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王蒙:不成样子的怀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20049400
  • 作      者:
    王蒙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王蒙用他一贯幽默生动的语言描写邵荃麟、萧也牧、夏衍、毕淑敏、铁凝、张洁等已故或健在的友人,通过与他们相处时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将人物形象以速写的笔法立体呈现出来。在书中王蒙还直言个别作家朋友们的短处,比如他调侃陆天明“呆”劲十足,毕淑敏的名字普通得如同任何一个街道妇女,张洁则是越老越不够宽恕。对此,王蒙在序言中解释道:“写人的时候我带着几分二愣子劲儿,因为吾爱吾师吾友,但吾更爱真理,哪怕由于过分直言而被友人痛恨一时。请问,如果对于友人还不敢说实话,一辈子还有机会讲几句实话呢?而始终不讲实话,不是活活要憋死了吗?”<br>    年逾七旬的王蒙,按中国古人的说法已过古稀。其人一生,无论横向还是纵向,都是大空间的浮动。有人说传奇,一点不为过。他的人生感味以及追怀忆往,引人注目是不争的事实。《王蒙:不成样子的怀念》文章三十余篇,基本都是作者通过具体事件反映他接触过的人物。只有少数几篇例外,比如王小波,王蒙记录的是他阅读其人作品的感悟与推断。显然,这是一本可以和《王蒙:我的人生哲学》互读的书。
展开
作者简介
    王蒙,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旋即回到祖籍河北省南皮县龙堂村。4岁时再回北京。5岁上小学。10岁时跳级考入中学。11岁即与地下党建立了固定联系。1948年10月10日近14岁时入党,是地下党员。<br>    1949年调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改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委工作。1952年任东四区团委副书记等。<br>    1953年开始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4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并参加了1956年全国第一届青年作者会议。1956年秋发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并引起极大反响。<br>    1958年错划为右派,1979年改正。1958年后在北京郊区劳动。1962年任北京师范学院教员。<br>    1963年赴新疆,曾在伊犁地区农村劳动多年,并曾任自治区文联编辑、维吾尔语翻译。1979年调回北京,任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br>    1981年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82年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85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同年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86年至198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1987年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1993年任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98年任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96年、2001年在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作家协会代表大会上两次当选连任副主席。<br>    自50年代以来发表、出版小说、评论、散文、新旧体诗歌、杂文作品共一千余万字。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日、韩、意、西班牙、匈牙利、斯洛伐克、塞尔维亚、荷兰、瑞典、挪威、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拉伯、越南、希伯来、维吾尔、哈萨克等二十余种语言文字,并在相应国家或地区出版。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并曾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br>    王蒙在国内外文学艺术界和学界声名卓著,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与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院长。曾应邀访问世界各大洲四十多个国家。曾任哈佛大学燕京学院特邀访问学者、美国三一学院校长级学者(presidential fellow),并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参加国际笔会与世界出版工作者协会代表大会。为约旦作协名誉会员。
展开
内容介绍
