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易浅述
易者,古人取上日下月之象以造“易”字,昭示阴阳轮回、运动变化之义。经者,指西周时期形成的以朝代命名的典籍,即《周易》,汉代之后被尊为经,亦称之为《易经》,经有常规不变之义。解释《易经》的著作称为《易传》,易学是围绕《周易》经传所逐渐发展丰富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分支,是深刻揭示自然规律、探究人事哲理、推断事物发展趋势、图谋生存发展的一门学问。
世历三古,人更三圣。三古是上古、中古、下古,三圣是指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由伏羲画八卦开始,到商、周之际,再经过文王、周公、孔子的研究著述,方建立了《周易》的思想体系。《易经》从图到文,从7800年前的太吴伏羲到3000年前的殷末周初,它的完成经历了5000多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既不是单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不是哪一个人的作品,而是积数代人的智慧和成功经验之大成,而产生的华夏文化的思想结晶。
据《周礼?春官》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四。”连山为夏代之易,其首卦为艮卦,艮象为山,故称连山易。归藏卦流行于殷,其首卦为坤,坤象为地,万物收藏之所,故称其为归藏易。连山和归藏均已失传,现只有《周易》被保存了下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