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胡守钧教授认为,现在个别家长对孩子“包”得过度,而疏于在大方向上的引导。这个问题在父亲或母亲身上都存在,与性别并没有直接关系。传统意义上的“慈母严父”,呼唤的是家长要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扮演不同角色。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自决权,尊重他们的隐私,在具体细节上大胆放手,通过适当的专家咨询和了解给自己的教育方式定调,有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那么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家长,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呢?作为家长,其职责理所当然是养育和教育子女。如果做得不好,就可能成为“不良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许多人,在成为家长后,都感到家长的职责比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事实上,家庭教育的确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为了精通这门学问,家长需要积极学习关于家庭教育的各种知识,比如阅读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刊,收看家庭教育电视、广播节目,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现律,了解学校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提高家庭教育素养,包括观念、态度、知识、方法和本身思想品行修养等。具体来说,家长如果扮演好了以下几方面的角色,就算得上是成功的家长了。
(1)知识的启蒙者。所谓“知识”,不仅包括文化科学知识,还包括社会生活方面的种种知识,诸如社会交往、自我保护、独立生活、承受挫折、合理消费、正当休闲、心理保健、审美等。家长应该做这些方面知识的启蒙者。
(2)称职的指导者。当好家长角色,还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和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孩子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果“重智轻德”、“重知轻能”、就不能算是称职的指导者。
(3)言行的示范者。要当好家长,家长的自我教育十分重要,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家长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也就是说,家长的模范和榜样力量,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4)心理保健师。家庭是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环境。家长不仅要有健康的心理,创设和睦温馨的家庭心理氛围,而且还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努力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要帮助孩子矫治心理异常,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则需求助于心理治疗专家。
(5)知心朋友。家长不仅要对孩子充满爱,还要热心支持,并尽力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要对孩子的生活细心照料,耐心指导;对孩子的心理进行认真观察、精心分析;对孩子的教育多多关注、循循善诱。
父亲和母亲由于性别不同,在教养孩子的角色任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行一定的分工。在孩子的婴、幼早期,母亲作为生活的照料者,往往扮演着养育、保护、抚爱孩子的角色,构成孩子的母爱世界。在这个阶段,如果孩子缺少母爱,在将来就会产生心理缺陷。在孩子六七岁后,随着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外部世界,这时,父亲的角色往往代表这个新世界的道德规范、信念、价值取向和生活准则,成为孩子认识、适应母爱之外世界的指导者。这时的孩子在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价值观、社会规范等方面,更容易受父亲影响。
同时,家长的角色分工对孩子的性别角色的形成也很重要。研究表明,男孩与女孩在成长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男孩容易模仿和参与男性角色的各种活动,显示出“物体定向”,就是倾向于物质世界的意向;女孩偏于模仿和参与女性角色活动,显示出“人物定向”,也就是指倾向于情感世界的意向。这两种倾向不仅由生理特征决定,也由社会文化中性别行为模式的学习、模仿所形成。而家长角色的分工对于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会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另外,心理学专家分析认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在许多家庭中,父亲担负了家庭的经济重担,经常忙于工作,母亲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时间相对较长。照顾得多,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心理学专家指出,父亲与孩子的交往,在与母亲和孩子交往的衬托下,有助于孩子对男性和女性的作用及态度产生理解。如果没有父亲的参与,男孩的男性特征和女孩的女性特征都将因没有鲜明对比而受到削弱。由于父亲引导孩子参与的游戏往往较多是运动性、技术性和智能性的。父亲较多以他们固有的男性特征,诸如独立性、进取性、合作性、自信心等影响孩子。他们的热情、宽厚、敢于冒险、勇于坚持等特征,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和学习。这就与孩子从母亲的性别特征中得到诸如关心别人、同情心、温和、善良、坚韧、善解人意等方面的特质潜移默化地结合起来,形成孩子较完善的人格基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