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文科是什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3071068
  • 作      者:
    陈鸣悦著
  • 出 版 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挑大学,选专业,走向美好未来<br>    大教授为你指路<br>    选择没有对与错,只有适合不适合<br>    选择专业就是选择生活方式,正确的选择意味着更好的未来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学文科是什么?》2009年暑假到2010年9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北京昌平二中的高二学生陈鸣悦先后寻访了14位顶尖的大学文科教授。他们中有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历史系教授秦晖,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金雁,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谢小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国盛,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教授刘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牛大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张鸣……最后,他将访谈记录整理成册。<br>    本书中,各专家学者对自己所在专业领域的学科设置、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和前景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对大量人文学科进行了通俗解读,便于读者理解各专业的学科范畴及性质。又有浓郁的人文气息,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解析书籍,所以,读者也可以将本书当做是大学人文学科发展史的入门书籍。
展开
精彩书评
    我觉得真是要讲选专业,第一,要考虑兴趣,第二,可能还是要考虑将来的发展前景,取决于你各方面的权衡。<br>    ——秦晖  清华大学教授<br><br>    要尊重和坚持自己的独立选择,不要跟着同学圈子中的小文化跑。哪个地方你干活不觉得累,越干越来劲儿,这个地方就是最能发挥你的潜能,最能干出成绩的地方。<br>    ——刘东  清华大学教授<br><br>    在本科阶段,选好的专业不如选好的大学。考进好学校,四年的大学生活就会很愉快、很充实,学点真东西;进不了好学校,这四年就像受刑一样,苦哈哈地受煎熬,就为了混一个就业的资格。<br>    ——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br><br>    状元与非状元,进入大学后是看不出差别的。高考排在最前面的,入学后的成绩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关键是有没有学习兴趣,兴趣培养出来了,自己能够刻苦钻研,他就会走在前头。<br>    ——朱善利  北京大学教授<br><br>    你要跟着你内心的信念走,一方面要果断地剔除一些东西,做出自己的选择;一方面是一旦做了这个选择后,就要按着这个路子走,不反海,不后退。<br>    ——李曙光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br><br>    不论你在何时何地进行选择,首先都要了解自己和了解社会,才能找到二者之间最合适的搭配,找到你自己的成功之路。<br>    ——谢小东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br><br>    在本科阶段,我通常建议选基础学科去学,最好是在文、史、哲、数、理、化这几个学科中选择,这样将来发展的余地比较大。<br>    ——牛大勇  北京大学教授<br><br>    要学习社会学,你要问问自己,对于社会问题有没有好奇心?或者说,你是否关心社会热点问题?要有认知意义上的关心,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正义感。<br>    ——郑也夫  北京大学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探究文科底蕴,清晰选择未来<br>    刘东教授问了我的学习情况后说:“要确立上北大、清华的决心和信心,不妨经常给自己来一点儿心理暗示。”他带我在清华和北大里转了转,并在清华大学的食堂里吃了晚饭。我还在北大博雅塔前留影,照片上的我表情严肃,略带紧张,大概是意识到要想成为这里的一员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自己任重而道远吧。<br>    6月15日,在蓝旗营万圣书园的咖啡厅,我与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牛大勇教授见了面。牛大勇教授看上去是一个很谦逊、很沉静的人,一点也没有大牌教授的架子,但说出话来非常有底气,言辞中有一种不怒自威的说服力。牛教授指出:“吸取前人的智慧,在前人开创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问题,这样的一门学科就是史学。”“热爱历史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这在毛泽东时代也没有变。建国时期的那批元老,他们不仅自己喜欢历史,也喜欢把子女往历史系送。”“史学的地位,从民间和官方来说都是持久不断地发展延续的,史学是永不衰竭的一个学科。现在有这么多历史的通俗读物与电视节目,三国啊、孔子啊、百家讲坛啊、《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啊。现代史、当代史的著作,都在社会上持续运作,只要学术环境一宽松,马上就会热起来的。”针对我所问的本科应当选什么专业的问题,牛教授说: “在本科阶段,我通常建议选基础学科去学,最好是在文、史、哲、数、理、化这几个学科中选择,这样将来发展的余地比较大。”牛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选择专业,实际上是在选择自己未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你将来想怎样生活?你要先想好这.个,再选专业。我们选择了历史专业,就意味着我们选择读书、思考和写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哪一种生活方式更适合你,你应当。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就想明白。”牛教授这一番话,令我思考了很多以前从没有想过的问题。<br>    ……
展开
目录
探究文科底蕴,清晰选择未来<br>第一辑 博雅之学——大文科<br>文科教育在当代大学中的位置——杨东平教授访谈录<br>读“大文科”,培养知识分子情怀——秦晖、金雁教授访谈录<br>专业兴趣与专业素质的测定——谢小庆教授访谈录<br>第二辑 为己之学——基础类文科<br>哲学是干什么的?——吴国盛教授访谈录<br>文学关乎中国人的生活品质——刘东教授访谈录<br>史学永不衰竭——牛大勇教授访谈录<br>学习社会学有什么用处?——郑也夫教授访谈录<br>“以学术为志业”,政治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张鸣教授访谈录<br>第三辑 经世之学——应用类文科<br>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关系——朱善利教授访谈录<br>法律人要把“道术”融合在一起——李曙光教授访谈录<br>心理学在中国——车宏生教授访谈录<br>中国传媒,需要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展江教授访谈录<br>人性需要打磨,艺术的训练必不可少——崔卫平教授访谈录<br>附录:文科主要学科介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