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言无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383375
  • 作      者:
    李秀伟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观察,写自己的思考,对我,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怎样写才好呢?《老子》有言:“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这个“中”如何守?真的回到“无知”才好?真的选择“不发展”才行?后来才明白,这是一种境界,而非一种行为约束。即便“不言之教”,也须有言来传递。正是许许多多教师的言传乃至身教牵引我的情感,让我走进课堂多闻、强记、慎思,终于成文。
  本书所言,是我在教学现场的十三个实践感悟,没有给出结论,没有展示公理。文已成,却载不动许多道。教育的痛心疾首之言太多了,乃至于相信: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但是,能冷静?能本真吗?我自问。
展开
作者简介
  李秀伟,山东省沂水县人,1973年10月13日生,先后在中小学任教,现为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山东省“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兼及语文教学、道德教育课程与教材研究。 在各类刊物公开发表研究论文60多篇,代表作有专著:《生命的跨越——探寻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新课程教学设计(品生、品社)》、《新课程教学设计(初中思想品德)》;合著:《活动建构: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主编:《学科教育创新支点》(小学语文卷)、“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新课程课堂教学方略》、《和谐之美:教师师德修养案例评析》、《小学教学典型课示例》。主编和参编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生命教育》等新睬标教材。 主持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情境探究教学的理论与模式建构”通过鉴定,探索舱“生态教学理论”得到广泛关注,其研究成果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报道,多项教学成果获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教学不只是徘徊于知识或技能的层面,而是更多地关注了情感的层面,因为情感似乎和知识技能一样需要教学。教学要实现的是情感的顺应:“先要认定学生是一个自律的平民。把这个自律的平民,如养花草地养起来,使他得一种春风时雨的化育,渐渐儿顺自然发展起来。”教学就是要这样来养育情感的,情感的养育与唤醒是真正的人的教学的实现途径。我们需要用教育的高度来善待教学,用课程的宽度来引领教学,用辩证的思维来实践教学。教学在认知与情感的高度统一中才会走向学生。
  教学之大,应大在“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教学之大,应大在“实用理性”的教育职责。
  《教育言无言》的目的就是对实际教学问题的道德分析和实践探讨,探究教学的情与理、体与用,试图有系统地了解教学的道德基础,并从一般课堂中的教学原则出发,寻找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教学审美路径,这才是教育的路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求真”之教
  三、“知识风险”又会怎样?
  在动态生成的教学中,我们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有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甚至允许学生尝试犯错误,但我们往往把“知识性错误”视为畏途,认为无论如何不能在知识性的问题上有半点含糊。因此,在教学的开放性和教学结论的多元化上,我们往往有着多重的限制,在原则性、知识性问题上,教学是不能够冒风险的。
  有没有不同的认识呢?
  我们在美国的一所初中执教过一节生物课,这堂课是由我和负责实验。的两位教师共同来组织的。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鱼的生活习性与活动姿态,并探讨如何来体验鳍的活动特点。学生边讨论边翻看厚达680页的生物课本。在教师讲解完注意事项之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他们用胶布把自己的五个手指粘在一起,然后尝试捡拾硬币、用铅笔写字、系线圈等活动,体验鳍的功能。师生所采用的这种体验方式已经够吸引我们了,但仍有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建议把五个手指粘起来.而是双手合拢,滑稽地摇摆,两位负责实验的教师却视而不见。
  我观察后,发现这个学生的体验方式有问题,于是与他进行探讨。关于为什么不按照活动要求去做的问题,他说:“我把五个手指一并不就体会到鳍的功能了吗?
展开
目录
引论 以教学观教育
一、教学之理
二、教学之道
三、教学之境
第一章 “求真”之教
一、可怕的是错误吗?
二、何以表演?
三、“知识风险”又会怎样?
四、祈使真实之意

第二章 “向善”之教
一、人何以被冷落?
二、我在哪里?
三、仅仅是科学精神?
四、呈现道德总则

第三章 “审美”之教
一、应该感动谁?
二、谁来欣赏我?
三、如果有了兴趣?
四、升华教学境界
第四章 “公正”之教
第五章 “信任”之教
第六章 “尊重”之教
第七章 “深刻”之教
第八章 “价值”之教
第九章 “需要”之教
第十章 “独立”之教
第十一章 “智慧”之教
第十二章 “条件”之教
第十三章 “生态”之教
余论 把希望收进行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