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爱情与工作的每日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092629
  • 作      者:
    (美)夏绿蒂?净香?贝克著
  • 出 版 社 :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在一个关系中,我们可以看自己身体、心理、知觉和念头的真正的面貌。
  她既不削发,也不穿僧袍,却成为美国洛杉矾禅修中心的第三代传人。她以平凡的人生观与个性,强调[行而知]的入门方式。她所传授的独特易懂的[平常心禅],不仅抚慰了现代人的精神,更帮助、激励人们轻易地在工作与爱情中,达到圆满、如意的境界。
  台湾著名身心灵作家张德芬作序推荐,一本对她影响至深、令她爱不释手的书。
展开
作者简介
  夏绿蒂·净香·贝克[Charlotte Joko Beck],美国“平常心禅”创始人,《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的作者艾兹拉·贝达的老师。她是四个孩子的母亲,曾做过老师、秘书和大学行政助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依止安谷白云及中川宗渊两位日本禅师习禅。一九八三年正式成为前角博雄的第三代传人,并开始担任洛杉矶禅修中心的住持。目前任教于美国圣地亚哥禅学中心。著有《爱情与工作的每日禅》、《生活在禅中》。
展开
内容介绍
  弗洛伊德说过:“成功的生活意味着爱情与工作都很顺利。”然而大多数禅学教导出自传统的寺院道场,和世间浪漫情爱、家庭生活、工作与职业等大千世界是脱节的。净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禅师,这本书把净香在密集禅修的场所以及每个礼拜六上午的活动中所说的话,记录编辑起来。“参禅”为期二到七天,除了师生间必要的交谈以外,全在静默中进行。
  净香不能接受浪漫化的灵修通过把事物进行甜美轻柔的理想化以逃避现实人生的苦难。她经常引用的一句话是:“枯树鲜花开。”如果能够真正体验每一当下,拿掉心中的那个“小我”,日常生活的美妙就会显现。她和我们共同走在这条修行之路上,以平凡无奇的话语引导着我们:朴素的外表下藏有典雅高贵的智慧。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起步
  开始禅修
  我的狗才不为生命的意义烦恼呢。假如没有早餐吃,也许它会担心,但它不会坐在那里担忧自己是不是能够得到满足、自由或开悟。只要有东西吃再加上一点疼爱,它就很满意自己的生活。而我们人类却和狗大不相同。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经常为我们招来许多麻烦。如果我们不能认清自己的错误,那么原来是最大恩赐的人类的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反而会造成我们的堕落。
  我们多多少少都会觉得生活很费力、很混乱、很严酷。即使有时候一切都很顺利,我们仍然担忧这种顺利不能持久。我们怀抱着人生非常复杂的感受长大成人。如果我告诉大家,你们的生命已经是非常完美和完整的,你们一定会说我发神经。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完美的,可是我们又隐约觉得生命本是无界与无限的。一方面,我们发现生命是个复杂的难题,带给我们很多不幸;同时我们似乎感到生命的本质是无界无限的。因此我们开始寻找可以解决这个生命难题的答案。
  首先我们到身外寻求解答,一开始是在一般的层次上面。这世界上有许多人认为自己如果能够拥有更高级的汽车、更讲究的房子、更愉快的假期、更体谅人的老板,还有更有趣味的伴侣,自己的生活就成功了。我们全都有过这个阶段。慢慢的,我们快把这些。如果”用光了。“如果我有这,如果我有那,我的生命就会圆满。”我们当中有谁不在使用这些“如果”昵?我们先是把粗钝层次的“如果”耗尽了,然后我们的追寻就转到更微细的层次上面。最后,因为我们不能在身外找到让自己感到完美的东西,我们再转求灵修。很不幸,我们仍然把同样的追求方式带了过来。大部分来到禅学中心的人,不再认为一部豪华轿车就能满足自己,却认为开悟可以,于是又有了一个新的甜饼,一个新的“如果”。“如果我能理解真理,我就会很快乐。”“如果我能有开悟的体验,我就会很快乐。”我们带着一向的成见来学习禅,以为自己因此就会开悟,就能掌握住那块一直得不到的甜饼。
