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做一名有谋略的教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770696
  • 作      者:
    陈元勋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没有不用谋的教坛《做一名有谋略的教师》。美人计、激将法、迂回术、将错就错、借薪助火、反弹琵琶、身先士卒、以夷制夷、难得糊涂、大智若愚……洋洋大观,精彩纷呈,不过“智胜”二字。“智”为道德人格、战略战术、方法方式、手段技巧,“胜”乃目的结果。谋略启迪智慧,智慧增长谋略。 为师而善用谋略,足以独树一帜;治学而胸有谋略,足以引领专业。
展开
内容介绍
    《做一名有谋略的教师》以实际案例告诉读者,为师而善用谋略,足以引领专业。《做一名有谋略的教师》作者是一位资深语文教师,对中国谋略与教学过程的结合很有兴趣,并总结出一系列教学谋略,例如“声东击西,攻其不备的教育策略”、“借尸还魂:破茧成蝶的教育策略”、“将错就错,错出一片精彩!”读来会很受启发。
    吕尚、老子、孙子、诸葛亮、冯梦龙、郑板桥……历史的天空星汉灿烂,辉映着中国谋略的无尽光芒。一个谋略的成功运用,可以打赢一场战争,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把中国谋略引进现代教育领域,无疑会源源不断地为创新性教育注入鲜灵的活水……
展开
精彩书摘
    卷一  教育谋略新演绎
    “美人计”新用
    “美人计”属“三十六计”之“败战计”,乃处于败军态势下所采用的计谋。其计日:“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三十六计》,甘肃民族出版社1999年3月版)对于势力强大、将帅明智的敌人,不可与之正面交锋,只能暂时顺服事奉之。若事之以帛,徒增其富,乃下策也,如两宋之于辽金;事之以地,徒增其势,乃下下策也,如六国之于西秦。唯事之以美人,以消磨其意志,削弱其体质,增其部下之怨恨,乃可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如勾践之于夫差。
    可见,“美人计”是以“美色”为“诱饵”致使对方自取其败的韬光养晦之术。这里的“美色”,可以是“女色”,也可以是“男色”。
    “美人计”在现代军事、外交、政治、经济等领域中的运用可谓不胜枚举,而把“美人计”引进学校教育,让其在教书育人中发挥神奇效应,亦大有文章可做。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某高校大四女生A君,其貌不扬,见同班女生皆出入成双,唯自己形影相吊,自卑之极;而愈是自卑,就愈是容颜暗淡,甚至连毕业论文也写不下去了。这一切都躲不过心理学导师的一双“慧眼”,她灵机一动,冒充“一个渴望得到你的青睐的男同胞”,给她写了封“求爱信”:
    冒昧给你写这封信,该不会红颜发怒吧?
    很久很久了,一直默默注视着你,你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喜怒哀乐!
    你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孩。当所有的女生接二连三地都有了男友,你却依然守着女性的庄重和矜持;和她们相比,你更有涵养,也更具古典美。
    在我心目中,你是那么圣洁,以致我不敢贸然说出自己的名字。但我会一如既往地关注着你,小心翼翼地守望着你,直到有一天我有勇气告诉你我是谁!
    我坚信,你的毕业论文也一定会像你的人品那样,令人刮目相看!
    我期待着!
    于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出现了!自从收到那封“来历不明”的“求爱信”,A君居然判若两人:她不再暗自垂泪,她的身姿变得俏立挺拔,步伐铿然自信,脸上焕发青春的光泽。她的毕业论文也得到导师和评委们的一致赞赏,被永久存入母校历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档案。
    上述案例可谓“美人计”在学校教育领域的绝妙演绎。也许心理学导师并非有意在使用此计,但这位“渴望得到你的青睐的男同胞”,却是确确实实充当了“美人计”的“诱饵”。正是“他”的“求爱信”,以爱情所进发出的巨大能量,激发了A君沉沦已久的自信心,进而又由内到外、由外到内地诱发出其全部美的潜质,从而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惊人蜕变。
    实际上,男性更易中“美人计”。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海伦·费希尔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些男生和女生看性感程度不同的异性照片,之后,让他们选择在实验的第二天领取一张15~35加币的支票,或者再过一段时间获得一张50~75加币的支票。结果,看过性感女郎照片的男生普遍倾向于选择短期的较小利益;只看到相貌平平女性照片的男生,则符合常规的“折现曲线”而选择了不久的将来会得到的更大收获。与此相反,女生们无论看到的照片是“帅哥”抑或“丑男”,都做出了大致相同的理性决定。
    这就是不少调皮粗鲁的男生在漂亮的女教师手下一个个变得温文尔雅的奥秘之所在。不管主观上是否有所意识,那些漂亮的女教师总是在向异性教育对象施展以“性别魅力”为“诱饵”的“美人计”。因此,作为女性教师更应有意识地将自己独特的外貌美(如容貌之美、形体之美、音色之美、姿势之美、服饰之美)和性格美(如清纯之美、含蓄之美、温润之美、慈祥之美)张弛有度、恰如其分地展现给教育对象,以充分发挥自己独具优势的“性别魅力”,追求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然而如若仅此而已,学校教育中“美人计”的效应就会大打折扣了。只要将其与兵法中的“美人计”稍加比较,就不难发现二者的机制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是一方处于劣势下不得已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目的在于扭转败局,反制敌于死地;前者则不失为教育者主动出击的有效策略,目的在于激发教育对象的良性情感和潜质潜能。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完全可以进一步把学校教育中的“美人计”从“性别魅力”提升到“超性别魅力”的层次,从而赋予其以更为丰富的深层内涵和更为广阔的使用空间。
