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0940
  • 作      者:
    刘向信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可借复本:1
收藏
内容介绍
    《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主要论述了感情激励嫁接三结合的培育人才的新机制。感情激励嫁接三结合的育人机制从生活层面、精神层面和知识层面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上证明其切实可行,是一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进步成才的有效途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情感、激励、嫁接育人机制形成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一节  情感、激励、嫁接育人机制的内容
    2004年,山东经济学院创新育人机制,实施了情感、激励、嫁接育人机制有机结合的“313”成才工程,即“三保一奖三嫁接”。
    “三保”,即贷款保学费、助学保饭碗、补助保重点。贷款保学费就是学校向银行提供助学保证金,争取银行向学生提供助学贷款,保证困难学生缴得起学费。助学保饭碗就是使困难的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得到报酬,保证其基本生活。补助保重点就是对于特殊困难的学生,学校提取学费的2%,给予重点帮助。
    “一奖”,就是强化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促进学生成才。学校增加奖项,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新生入学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优秀干部奖、先进集体奖、单项特长奖、社会助学奖等。既有综合性奖励,又有单项奖励;既有个人奖,又有集体奖;既有学习奖,又有德美体奖,增加了覆盖面。此项机制扩大了大学生受奖比例,由过去的30%扩大到50%;由过去只按综合测评成绩授综合奖,改为设学习、思想进步、道德风尚、社会实践、组织管理、创新、文艺特长、体育特长、卫生等十个方面奖;使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得奖,绝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奖励。在综合测评奖励办法中突出了以诚信为主的评价指标。在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实施方案中,把诚信评价分为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和社会诚信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制定了具体评价指标。诚信评价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诚信成绩达到B级以上的学生才享有评选一等奖学金和参评校级先进个人的资格,诚信成绩为D级的学生不能享受各种奖励。诚信评价成绩为D级的学生比例超过10%的班级,不得参加先进集体评选。同时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档案,将诚信成绩记入本人档案。
    “三嫁接”,指以专业学习为平台,以合作交流为途径,培养知识、文化、意识、能力多方面交汇融通的复合型人才,包括校内不同专业之间的嫁接、与国内有关大学相关专业之间的嫁接、与国外有关大学相关专业之间的嫁接三方面内容。在校内嫁接方面,学校设立了五个本科专业为第二专业,实行双专业双学位制,对完成原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课程和学分,又修满第二专业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的学生,发给双专业双学位证书。在跨校嫁接方面,学校与山东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访学”学生的协议,每年选派部分优秀生到这些学校学习,增加“第二校园”经历。在跨国嫁接方面,学校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瑞典、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广泛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美国阿姆斯壮大学合作成立了山壮学院,联合培养MBA研究生;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德国帕德博恩应用经济学院、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等国外高校合作培养本、专科生;与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签订了教师和管理干部短期培训协议;与英国米德塞克斯大学、法国雷恩高等商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签订了本科生、研究生访学和师资培训协议。
    第二节  情感、激励、嫁接育人机制形成的背景
    一、对21世纪高校人文环境和育人目标的思考是情感、激励、嫁接育人机制形成的思想基础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高校应该营造怎样的人文环境?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这是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等教育管理者和理论工作者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21世纪高校的人文环境,必须以科学、人本、和谐为核心,把大学办成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才的摇篮
    1.高校应该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家园。有教育家说,学校是家庭的延伸,这道出了人们对学校所期盼的那份温馨和亲情。大学这个大家庭是由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阶层、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个体组成的,不同大学生在富裕程度、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彼此之间磨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和问题。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以后,高校和大学生之间除了原有意义上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存在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的关系,这无疑将增加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大学管理者的压力。因此,高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安全、舒适、充满亲情的人文环境。安全的环境有利于减少大学生离开亲人的不安,较快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形成对学校的归属感;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容易使大学生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心境的愉悦,较快地适应和认同新的环境;充满亲情的环境,会使大学生较快地产生新的归属感,益于化解矛盾,克服困难,升华感情,使人际关系变得平等、坦诚、互助、感恩、和谐、有意义。
