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充分就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787807
  • 作      者:
    罗传银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罗传银,女,1962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现为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高级经济师。直接参与近二十年来我国重大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如1988年杭州失业保险体制的建立与完善、1996年杭州市再就业工程、2000年杭州市劳动力市场“新三化”建设、职业指导、外国人就业管理等市场就业机制建设工作。<br>    主要研究领域:宏观就业与再就业政策《对我国就业政策的冰点观察》、劳动力市场政策研究《城乡就业压力汇合和就业抑制问题》、外国人来华就业《外商投资与人力资源的区位选择》和微观就业政策效率等内容。<br>    在国家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劳动》、国家一级重点刊物《中国就业》、《浙江劳动》等发表学术论文30篇,并多次获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果、浙江省劳动保障研究优秀成果、杭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篇论文被编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指定教材、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集。参与并执笔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等一些项目的研究。<br>    2008年发表学术专著《就业效用》,首次运用经济学效用原理阐述和推导就业效用的选择定理,合理配置个人就业资源在即期就业和未来就业的效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短期就业选择定理和长期就业选择定理,如何取得就业效用最大化。同时探讨三项再就业选择定理,N次就业效用的积累问题.对于形成微观就业理论和个人就业效用积累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
展开
内容介绍
    面对世界金融风暴和国内经济震荡,中国如何实现充分就业已成为一个全世界和全中国关注的问题。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劳动就业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去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中国充分就业的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开发率的相互替代。中国充分就业模型意义在于用发展性标准,作为衡量和判断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历史正义,用制度性的形式和性质特征去判断充分就业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由此得到中国充分就业政策需求:就业政策效率、就业政策效益、就业政策和谐、就业政策均衡和就业政策效果。并用以判断充分就业所产生的利益增进及利益结构调整的关系。可以肯定,中国充分就业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迁。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国存在着就业效果的障碍,国家在整个经济改革时期,就业压力和失业治理一直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可以说,充分就业效果影响了我国市场转型的规模、速度和进程。在这个时代,国家对人力资源市场以及充分就业的定位实际上也是非常明确的。最重要的是,充分就业政策必须确保不能因为改革所带来的人力资源市场动荡阻碍了改革的发展,这也是改革对充分就业政策的最低要求。当然,我们也在谋求充分就业效果能够充分地支持国家治理经济发展的战略,能够将改革转换为人力资源市场的动力,这将是更优的选择。<br>    国外理论界研究认为,充分就业效果具有经济增长论,当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率存在着一种互相联动的机制时,社会发展的效率达到最大。劳动部在2008年也提出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在2006-2020年内,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形成良性关联。从总体上讲,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将更加关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保障,在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br>    因此,我国设定的充分就业效果要达到充分就业的标准。必须是促进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宏观经济调整过程中使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失业率调控在社会可承受的水平。本书设定的充分就业政策效果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形成互相联动的机制;二是不是实现社会劳动力的全部就业,而是表现为自愿失业率存在。<br>    (二)发展必须是协调发展,这是发展的基本原则。因此充分就业效率必须与经济增长互动。
展开
目录
