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儿童发展理论:比较的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425872
  • 作      者:
    (美)R. 默里?托马斯(R. Murray Thomas)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江苏省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研究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成果
展开
内容介绍
  体系的完整性。全书共八部分16章,涉及20多种发展理论,但诸多内容并不杂乱,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观点的独特性。《儿童发展理论:比较的视角(第6版)》是作者多年“琢磨”和“雕琢”之作,阐释了很多创新性的真知灼见。内容的实践性。作者非常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将这本以理论比较为主题的书打造成学术性与实践性并举。论证的严密性。作者坚实的研究功底更是体现在观点论证的严密性上,这突出表现在术语规范、评价全面、文献丰富三方面。
展开
精彩书摘
  皮亚杰的理论也可以对吉姆的妹妹在前代数数学学习上的困惑作出一些解释。10岁的彭妮似乎接近于皮亚杰的心理成长层次的具体运算阶段末期。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在理解负数、“x是未知数”等抽象观念上是有困难的。彭妮仅仅处于进入形式运算阶段的边缘。为了理解抽象概念,她需要特别的帮助,包括具体的视觉例子(如,使用温度计来说明负数)。即使在这种帮助下,她仍可能难以把获得的新概念运用于与她被直接教过的情境不同的情境,因为她从一情境到另一情境的类化能力并没有得到良好发展,这一技能只有在形式运算阶段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对同样五个例子的第二类理论家的解释。
  弗洛伊德的理论观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弗洛伊德根据自己在奥地利维也纳的精神病实践中治疗神经症时接触的成人对童年期的回忆,提出了一种儿童发展理论。与皮亚杰一样,弗洛伊德也认为儿童发展经过一系列阶段。但是,与皮亚杰关注儿童的推理技能不同,弗洛伊德关心的是心理性欲发展。他认为,人格发展的过程受到儿童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满足性驱力的方式的影响。
  例如,弗洛伊德的理论假定,3-5岁时,儿童通常会把异性父母看作满足爱的需求的客体,想要完全占有对方。实质上,男孩渴望占有他的母亲,而女孩渴望占有她的父亲。但是,儿童认识到自己处于与同性父母的竞争中。换句话说,男孩的父亲已经在争夺母亲的性关注中获胜,而女孩的母亲也成为竞争父爱的成功者。在弗洛伊德看来,为了解决渴求异性父母的问题,儿童通常开始寻求胜利者的特征。这就意味着男孩认同父亲并力图采纳父亲的男性特征;同样,女孩认同自己的母亲并尽力采取那些显然使母亲成功吸引了她的父亲的女性特征。因此,从弗洛伊德的观点看,这种认同作用的过程就能够解释:为什么男孩通常会形成社会认可的男性特征,而女孩通常会形成社会认可的女性特征。
  然而,弗洛伊德指出,有时解决父母爱的冲突的过程是失败的。男孩可能不认同父亲的特征,而认同母亲的特征,或者也许在正常过程中发生其他扭曲,导致男孩采纳了女性特征。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出,在马丁案例中发生了这种扭曲。显然,这名男孩没有恰当解决他在儿童中期面对的冲突,以至于他在青少年早期表现出不恰当的性别行为(shelby,1994,pp.57-62)。为了探究导致这一问题的实际原因,弗洛伊德可能希望收集男孩的潜意识心理的信息——通过梦的解析以及对马丁在放松条件下表现出的自由联想的分析获取的信息。
  我们可以推断,弗洛伊德主义者也会根据心理性欲的观点看待安妮的行为。弗洛伊德主义者——至少部分弗洛伊德主义者会根据性象征来解释安妮对于浅碗和高玻璃杯的反应。他们可能认为,浅碗一玻璃杯事件的意义存在于安妮心理的潜意识部分,并与安妮对自己的驱力的关注以及驱力满足或受挫的方式有关。在弗洛伊德看来,碗和杯子等容器象征着女性的性器官,突起的如子弹样的客体则象征着男性。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比较标准
分析理论异同的方法
第一章
理论、模型、范式及其他
理论的观点差异
皮亚杰的理论观点
弗洛伊德的理论观点
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
生物电化学理论的观点
理论及其他术语
好理论、差理论
结论
进一步阅读的资料

第二章
儿童发展理论的内容
内容特征
结论
进一步阅读的资料

第二部分 精神分析传统
探索发展起因和神经症治疗
第三章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意识水平
心理结构
超我的作用
防御机制
儿童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
出生:创伤性开端
阶段1:口唇期(出生至1岁)
阶段2:肛门期(2岁至3岁)
阶段3:婴儿性器期(约3岁至4岁)
阶段4:潜伏期(4、5岁至11、13岁的青春期)
阶段5:成熟性器期(14、16岁至18、21岁)
阶段与治疗
发展的两个方面
意识的发展
自我力量的发展
安娜·弗洛伊德的儿童精神分析
超我的地位
对儿童的直接观察
精神分析与儿童抚养实践
理论联系日常生活
弗洛伊德的理论:评价
进一步阅读的资料

第四章
埃里克森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
自我同一性与健康人格
渐成原则
心理社会阶段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主动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三个成年阶段
理论联系日常生活
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观点:评价
进一步阅读的资料
观点A
确定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的各种概念
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缺失
推断的意识状态
对意识状态或水平的公开主张
确定和理解无意识状态
无意识机能如何发展
信息机工的例子
精神分析的例子
结论

第三部分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模型
寻求以学习原理和社会情境解释发展
第五章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操作条件作用的性质
结果的类型
斯金纳的学习观
条件强化与连锁作用
斯金纳理论的影响范围
遗传对环境
儿童抚养阶段
理想的儿童抚养
比茹和贝尔对激进行为主义的扩展
对批评的回应
行为管理
行为主义的发展
多项依随
利己行为、利他行为与性格特质
观点日趋相容
理论联系日常生活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评价
进一步阅读的资料

第六章
社会认知理论与情境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或社会认知理论
新行为的产生
榜样学习过程
结果的作用
复杂行为
自我效能
正常与异常
良心与自我控制
理论联系日常生活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评价
情境论的性质
里格尔的辩证理论
瓦尔西纳的文化历史理论
进一步阅读的资料
观点B
评价研究方法的适宜性
理论与研究方法的相互依赖
主流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控制性
真实性
精确性
可重复性
重要性
可行性
结论
……
第四部分 思维与语言的发展
寻求儿童认知与言语技能发展的模式及其产生机制
第七章 寻求儿童认知与言语技能发展的模式及其产生机制
第八章 维果茨基与苏联传统

第五部分 计算机模拟与自我
寻求儿童获得信息加工技能以及儿童最深处自我如何发展的途径
第九章 信息加工理论
第十章 自我概念:人本主义和其他观点

第六部分 环境、基因计划与生物性儿童
寻求发展览环境影响模式和生物起源
第十一章 生态心理学
第十二章 习性学与社会生物学
第十三章 生物电化学模型

第七部分 价值观核心理论:道德发展
寻求儿童与青少年道德推理和道德行为发展的方式
第十四章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模型
第十五章 吉利根的同情关爱理论

第八部分 持续探索
不断寻求更精确的发展模型
第十六章 新进展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