  我们一生就是由我们这个小小的主体对客体的不断追寻所组成。然而拿一样有限的东西——比如我们的身心——去追寻外面的一个东西,那个东西也就成了一个客体而变成有限的了。因此我们是在用有限的东西追寻同样有限的东西,到头来只不过得到更多让自己悲惨的愚蠢事物罢了。
  我们花了很多年建立了一套对生命的局限看法。一边是“我”,另外一边是“它”,这个外界的它会伤害我或取悦我。我们常常躲避那些会伤害自己或者让自己不愉快的事物,哪些人和事会带来痛苦或快乐,我们就逃避或追求它们。大家全都这么做。从早到晚我们置身生活之外,看着它、分析它、评判它:“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呢?它能给我快乐和舒适吗?还是我该逃避它?”在我们亲切友好的外表底下,其实藏有很深的不安。假如把每个人的表层刮下,就会看到狂奔的恐惧、痛苦和焦虑。不过我们有掩饰的方法:狂吃、豪饮、工作狂、不停地看电视。我们永远都在遮蔽自己的一种基本存在焦虑,有些人就这样过了一生。年纪越大,情况越糟。有些事情,我们在二十五岁时不认为很严重,到了五十岁时就会觉得糟糕透了。我们都认识一些生不如死的人,他们把自己紧缩在非常狭窄的观念中,因此丧失了生命的弹性、欢乐与流动性,使得他们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全都非常痛苦。像这样可怕的事情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非我们能够觉醒,知道自己必须改变,知道自己必须修行。我们必须看破这个区分“我”与“它”的幻象,而修行可以把这两者之间的距离拉近。只有当物我合一的时候,我们才能勘透生命的本质。
  “开悟”并不是一件我们能够去获取的东西,它是空无。我们的一生中总是追求某个目标,而开悟就是要终止这个行为。但是,光在嘴巴上清谈是没有用的,每个人都得去实修,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替代。我们即使花上一千年来看这方面的书,仍然没有一点用处。我们必须实修,全心全意地终生修行。
  我们真正想要过的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是这么的不自然,以至于刚开始禅修时,我们会感到很困难。可是当我们灵光乍现,明白生命的种种问题其实并不在自我之外时,我们就已经踏上修行之路了。一旦觉醒后发现原来生命可以比自己所想象的更开放和快乐时,我们就会喜欢修行。
  我们都希望能够清明地生活,因此接受禅的训练。禅的存在已有千年之久,其中要是有什么荒诞之处也已被清除干净。它虽不容易,但却不疯狂。禅非常踏实、实际,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让我们更努力地工作、更成功地教养子女、更好地维持人际关系。有一个健全与平衡的修行才能有一个健全与满足的人生。我们需要做的是:从我们盲目无知的疯狂中,找到一条道路。
  要有勇气才能好好地打坐,禅修并不适合所有人,我们必须愿意做难做的事情。只要我们能够有耐心、有毅力地修禅,再加上一位好老师的指导,我们的生活就会慢慢地平衡稳定下来,我们的情绪也就不会再那么难以控制。当我们打坐时,会发现最需要修炼的是自己又忙又乱的心,我们的心经常充满了狂乱的思绪,而修行的难题就在于把这些思绪导入清明与平衡中。当我们的心变得清明、平衡和不执著时,就会有个开口——在那一瞬间,我们就能够领悟自己真正是谁了。
  打坐不是一件几年就能精通的事,我们必须终生奉行。一个人心灵能开启多少是没有止境的,最后我们会领悟到自己就是无穷无尽的宇宙的根源。我们下半生该做的工作就是无限敞开心胸,并且将之表达出来。当我们越来越能领会到这个道理时,对别人就会有慈悲心,自己的日常生活也会产生变化,不论是生活、工作或人际关系都会不一样了。学禅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要以为每天坐在垫子上三四十分钟就够了。我们整个人生,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修行。
