职业。于是除了国际政治以外,我在北大又另修了两个学位,经济学和艺术学。我的想法也慢慢由“典型”向“非典型”发展——选一个综合自己学科背景和个人兴趣的专业出国留学。
  【陶继新】
  在北大拿下三个学士学位,真的了不起。但是,你虽累却快乐着。这与我有共同的感受。经常有人问我:“你累不累?”我说:“从未感觉累。”因为喜欢,所以干得越多,反而越快乐。我一直在想,有的人闲起来会得病,有的人甚至闲起来会提前进入暮年。其实,是感到生命没有了意义。而我们,恰恰是在忙碌之中,感受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特殊愉悦,特别是感受到了生命的成长。
  现在有的人虽然成了所谓的专家,由于知识太过单一,所以,在教学以及讲学中,就会显得特别拘谨。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者,是需要多方面学识的。所以,你在北大学了几个学位,这是为你未来走向更大的成功奠基。
  【黄思路】
  不论是否成为专家,我想一个知识渊博、兴趣广泛的人总是—个有趣的人。反思国内很多学生,选择读书和职业的时候,从老师、家长到自己都忽略兴趣本身,这是件悲哀的事情。
  【陶继新】
  这其中涉及到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有的人干什么都感到无聊,都没有兴趣。而你不然,我甚至认为,你如果选择了一个你以前未必特别喜欢的专业,但是,你会在学的过程中,重新燃起浓烈的兴趣。这,也许是能够走向成功的一个必备素质吧!
  【黄思路】
  我在美国的几年,发现很多美国学生没有中国学生聪明,但对自己所做的事情都非常热爱、自豪。一个成功的人往往喜欢自己的职业,而要真的成为专家更要热爱自己的专业。
  【陶继新】
  你说的热爱特别重要,它超越了兴趣,这里面还有一定的使命感存在。热爱事业体现的是一种良好的精神与心灵状态。而精神与心灵状态的优劣,恰恰是一个人生命质量高低的试金石。记得你小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当代小学生》上,题目是“赢得起,也输得起”。直到现在,我给校长、老师讲课的时候,还在提起你的这篇文章。因为,一个人如果经不起挫折的打击,或者在荣誉面前忘乎所以,最终还是要失败的。
  【黄思路】
  在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还真有您说的这种使命感。艺术管理其实是那几年传人我国的新概念,国内当时没有人真正专门做这方面的研究。
  【陶继新】
  鲁迅先生原本学医,后来却弃医从文。这其中便是使命感使然。
  【黄思路】
  当时我也没有什么人可以请教,因为还没几个中国人出国念这门几乎闻所未闻的专业。不过我立刻就认定这是我的未来。
  【陶继新】
  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也是难以想象的。我想,这需要勇气,需要挑战精神。攻读一个未知的学科,恰恰具有挑战性。
  【黄思路】
  艺术管理这个专业其实跟MBA(工商管理硕士)挺像的,但我觉得不是学商的都适合念艺术管理,因为艺术领域的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管理,管理者对艺术品创作及生产传播最好有专业的判断力。
  【陶继新】
  我对艺术管理没有研究。可是,我喜欢这个学科。而且,真正高层次高品位的管理,恰恰是艺术管理。我的二女儿今年要考艺术学方面的博士。
  她在中国传媒大学原来学的是电影美学专业的硕士。毕业一年后,今年才想考的。不过,有一个收获,就是有了一个儿子。
  【黄思路】
  这可是最大的收获!如果您女儿对艺术管理有兴趣,我可以推荐她读一本书,叫《向艺术致敬:中美视觉艺术管理》。这是哥大艺术管理系的系主任杰弗里教授和我国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系主任余丁教授新近合写的,第一部有关中美两国视觉艺术管理的书。引用余丁教授的话说:“MBA教给学生一定要计算成本和利润,但谁能说清艺术管理的成本呢?艺术家的创作在这些艺术管理环节中的关键部分是无法计算价值的,所以,管理最重要的是对艺术价值的判断一在这个前提下管理难度很高。艺术管理的重点是如何掌控艺术家、作品和观众的关系。”
  ……
展开
目录

一 从北大到哥大
“孤注一掷”上哥大
酸甜苦辣在纽约

二 说“长”论“短”中美教育
敢于大胆尝试
普遍能读会写
个个能言善辩
考试综合打分
数学能力很低
异乎寻常自信

三 在美国教汉语
识繁写简
老师奇缺
重视听说
获益良多

四 在百老汇实习
接受职位来者不拒
在百老汇感受魔幻与神奇
今日的收获来自于往日的付出
“舞动的红楼”搬上美国舞台
《少林武魂》在百老汇遭遇规则尴尬
美国工会的力量
从非主流观众圈里走出来

五 美国人的应急机制和安全意识
烟火探测器引来的骚动
安全事故突发时秩序井然
杜绝触发火警的“绝招”
良好习惯从小培养
动物生命受到珍爱
安全教育无处不在

六 家教中的文化差异
小孩的喂养与自会吃饭
为孩子加衣暇与让孩子‘识冷热”
包办代替与尊重孩子的选择
对孩子疼爱过度与让孩子经受磨难
父母的含蓄之爱与直露之爱
为孩子准备—切与让孩子实现梦想
依靠子女与自食其力

七 社会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餐桌上的文化礼仪
公众场合的文明礼貌
家庭中的荆舣教育
学校中的礼仪课程
文明礼仪需要内修
坐车也更讲究礼仪
正式场合的穿衣礼仪
送礼时的包装文化
个人隐私受到保护

八 观念中的文化差异
本国中心
出国留学
文明程度
随便退货
诚信体系
法治意识
消费观念

九 纽约:天堂与地狱
繁华而破旧
拥挤而不文明
开放与竞争
唐人街的中国味

十 美国的穷人与富人
贫富差距拉大
社会福利过高
教育优劣悬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