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意义:事的世界观之奠基(第1卷)》的第一卷是广松哲学的认识论。其中第一篇主要讨论了现象世界的四肢结构,第二篇讨论了内省世界的问题机制,第三篇讨论了事象世界的存在机制。广松涉认为,无论是马赫的关系式的要素说,还是海森堡的测不准定律的主体(工具)中介论,都说明了人们面对世界的关系基始平台。一句话,当代科学观为关系本体论提供了第一手的科学基础。当然,“关系初始性”这种本体论,在常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这是因为,任何关系都是不能具象直观的,人只能获得对“关系,,本身“物”化所进行的表象。这就是所谓物象化。结果,人们却将物相中的关系错认为“物”。物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错认的视像。
所以,从来就不存在抽象的独立实在的客体与主体,即现成在手的“物在,,状态的二元断裂的自在物体与主体及其主观认识。人们所面对的世界始终是我们自己参与建构出来的交互主体性的关系世界。四肢结构正是认知现象世界的两个侧面中的四重关系。四肢性,是广松涉的一种借喻。它缘起于认知心理学中的格式塔图景的分节建构。在完形知觉建构中,人所面对的混沌经验体总是以一定的分节相呈现出来。而在广松涉的认识论中,他则用动物的四肢和植物的枝干来表示这种图景的分化和建构。这就是《存在与意义:事的世界观之奠基(第1卷)》第一卷的直接课题。由此,广松涉在认识论上奠定了“事的世界观”的基本构图的基础。
展开
——早稻田大学教授 高桥顺一
其实对我来说,广松涉的思想之所以重要,倒并非因之于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或者说他在上个世纪日本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达及了一个划世纪的逻辑高点,而是在于,他的研究理路确实呈现了一个东方学者走向世界思想之林的有益方向和艰辛的理论印迹。这是广松涉思想始终令我兴奋和激动的地方。
——南京大学教授 张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