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死学的目的可以归纳出四个:第一个目的是了解自己到底用什么模式在活着?“模式”这个词,如果以佛法而言,就是“习气”。我们是用什么样的习气在过生活,平常我们总习焉而不察,每天都这样过,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也不清楚自己用什么样的方式在进行。
如果问大家:“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是右脚先下床?还是左脚?”有些人很快有答案,很多人就得想很久,这让人联想到长胡子的故事。有个留长胡子的人,别人问他:“睡觉的时候胡子是在棉被外面?还是里面? ”自从别人问他这个问题之后,他就失眠了,因为晚上睡觉的时候就一直看他的胡子,它应该是在里面还是在外面?其实我们每天生活都是这样子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走类似的路,循着相同的模式吃饭或走路,可能很习惯,却是不明所以的。禅修的功能之一,也就是提醒我们做这样的觉察,透过这个过程,希望能够看到这种模式的运作,然后给自己分析、观察的机会。
第二个目的是要对治一般人面对死亡那种逃避、遮掩的方式,希望提醒的是一死亡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恐怖,却也没有侥幸,就算不想理它,它还是存在。死亡是存在的一种方式,我们活在这个世间,先生,然后死,它是一个连续的状态,不会因为我们不去理它,它就不存在。我们可以去思考、觉察、面对死亡与自己的关联,其中的意义是,如果知道死亡不是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一旦碰到了,便不会措手不及,不会惊叹于“怎么可能”而在惊讶状态下,陷入不知所措的困境当中。
第三个目的是提醒我们不再把活着当成理所当然,认为我去睡了,明天一定会醒过来,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状态。要知道活着不是那么理所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睡了就醒过来的。
有位长辈到美国庆祝外孙满月,大家才开心地聚会晚餐,结果隔天早上起床醒来的时候,外祖母推一推枕边的外祖父,怎么不动?原来他已在睡眠中安详死去。通常一般人在临终之际会有一些挣扎、反应,可是连他床边的人居然都不知道,睡到天亮才发现。
类似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是因为不在我们身边发生,会觉得那都是故事,即使真的在身边发生,也只会觉得惊悚、可怕。这些事情的发生,都在不断提醒我们,也是欧文在《存在心理治疗(上)》书中提到的,死亡是一种边界经验。所谓“边界经验”就是逼显出一个原来我们都跟它有关,而且逃避不了,却蓄意不去思索的体验:我们应该去面对生命中“活着”的这一段,因为它真的不是那么理所当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