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37507
  • 作      者:
    薛彦华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教育学》是在总结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为线索编写而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教师与学生及其相互关系、课程与教学、有效教学的组织与保障、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
  《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教育学》内容丰富、案例翔实、体例新颖。
  《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教育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使用的教材。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教育学》:
  四、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的全民化与终身化
  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教育思潮,它们不仅主导了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进步的趋势。全民教育的任务侧重于普及教育,终身教育的任务侧重于继续教育。
  所谓全民教育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亦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全民教育的兴起,有其广泛而深刻的时代背景。首先,从个人发展层次上看,全民教育是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其次,从社会或国家发展的层次看,全民教育既是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和国家走出危机、摆脱贫困、实现繁荣的必然选择。再次,全民教育是促进世界文明共同繁荣的需要;另外,全民教育也是针对世界教育发展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而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包括儿童失学问题、新文盲的产生、成人文盲扫除、功能性文盲问题。教育,尤其是全民教育,在解决“人类困境”诸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接受各种教育。终身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打通了自然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阻隔。终身教育主张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而应是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有的文化,而且要培养个人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性以及个人的独立性。“从这个意义来说,未来的教育必须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内,社会的一切部门都从结构上统一起来了。这种教育将是普遍的和连续的。从个人的观点来说,这种教育将是完整的和富于创造性的,因而也是个别化和自我指导的。这种教育既是保障专业活动、促进专业活动的动力,又是文化中的堡垒和推动力。这个教育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和不可逆转的。这是我们时代的文化革命。”
  (二)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之一是实现教育平等,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平等的基础。教育机会均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最初只是强调入学机会的均等,或者是初等教育的均等;稍后就扩展到受教育的年限、学校类型、课程性质;最后,直至教育的全过程包括入学机会、过程条件、结果的均等。教育机会均等所体现的主旨是: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成为民主化教育的主体;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最基本的教育,每个人都有相等机会接受符合其能力发展的教育。
  为了实现教育民主化,一方面要做到教育的普及化,另一方面要达到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平等。教育普及化可以说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保证。如果说教育的民主化是旨在保证每位公民及其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么教育普及化则是保证人们真正享有这一权利的现实基础。教育民主化必然要求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教育体制由筛选型、集权型转向综合型、分权型,教育结构由刚性、封闭式转向弹性、开放式,师生关系由权威型转向以互动为特征的民主型,教育方式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教育评价由注重选择转向注重培养,教育管理由集中、封闭式转向参与式、自主式。
  ……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认识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 教育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教育的形态

第二章 教育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发展
第四节 教育目的的实施

第四章 教师
第一节 教师概述
第二节 教师专业素养
第三节 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五章 学生
第一节 学生观
第二节 法律、法规视角中的学生
第三节 当代学生的状况分析

第六章 师生关系
第一节 师生关系概述
第二节 我国当代师生关系中的矛盾冲突
第三节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七章 课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课程类型
第三节 课程结构
第四节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第八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一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第二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第九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 教学设计理念的更新
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策略

第十章 教学实施
第一节 教学实施概述
第二节 教学实施的一般过程
第三节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技巧
第四节 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处理

第十一章 教学评价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 课堂教学评价
第三节 学生学业成绩评定

第十二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队伍建设
第一节 班级管理的意义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任务
第三节 班主任队伍建设

第十三章 “三教”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发挥家庭教育职能,实现家校密切合作
第三节 发挥社区教育力量,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第四节 优化网络环境,利用信息资源

第十四章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节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