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国初期:国文教科书
第一节 历史背景及教材概况
一、历史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适应资产阶级要求的改革提出对学生普遍地实施资产阶级的道德教育(自由、平等、博爱)、实利教育和军国民教育。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发布了《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在课程设置上废止了“读经讲经”科,提出设“国文”科;在国文教材内容上也废除了清末“忠君”“尊孔”的说教,加进了一些资产阶级的道德教育和实用科学的知识,体现了“共和精神”。为了适应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蔡元培提出公民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新的教育方针呼唤着新的教科书的出现。
此时各书坊编辑出版的国文教科书,基本上体现了新时期的教育思想,革去了清末教材中忠君、崇满的思想内容,推进了资产阶级自由思想。例如民国元年由庄俞、沈颐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以及民国二年由戴克敦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新制中华国文教科书》都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编制的教材。
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所篡夺,几乎所有的教育计划都遭到了破坏。袁世凯为了实现其称帝复辟的野心,大造尊孔读经的舆论。1915年袁世凯颁布的《特定教育纲要》中公开提出:“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法师;宜尊孔以端其基,尚孟以致其用。”于是各个书坊出版的国文教科书连“共和”“民主”等字眼也不敢提了,被一股复古尊孔的逆流所淹没。不久,帝制复辟失败,中央政权又为北洋军阀所把持,当时的教育部对刚公布不到一年的细则进行修正,除了删去“读经”之外,国文教学内容没有发生变化。这时在文化教育领域里,复古、尊孔的逆流继续,语文教材仍旧散发着封建气息。这是近代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上的一次大倒退。例如,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实用国文教科书》以及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新制单级国文教科书》等教科书的编写,都受制于当时的政治背景,被打上了特殊的时代烙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