    众所周知,在教育领域,从教育者到教育对象,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从教育环境到教育活动,处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美。而教育者作为教育美的实施者,自身首先应该成为教育美之集大成者。他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涵养,善于不断吸纳相关学科的新知识乃至全人类文明的精华,善于不断积累并提炼人生阅历;他必须具备特立独行的人格和深刻敏锐的思想,具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永远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他必须深谙审美教育规律,善于调动各种方法、方式、手段、技巧来挥洒美、展现美,善于引领教育对象通过想象、联想、实践去感悟美、创造美;他必须具备高超的教育机智和控场能力,面对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境,能在瞬间进发出多种应变方案并加以遴选而付诸实施;他必须注重仪容仪表、精神风貌、言谈举止,时时散发出真诚之美、含蓄之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高雅之美、幽默之美、学科之美、个性之美……凡此种种,浑然天成,合而为一,乃为“超性别魅力”!而一旦具备这种魅力,便可达到人计合一的境界,即便无意施展“美人计”而计自在其中矣。诚如是,则所谓全方位激发教育对象的审美愉悦和良性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潜质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不过是谈笑之际、挥手之间的轻巧事罢了。
    行将搁笔之际,忽然想起前一阵子沸沸扬扬的大学生网上评教师,其范围之广涉及全国约4000所高校的近三万名为师者。年届花甲的“学术超男”易中天和四十有二的“学术超女”于丹赫然名列“魅力排行榜”榜首。个中缘由,自无须笔者饶舌。
    (《中学语数外》(教研版),2008年第11期)
    “激将法”与“连环式激励”
    “激将法”是中国妇孺皆知、语焉能详的一种谋略,可用于对敌,亦可用于对己。用于对敌,目的在于使其失去理智,暴躁莽撞,从而进入己方圈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派人送给司马懿一大箱子妇人衣物,目的就是以此耻笑其胆怯,激其怒而出战。用于对己,则是为了振奋士气,激发潜能,增强战斗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只身下东吴游说,用的便法。除军事之外,“激将法”在政治、经济、论辩及日常交往中的运用也是比比皆是,俯手可拾。
    学校教育中的“激将法”亦不乏其例。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少时数学成绩欠佳,乃至初一时算术不及格。一次,老师公然在班上宣称:假如你们中将来会有一个同学没出息,这个人必定是华罗庚。这位老师并未意识到,他的奚落对华罗庚来说正好是“激将法”的“绝唱”,正是这种奚落,促使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发奋攻读,19岁就开始发表数学论文,25岁已跻身世界屈指可数的大数学家之列。
    美国的爱迪生小时候只上了几个月学,就因被老师辱骂为“愚钝糊涂”的“低能儿”而退学。老师的歧视激发了爱迪生“长大了在世界上千一番事业”的大志,终成一代大发明家。
    可见,学校教育中的“激将法”是通过心理交接,从反面触伤教育对象的自尊心,激起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使之转化为某种巨大的推动力,进而促使其朝教育者所预期的目标努力。(当然必须剔除上例中的消极因素和偶然性,代之以教育者的积极因素和必然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它是一种“反面激励”。
    与“反面激励”相对应的是“正面激励”。
    西方有一个为许多心理学家所称道和不厌其烦地引证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正面激励”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和雷·诺尔·雅格布森以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对他们进行了预测未来发展的智力测验,然后列出占各班人数20%的学生名单,交给教师并声称:“这些是超常儿童,其智力将来还会提高”,还会有“学业冲刺”云云。其实,名单上所列的并非按智力测验结果挑选出来的高智商学生,而是过去受教师歧视的学生。然而,一个学期后,奇迹出现了。当两位心理学家再次对学生进行测验时发现,那些所谓“超常儿童”的智商明显提高了,尤其是低年级,进步更大。一年后,两位心理学家又对学生进行了测验,高年级“超常儿童”的智商在继续提高,而低年级“超常儿童”却不再提高了,原因是低年级原任教师已调走,新任教师不知道谁是“超常儿童”。
    人们把这个微妙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的产生颇为耐人寻味。正是两位心理学家令人兴奋的智力测验结果激发了教师对受歧视儿童的信心和期望,而教师对受歧视儿童的信心和期望又激发了受歧视儿童对自我的信心和期望,外力内化,学生的智商自然也就随之递增。低年级学生因换了教师,这种连锁式效应不复存在,智商的递增也就随之停止。
    由此可知,所谓“正面激励”,就是通过心理交接,从正面激发教育对象的自信心,使之升华为高涨的热情,进而促使其朝教育者所期待的目标行动。
    尽管“正面激励”与“反面激励”所循路径不同,但目的和效果却是一致的,正所谓“殊途同归”。二者并无高低之分,关键在于选择得当,运用得手。例如,从年龄特征看,一般对自我意识尚未完全形成的学生较宜采用“正面激励”;从个性特征看,对自卑感较强的学生一般不宜采用“反面激励”。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曾经遵循这一原则,有意识地选用两种不同的激励法,颇有一些成功的体验。
    初上讲坛,我担任写作课教师。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在班上宣布:“80级六个班,数我们(5)班最有灵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可望成为诗人。”此后我利用课余时间教他们写诗。两三年的时间,这个班果真陆续涌现出一批令全校倾慕的学生诗人,他们的诗作在学校办的诗刊《采薇》中大有“引领新潮流”之势,不少还在省级刊物发表作品。这里,我用的是“正面激励”。
    ……
展开
目录
自序:我的教育名片
卷一 教育谋略新演绎
“美人计”新用
“激将法”与“连环式激励”
批评教育中的“迂回”术
对王夫人“反弹琵琶”的“反弹”
不妨来点“缓兵之计”
“以逸待劳”的教育艺术
“借题发挥”法的妙用
“将错就错”,错出一片精彩!
“难得糊涂”何以难得
“走”何以为“上计”
“声东击西”,攻其不备
“借尸还魂”,破茧成蝶
“无中生有”,点石成金
化“借刀杀人”为温润育人的教育策略
以“身先士卒”法引领个性化阅读
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抛砖引玉”
阅读教学中的“上智”
“欲擒故纵”:预设与生成的高度和谐
“借薪助火”术与问题情境教学法
“大智若愚”:变设疑为质疑的策略
“顺手牵羊”牵出的华彩乐段
“以夷制夷”:不教而教的至高境界
引导学生“犯错误”,何妨一试!
语文教学中的“暗渡陈仓”及“连环”之计

