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尽管这样一个特色的制度和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在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至今没有一个部门直接领导和研究这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在众多教育史、教育志等书籍中,关于教研制度(包括教研机构、文件、人员等)的记录甚少,零星的记录也只是泛泛而谈,缺少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从教育史角度全面进行研究的还很鲜见。基于对教研制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所发挥作用的重要性和对现有相关研究仍较薄弱的分析,北京师范大学梁威研究员——曾是北京市中小学教研部门负责人,领衔开展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变革及教研员专业发展研究”,这一研究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同时,课题研究在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尤其是在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收集齐了全国32个省级教研机构(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研室),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些资料不仅反映各地教研制度及教研员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研制度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过四年的艰苦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撬动中国基础教育的支点——中国特色教研制度发展研究》和《触摸中国基础教育的脉动:中国特色教研制度区域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两书将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值得庆贺的大事。这两本书首次全面收集了我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教研室发展的历史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生成、发展的历史,特别是结合中国国情分析了教研制度在保障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维护中小学校正常教学程序,有序推动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在书中,作者尝试把历史研究与政策研究结合起来,把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不仅对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特点和推动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有利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研究和改进中小学专业教研员队伍建设问题,有利于促进这支专业研究队伍在提升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中更科学更有效地发挥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填补了我国教研制度研究领域的空白。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研部门和教研员作为课程改革的支撑力量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21世纪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也对教研体系的职能和教研员的工作方式及专业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教研制度目前面临着机构改革、人员编制限制、职能定位调整等问题和困难,但由于其在基础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研制度不会弱化,反而更需要加强,因为在当前重视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今天,它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出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