    2.高校应当是大学生精神的乐园。学习的内在力量来自“毅力”和“兴趣”,两者对个体来说虽同为内在力量,但其来源却大不相同,“毅力”受辖于“超我”,是一种靠外在目的支配的内在力量,需要调动相当大的心理能量来维系,所以“毅力”的生成与持续都是较困难的。“兴趣”则受辖于“本我”,是一种带有自然和原始色彩的内在力量,其本身有着强烈的冲动性以及亟待满足的驱动力。所以“兴趣”对完成一项任务或工作来说比“毅力”有着更大的爆发力和推动力。《吕氏春秋》日:“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其所不乐。”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虽然也能学到东西,可收效不大;反之,如果一个人把学习看做是一桩乐事,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大学应为大学生创造“乐学”的环境,尽可能多地运用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差异教育等理念和方式,使每一个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兴趣得以充分发挥,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成为独具特色、认同自我、充满自信的人。大学生只有在被认同、被尊重、被赏识的氛围和环境中,才能心情愉快,进发激情,形成健康向上、拼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面貌,才能够开启智慧、张扬个性、释放情感。只有这样,大学才能有歌声和笑声,才会有大学生成长的真正快乐。
    3.高校应该是大学生成才的摇篮。高校应以全面提高全体大学生的素质为根本,以尊重大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个性为特征。高校的魅力在于她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会吸引、教育、熏陶出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应该是开放的,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接受先进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熏陶,不断地扬弃和升华,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让他们在走向大干世界之前,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独立生存的技能和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每一个大学生都有其潜力和特点,高等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在其原有的基础和素质上获得充分发展。李岚清同志在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使他们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普遍提高,使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使他们都能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才是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
    (二)21世纪的高校应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自由而幸福的高素质人才
    1.高校应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校经费(包括国家财政经费、社会融资和个人投资)不足,一部分大学生是在负债上大学,如果高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或学非所用,就会大大降低高等教育资金的社会收益率和个人收益率,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将会使部分大学毕业生及其家庭陷入困境。因此,高校必须培养具有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业务素质、理性思维和行为方式及从容应对职位变动等重大事件的心理素质的综合能力较强的人,即具备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素质结构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这些都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条件;那种有知识、缺文明,有学问、缺教养,有理论、缺实践的人,显然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情感、激励、嫁接育人机制形成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一节 情感、激励、嫁接育人机制的内容
第二节 情感、激励、嫁接育人机制形成的背景
第三节 实施情感、激励、嫁接育人机制的目的
第四节 实施情感、激励、嫁接育人机制的意义
第五节 情感、激励、嫁接育人机制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  情感育人机制理论研究
第一节 情感育人机制的内涵
第二节 实施情感育人机制的背景
第三节 实施情感育人机制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实施情感育人机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三章  激励育人机制理论研究
第一节 激励育人机制的内涵
第二节 实施激励育人机制的背景
第三节 实施激励育人机制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实施激励育人机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四章  嫁接育人机制理论研究
第一节 嫁接育人机制的内涵
第二节 实施嫁接育人机制的背景
第三节 实施嫁接育人机制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实施嫁接育人机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五章 三结合育人机制的形成、组织及实施过程
第一节 三结合育人机制的形成
第二节 构建三结合育人机制的思路和步骤
第三节 三结合育人机制的实施
第四节 三结合育人机制的保障措施
第五节 三结合育人机制的实施效果

第六章  情感育人机制的实施
第一节 高校实施情感育人机制的一般做法
第二节 山东经济学院实施情感育人机制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 山东经济学院情感育人机制实施的效果与反响
第四节 山东经济学院实施情感育人机制中发现的问题
第五节 实施情感育人机制的改进措施

第七章  激励育人机制的实施
第一节 高校实施激励育人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 山东经济学院实施激励育人机制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 山东经济学院实施激励育人机制的效果与反响
第四节 山东经济学院实施激励育人机制中发现的问题
第五节 实施激励育人机制的改进措施

第八章  嫁接育人机制的实施
第一节 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内涵解析
第二节 校内专业嫁接:跨学科的人才培养
第三节 国内高校间专业嫁接:开辟学生的第二校园经历
第四节 国际范围内高校间的专业嫁接:国际化视野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第九章  三结合育人机制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