  现在让我来回答一些禅修与人生之间的关系问题。
  学生:能不能就“放弃冥想时所产生的一些念头”这点再补充一下?
  净香:我从不认为我们可以放弃一个念头,我们只能耗尽它。如果我们开始强迫自己去做一件事情——放弃某个念头,我们就陷入了正在尝试跳出的二元对立中,因为我们又起了一个要放弃念头的念头。放下思绪的最佳方式是注意自己起了哪些念头,同时承认:“哦,是啊,我又在重复那个念头了。”不要去批判它,要把注意力转回自己对此刻的清明体验上来。要有耐心,我们也许得重复做上一万次,可是我们修行的价值就在于能够不断地把自己的心拉回此刻来。不要去找一个不会产生任何念头的地方。基本上念头都是不真实的,当我们修行到某一个程度时,它们就会慢慢模糊,不再那么主宰我们。甚至当我们偶然能够看出它们的虚幻时,它们就会淡化,而迟早会不知不觉间消失了踪影。那些念头是我们保护自己的一种尝试,因此我们之间没有人会真正想要放弃它们;我们依恋它们。有一个方法能让我们看透这些念头的虚假,就是任由它们来去。好像放电影一样,当我们就同一部片子看了五百次以后,就真会觉得它太无聊了!
  思绪有两种,若是我称为“技术性思考”的思绪,则没有问题。要从这里走到那个角落,要烤个蛋糕,要解决一个物理问题,都需要思考。这样的动脑筋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的意见、批判、回忆过去和梦想未来——百分之九十在我们脑海里旋转的念头都没有真实性。除非我们能觉醒:从生到死,我们浪费了多少生命在它们上头!坐禅的惊人之处,在于我们会开始看到自己心中运转的念头。我们会多么震惊!我们会看到自己既凶暴又自私,充满偏见。我们会变成这样,是因为一个建立于虚假思想上的局限人生,牵引自己到达这里。人类的本性是善良、亲切和悲悯的,但是需要辛苦地挖掘,才能让这深埋的宝藏显露出来。
  学生:你说过上一段时间,我们的情绪和怨气就会渐渐削弱而消失?
  净香:我并没有暗示大家不会再有烦恼。我的意思是当我们气恼时,不会再抱紧它不放。假如我们生气了,就只是气上一秒钟而已,别人可能根本还没有感觉到呢。我们的怒气仅仅如此,我们不会再攀附着愤怒,不会再大动肝火。我的意思并不是大家经过多年修行后,会变成行尸走肉;恰恰相反,我们的情感会更真实、更悲天悯人,我们不会再被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支配。
  学生:请你对“我们每天的工作属于修行的一部分”这点加以解说。
  净香:工作是禅的修行与训练的最佳部分。不论我们的工作是什么,都应该尽心尽力把眼前的一份做好。我们若是正在清洗烤箱,就应该全神贯注地清洗,同时注意任何打搅这工作的念头:“我恨死了清洗烤箱!阿摩尼亚的味道真难闻!谁会喜欢呢?我受了这么多教育实在不应该做这个!”这些都是和清洗烤箱毫无关系的附加念头。我们一边做着实际的工作,另一边又起了这许多乱糟糟的念头。当我们心思开始飘移的时候,把它转回工作上面。其实工作就是把此刻所需要做的事情做好,然而很少人这么做。在我们很有耐心地修禅以后,工作就会开始变得很顺利,我们只是在做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而已,不再起各种无关的念头。
  不论大家过的是什么样的人生,我都鼓励你们把它当作你们的修炼道场。
展开
目录
推荐序001
序言001
一 起步
开始禅修001
活在当下007
权威014
恐惧的瓶颈017

二 修行
修行不是什么021
什么是修行023
专心之火030
强求开悟的经验034
修行的代价038
修行的报酬04l

三 感情
大容器045
打开潘多拉之盒049
不要动怒053
虚假的恐惧感061
不抱希望063
爱069

四 关系
寻觅073
在关系中修行079
体验与行为088
不可能成功的关系091
关系不是为了彼此096

五 受苦
真苦与假苦102
解脱108
没关系113
悲剧118
观照我121

六 理想
原地踏步128
愿力与期待130
看透上层建筑物134
恐惧的囚犯143
远大前程148

七 界限
剃刀边缘153
新泽西州不存在162
宗教169
开悟175

八 选择
从问题到决定178
转折点186
关起门来190
承诺194

九 服务
实现神的旨意199
不带交换202
木心的寓言20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