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6694057
  • 作      者:
    方珏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特里·伊格尔顿是近年来最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也是颇受争议的学术人物。由于其激进的政治态度、思辨的思维风格、“保守”的理论范式以及多变歧义的文本表述,伊格尔顿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均未得以应有的重视和开展。本书并不是对伊格尔顿及其思想体系的全面探讨,而是旨在通过对其思想的核心,即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揭示出这一理论的哲学背景和独特个性,并为继续深入伊格尔顿哲学的个案研究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宏观把握提供一个切入点。
    本书立足于伊格尔顿的理论文本,在忠实于其理论原貌的前提下,力图在结构系统性、逻辑周延性和体系完整性方面对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哲学的解读,并在全面梳理伊格尔顿本人理论逻辑的同时重构其文本。
    本书共分导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
    导言部分主要涉及到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动因,同时阐明了伊格尔顿研究的现状和本书的研究路径。
    正文部分分为六章。首先,通过对伊格尔顿生平和学术历程的介绍、与相关理论资源的比较,在现实生活和理论文本的双重层面上阐释意识形态理论的发生,建立起理论关联的坐标。其次,通过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厘清,明晰伊格尔顿对意识形态概念采取一种策略性态度,既坚持概念的否定性,又看到概念的中性色彩,并以之作为其整个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起点。再次,通过“文学是意识形态的生产”命题的分析,考察了他的文学意识形态理论,从而揭示出伊格尔顿与马克思、本雅明和马歇雷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关系。进而通过对“美学”术语的考察,探讨了伊格尔顿对审美与身体关系的论述,即通过考察伊格尔顿重建身体话语的理论尝试,阐明和重申了他立足于感性生活的实践哲学立场。接着,论述了伊格尔顿将现代性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现象和意识形态的主导话语,力图通过意识形态批判来重建现代性的思想,以此探讨了其意识形态理论视域中的现代性问题。与后现代哲学家们对现代性的批判缺乏积极向上的力量不同,文章论述了伊格尔顿在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下,以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展示了重建现代性的可能途径,即通过批判同一性的哲学话语从而主张矛盾性,通过民族文化研究强调多元的非线性发展模式以批判单一的线性历史观,以及通过后现代主义批判重提社会主义的解放方向。最后,考察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价值与限度。
    结语部分简要回顾和总结了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渊源
    任何一种理论体系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对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发生学考察,将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方面,在现实生活的意义上,即通过对伊格尔顿生平和思想历程的介绍,可以经验地解释其理论兴趣的发生;另一方面,在理论的意义上,通过考察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揭示其意识形态理论中渗透着过往多种:意识形态理论传统的影响。正是通过伊格尔顿仍在继续着的一生,他实践着自己的理论。
    从“一种思想,一部作品只有被纳人生命和行为的整体中才能得到它的真正意义”的角度看,对伊格尔顿成长背景和求学历程的全面考察将有助于我们分析其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论兴趣,尽管这种考察是经验的和有局限的。伊格尔顿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继葛兰西(AntonioGramsci)和阿尔都塞之后最为系统地探讨意识形态概念的著名学者之一,由于我国的人们对他的生平普遍不了解,有必要作适当的介绍。
    1943年2月22日,伊格尔顿出身在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萨尔福德(Salford)小镇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伊格尔顿是爱尔兰人的后裔,虽然早在其祖父辈就已移居英格兰,但他的父母依然具有深厚的爱尔兰文化背景。他的父亲是当时最大的一家机械厂的技术工人,同时也是一位社会主义信仰者。伊格尔顿则在当地的天主教会中学读书,并奄那里开始接受社会主义思想。
展开
目录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总序
中文摘要
导言
一、问题的出场
二、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的路径

第一章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渊源
一、卢卡奇、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理论
三、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四、英国新左派和文化研究思潮

第二章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与定位
二、意识形态概念的认识论维度
三、意识形态概念的社会学维度

第三章 文学和意识形态
一、文学是意识形态的生产
二、意识形态生产中的六个范畴
三、文本与意识形态生产

第四章 美学和意识形态
一、美学意识形态和身体
二、身体话语的重建之路
三、美学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导权

第五章 意识形态和现代性
一、作为意识形态主导话语的现代性
二、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三、民族文化研究
四、后现代主义

第六章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评价
一、意识形态理论在伊格尔顿思想中的地位
二、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积极贡献
三、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伊格尔顿的主要著作及相关论文
二、其他参考文献
国内相关研究论文(1987~2006年相关论文检索)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