导论<br>一、问题提出<br>二、研究思路<br>三、研究方法<br>四、结构框架<br>五、创新成果<br><br>第一章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理论<br>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述评<br>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述评<br>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述评<br>三、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述评<br><br>第二节  充分就业理论述评<br>一、充分就业是世界共同目标<br>二、创建中国特色的充分就业<br><br>第三节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br>一、国外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述评<br>二、国内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述评<br>三、本书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述评<br><br>第二章  中国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br>第一节  中国充分就业模型设计<br>一、充分就业模型理论依据<br>二、充分就业模型设计解释<br>三、充分就业模型关联机制<br>四、充分就业模型评价标准<br><br>第二节  中国充分就业实证分析<br>一、充分就业模型数据收集<br>二、充分就业模型参数估计<br>三、中国充分就业政策需求<br><br>第三章  中国充分就业经济研究<br>第一节  中国就业政策经济意义<br>一、中国就业政策划分依据<br>二、中国就业政策经济意义<br><br>第二节  保守就业政策与经济增长<br>一、保守就业政策<br>二、保守就业政策实证模型分析<br>三、保守就业政策关联机制研究<br><br>第三节  积极就业政策与经济增长<br>一、积极就业政策<br>二、积极就业政策实证模型分析<br>三、积极就业政策关联机制研究<br><br>第四节  充分就业政策与经济增长<br>一、充分就业政策<br>二、充分就业政策实证模型分析<br>三、充分就业政策关联机制研究<br><br>第四章  中国充分就业政策研究<br>第一节  就业效率与经济增长<br>一、充分就业效率<br>二、中国就业效率实证模型分析<br>三、中国就业效率关联机制研究<br><br>第二节  就业均衡与经济增长<br>一、充分就业均衡<br>二、中国就业均衡实证模型分析<br>三、中国就业均衡关联机制研究<br><br>第三节  就业效益与经济增长<br>一、充分就业效益<br>二、中国就业效益实证模型分析<br>三、中国就业效益关联机制研究<br><br>第四节  就业和谐与经济增长<br>一、充分就业和谐<br>二、中国就业和谐实证模型分析<br>三、中国就业和谐关联机制研究<br><br>第五节  就业效果与经济增长<br>一、充分就业效果<br>二、中国就业效果实证模型分析<br>三、中国就业效果关联机制研究<br>第六节  中国充分就业政策总结<br><br>第五章  中国充分就业制度研究<br>第一节  充分就业与工业化进程<br>一、工业化进程,<br>二、工业化进程实证模型分析<br>三、工业化进程关联机制研究<br><br>第二节  充分就业与国际化进程<br>一、国际化进程<br>二、国际化进程实证模型分析<br>三、国际化进程关联机制研究<br><br>第三节  充分就业与市场化进程<br>一、市场化进程<br>二、市场化进程实证模型分析<br>三、市场化进程关联机制研究<br><br>第四节  充分就业与城市化进程<br>一、城市化进程<br>二、城市化进程实证模型分析<br>三、城市化进程关联机制研究<br><br>第五节  充分就业与产业化进程<br>一、产业化进程<br>二、产业化进程实证模型分析<br>三、产业化进程关联机制研究<br><br>第六节  中国充分就业制度总结<br>一、产业化进程<br>二、城市化进程<br>三、国际化进程<br>四、市场化进程<br>五、工业化进程<br><br>第六章  中国充分就业关联研究<br>第一节  中国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关联<br>一、中国充分就业内部关联机制<br>二、中国充分就业内部关联机制非确定性<br><br>第二节  中国充分就业与社会发展关联<br>一、中国充分就业外部关联机制<br>二、中国充分就业外部关联机制非确定性<br><br>第三节  中国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关联<br>一、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关联的主要目标:扩大就业<br>二、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关联的主要条件:流动就业<br>三、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关联的主要手段:素质就业<br>四、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关联的主要内容:平等就业<br>五、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关联的主要结果:充分就业<br><br>第四节  中国充分就业关联总结<br>一、中国充分就业内部关联与外部关联<br>二、中国充分就业内部关联与外部关联一致性<br>三、中国充分就业内部关联与外部关联差异性<br><br>第七章  中国充分就业预测研究<br>第一节  中国充分就业总体规划<br>一、中国社会发展目标分解<br>二、中国充分就业预测模型<br><br>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调整<br>一、所有制结构实证模型分析<br>二、所有制结构调整政策建议<br><br>第三节  行业结构调整<br>一、行业结构调整实证模型分析<br>二、行业结构调整政策建议<br><br>第四节  城乡结构调整<br>一、城乡结构实证模型分析<br>二、城乡结构调整政策建议<br><br>第五节  企业结构调整<br>一、企业结构实证模型分析<br>二、企业结构调整政策建议<br><br>第六节  产业结构调整<br>一、产业结构实证模型分析<br>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建议<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