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与五脏相因相通。阴阳五行学说的五行配五味,是以五味在人体五脏中起的作用为“和”的先决条件。如所食五味与五脏相矛盾,就可能损伤五脏;如所食五味与五脏平衡,就可以产生精血。《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这一段论说,阐发了饮食对人体的作用与影响,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通与统一。
五行与季节食物相和。阴阳五行学说规定了人的饮食季节性与五味、五脏和五行相符。像《素问》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提出“用热运热”“用温运温”“用寒运寒”“用凉运凉”的饮食原则;《周礼·天官》根据四时机体所需特点提出调味应“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的原则,都在调节人体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有些如今仍在沿用。
必须指出的是,阴阳五行论虽有其科学内涵,但并未就纯知识的建立着眼,未能借助五行理论所含原理建立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它所包含的客观因素又只是朴素粗糙的经验,如言五脏与五味为相应,也就是说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相应。遗憾的是由于其没有指出两者性质的差别,所以也就无法建立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但中国阴阳五行之说所显示的世界也并非纯主观世界,故不可以唯心主义解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