卷二 “两点一线”新思维
略论早期文学教育
开发说话识字潜能,实施早期文学教育
诗教:文学教育和写作训练的最佳起点
关注写作训练的低层次化问题

卷三 散文写作研究
取象·再现·融情——状物写景散文写作的三个环节
叙事散文的基本写法
记人散文的基本写法
状物写景中的“摹状赋形”
状物写景中的“移觉传神”
状物写景中的“以动写静”
状物写景中的“妙喻连珠”
状物写景中的“反衬对比”
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中的“点面结合”

卷四 诗歌写作研究
诗的含蓄与含蓄的诗
诗人的“超自然能力”
诗歌意象的水,象与“抽象”抒情
《雨巷》:“新古典主义”的第一座里程碑
璀璨星空的蓝色飞碟——《今夜》诗自解
苏轼《赤壁怀古》的衬托艺术

卷五 考场作文“一加一”
论点论据扣合十法
读后感的写作与话题类及给材料作文

卷六 基础写作研究
关于钡面描写和间接描写
记叙文写作中的说明
对记叙文和记叙文写作的再认识

卷七 语文教学拾零
阅读教学的三种境界——以《司马光》的教学为例
小学古诗意境教学浅探
低年级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中的“纵比”
一切“景语”,皆成“情语”——《荷塘月色》写景技法探微

卷八 实习应聘指导
怎样克服初上讲坛的紧张心理
师范生职场应聘制怯七法

卷九 现代汉语研究
即兴演讲浅论
高校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理论尴尬——以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为例
关于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及复杂动词短语——与黄廖《现代汉语》编者商榷
标号“-”、“~”的规范用法及其他

卷十 形式逻辑研究
关于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归类问题
“除非”类假言命题新论
直言命题谓项周延性教学新探
后记:和我一样可爱的学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