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中国?——中国之建设性后现代运动的意义
在美国加州克莱蒙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怀特海学术研讨会上,大卫·格里芬呼吁把21世纪建成怀特海世纪。在题为《Why Whitehead?》的发言中,小约翰·柯布以其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索,向我们清楚地阐明了怀特海思想在21世纪建设性后现代运动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建设性后现代运动的新进展和发展方向做出了探讨和描述,格里芬出了呼吁,柯布进行了分析,接下来便需要每一个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者进一步使这种分析不断深化并相应地探询实践之道,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本文以下所称后现代均指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格里芬说21世纪将是怀特海世纪,还有很多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两者之间应该有一种内在的关联性。
早在1975年,英国著名历史家汤因比与日本著名宗教家池田大作对话时,两人就一致认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而那时中国还处于“文革”阶段,在一次访谈中,柯布也同样认为中国将很有可能在50年内成为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心,其后,特别是近年来,在美、英、法、日等国的媒体和书刊上如是说法更是层出不穷。比如,2005年2月,法国《回声报》副主编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借《当中国改变世界》在法国出版之际指出,在过去的25年里,世界改变了中国,而今天中国则要改变世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