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感悟生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827365
  • 作      者:
    郑晓江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郑晓江,1957年6月生,江西万载人,专门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尤擅生死哲学、生命教育的研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现任江西师范大学江右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哲学与社会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史学研究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已出版专著:《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穿透人生》、《传统——现代人的两刃剑》、《中国人生精神》、《西方人生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之源》、《拷问人生》、《中国死亡智慧》、《杨简》、《祸福之门》、《生死智慧》、《善死与善终》、《中华贤哲》、《超越死亡》、《生命终点的学问》、《寻找人生的真谛》、《八千里路云和月》、《神游千古》、《中国生命学》。     主编著作有:《宗教生死书》、《江右思想家研究》、《中国神秘术大观》、《中国死亡文化大观》、《中国生育文化大观》、《中国避邪文化大观》、《疗救人生》、《融通孔佛》、《解读生死》。另发表论文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安然逝去,这是很大的工程。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人们要接受死亡的必然。要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完成对于死亡的整体构想。死亡不是一个可以边设计边施工的项目,我们要未雨绸缪。<br>    这是一本充满了人文关怀精神的书籍。它不会洛阳纸贵,但却是普通人们的必须。<br>    每个人都会死。生命之箭脱离了母体,向着死亡的目标飞翔,终结的靶心早已傲然矗立在远方。人的生存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这不单是一个抽象的哲学问题,更是每个人非常具体的扫尾。本书内容大致分为生死哲学、生命教育、哀伤抚慰、殡葬文化等四部分。
展开
精彩书摘
    生死哲学<br>    学会生死——解决生死问题的五大原理<br>    一  关于生死问题研究的学科问题<br>    死亡哲学在古希腊哲学时期就已诞生,主要是对死亡进行形而上学的探讨,以期让人们不恐惧死亡。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面对他人的诬陷和可以避免的死亡结局,镇定自若且勇敢地投向死亡,并说出了一番震撼人心的关于死亡的道理:“死的境界二者必居其一:或是全空,死者毫无知觉;或是,如世俗所云,灵魂由此界迁居彼界。”无论怎样,人们的死都是幸福的另一位哲人伊壁鸠鲁指出:“一切恶中最可怕的——死——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死对于生者和死者都不相干;因为对于生者说,死是不存在的,而死者本身就不存在了。”死亡不可知、不可感,又何惧之有?自基督教勃兴后,钉在十字架上之血淋淋的耶稣受难像更把死亡意识深深地嵌入了大众的脑海中,信徒们可以说获得了一种死亡的训练;而现代大哲学家海德格尔对死亡本真之揭示更是让西方人对死亡有了深刻的体认。他指出:生命是向死而存在的。人的本质是由自身的存在过程创造的,存在是在选择中实现的,而选择是在人唯一的不变因素——死亡的观照下进行的。因有“死”之存在,生命为有限,所以人们作出种种选择,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做该做之事,不做不该做之事。如果人类没有“死”或不知“死”,则无须作选择,无选择即无行动,无行动哪有生活?人之生命实已停止。所以,人的生命过程就是在死亡观照下的一步步进行选择和行动的过程,并从中获得价值,彰显意义,此即所谓“向死而生”。这样一些论述,应该说把人类对死亡的认识大大提升了一步。
展开
目录
序一 感悟生死(毕淑敏)<br>序二 开拓生命教育的新领域(张昕)<br>序三 前瞻、进步、永安(杨荆生)<br>序四 “生死哲学”的开花结果(钮则诚)<br>生死哲学<br>学会生死——解决生死问题的五大原理(郑晓江)<br>论死亡作用于生存状态的机制(张三夕)<br>关于儒家的死亡德性论(颜青山)<br>禅宗大师的生死态度给现代人的启迪——以洞山良价、虚云古岩为例(杨雪骋)<br>毛泽东的生死观(程林辉)<br>生命教育<br>中小学生命教育现状及其思考(罗伽禄)<br>关于生命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郑晓江)<br>生命教育的伦理意蕴(肖会舜)<br>儒家生命哲学与当代生命教育的价值重构(王一木)<br>哀伤抚慰<br>哀伤抚慰的中国模式初探(徐春林)<br>殡葬服务中哀伤抚慰的应用(杨荆生)<br>从“意义治疗”到哀伤抚慰——弗兰克尔“意义治疗学”的应用价值初探(胡可涛)<br>殡葬服务中的临终关怀(尉迟淦)<br>殡葬文化<br>素质教育取向的殡葬生命教育(钮则诚)<br>生命事业与管理(王士峰)<br>重建中国的祭祀制度(王夫子)<br>从《三礼》看儒家丧葬礼仪的基本伦理原则和道德教化<br>功能(靳风林)<br>中国人之生死企盼与现代殡葬业发展的思考(郑晓江)<br>最后的容颜——遗体修复技术(陈姿吟)<br>附录:提升殡葬文化推进生命教育——2006海峡两岸生命教育与殡葬文化研讨会会议综述(胡可涛)<br>后记(郑晓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