    年逾七旬的王蒙,按中国古人的说法已过古稀。其人一生,无论横向还是纵向,都是大空间的浮动。有人说传奇,一点不为过。他的人生感味以及追怀忆往,引人注目是不争的事实。《不成样子的怀念》收入王蒙写人文章三十余篇,基本都是作者通过具体事件反映他接触过的人物,写得真诚、率性,而又见作家深刻的洞见,是一本可以和其《我的人生哲学》互读的书。<br>    《王蒙:不成样子的怀念》共收集王蒙三十余篇文章,在书中,王蒙用他一贯幽默生动的语言描写邵荃麟、萧也牧、夏衍、毕淑敏、铁凝、张洁等已故或健在的友人,通过与他们相处时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将人物形象以速写的笔法立体呈现出来。除了对邵荃麟、夏衍、冯牧、丁玲等已故友人的怀念外,王蒙在书中还直言个别作家朋友们的短处,比如他调侃陆天明“呆”劲十足,毕淑敏的名字普通得如同任何一个街道妇女,张洁则是越老越不够宽恕。对此,王蒙在序言中解释道:“写人的时候我带着几分二愣子劲儿,因为吾爱吾师吾友,但吾更爱真理,哪怕由于过分直言而被友人痛恨一时。”<br>    从《王蒙:不成样子的怀念》中,可以读出作者的感情。怀念,何以不成样子?王蒙在序言《人与时间》说的明白:“写人的时候我带着几分二愣子劲儿,因为吾爱吾师吾友,吾更爱真理。吾爱真理,所以才爱吾师,敬吾师,爱吾友,哪怕由于过分直言而被友人痛恨一时。请问,如果对于友人还不敢说实话,一辈子还有机会讲几句实话呢?而始终不讲实话,不是活活要憋死了吗?”<br>    王蒙用他一贯幽默生动的语言描写邵荃麟、萧也牧、夏衍、毕淑敏、铁凝、张洁等已故或健在的友人,通过与他们相处时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将人物形象以速写的笔法立体呈现出来。在书中王蒙还直言个别作家朋友们的短处,比如他调侃陆天明“呆”劲十足,毕淑敏的名字普通得如同任何一个街道妇女,张洁则是越老越不够宽恕。对此,王蒙在序言中解释道:“写人的时候我带着几分二愣子劲儿,因为吾爱吾师吾友,但吾更爱真理,哪怕由于过分直言而被友人痛恨一时。请问,如果对于友人还不敢说实话,一辈子还有机会讲几句实话呢?而始终不讲实话,不是活活要憋死了吗?”<br>    年逾七旬的王蒙,按中国古人的说法已过古稀。其人一生,无论横向还是纵向,都是大空间的浮动。有人说传奇,一点不为过。他的人生感味以及追怀忆往,引人注目是不争的事实。《王蒙:不成样子的怀念》文章三十余篇,基本都是作者通过具体事件反映他接触过的人物。只有少数几篇例外,比如王小波,王蒙记录的是他阅读其人作品的感悟与推断。显然,这是一本可以和《王蒙:我的人生哲学》互读的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序:人与时间<br>    序:人与时间 对于我来说,人的纪念就是时间的记忆,就是生命的见证。 活到七十岁了,一想,那么多师长关心过我,帮助过我,为我付出了那么多。那么多年轻人令我神往,令我怜惜,而又禁不住对他们说点什么。 而一代一代的人活得都那么不容易。 而他们也是和我们或者更年轻的人一样的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一样的冲动与计算,一样的得失与矛盾,一样的诚挚与悲欢,也一样的冒傻气和软弱,有时候却又是豪气满乾坤。 我不想“审父”,也不想在子侄辈们面前一味地被审。我对师长们有时确实是感激涕零,但又不想仅仅是感激涕零。我只能平视他们。在视他们为师长的同时视他们为益友,好友,诤友,需要关爱的老人。如果仅仅从年龄上说,他们处于“弱势”。 对于比我年轻的人,就更是这样了,我非常羡慕他们,也知道他们未必能避免我们年轻时的幼稚与冒失,自以为是与自我作古。同时我特别想从他们身上得到冲击,好保持自己老得慢一点点。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他们——更年轻的一代的。 我渴望的是一种相通,一种直言,一种不被什么代沟不代沟囿住的爱心和善意。 写人的时候我带着几分二愣子劲儿,因为吾爱吾师吾友,吾更爱真理。吾爱真理,所以才爱吾师,敬吾师,爱吾友,哪怕由于过分直言而被友人痛恨一时。请问,如果对友人还不敢说实话,一辈子还有机会讲几句实话呢?而始终不讲实话,不是活活要憋死了吗? 当然,我写到的也仅仅是管中窥豹,只有一斑而已。 是为序。 王蒙 2004年12月
展开
目录
序:人与时间<br><br>邵荃麟 你就这样含冤离去了么?<br>写文章纪念亡者,这还是我生平的第一次。去年我才知道您去世时的情况。被隔离时终夜无眠的咳嗽,死后一年才通知家属,连骨灰也没有领到……<br><br>萧也牧 一个甘于沉默的人<br>一九六三年,我去新疆前夕,他到我家表示惜别,我留他吃饺子。第二天,他要出版社的车把我们全家送到火车站,然后是站台上的挥手,离去。<br>后来我听一个在团中央干校的同志告诉我,也牧同志死得很惨。<br><br>华霞菱 华老师,你在哪儿?<br>华老师,您还记得我的第一次造句(那是我“写作”的开始呀)吗?您还记得我的两次犯错误吗?还有我们一起喝油茶的那个铺子,那是在前门、珠市口一带吧?<br><br>萧  殷 鞠躬尽瘁的园丁<br>一九五五年春天,只有二十岁又半的我惴惴地推开了赵堂子胡同六号的门。<br>谈话中涉及到一位被批判过的作家。“我向来是实事求是的。那位作家说过什么话,我听见了,但我不认为那是反党性质,我就坚持说,那些话里并没有反党的意思,你要那么理解是你的事情……”<br><br>江  南 何期泪洒“江南”雨<br>克里木·霍加 满面春风的好人<br>铁依甫江 遥望天山,欲哭无泪<br>陆天明 九死未悔的郑重<br>刘力邦 我还能遇到这样的人么?<br>胡乔木 不成样子的怀念<br>旧事旧诗偶记<br>毕淑敏 作家——医生<br>夏  衍 提炼到最后的精粹<br>乔  羽 人人称他乔老爷<br>周  扬 目光如电<br>悲情的思想者<br>陈  染 凡墙都是门<br>冯  牧 一以贯之的身影<br>陈荒煤 党和人民的一匹老马<br>丁  玲 令人思量和唏嘘<br>附:陈明《事实与传说》<br>周巍峙 仁者之风巍峙也<br>王任重 切身的怀念<br>王小波 难得明白<br>曹  禺 永远的雷雨<br>王  昆 踏遍青山歌未老<br>宗  璞 兰气息,玉精神<br>韦君宜 独一无二的纯洁和认识<br>冰  心 最本色的中华小老太太<br>冯骥才 灿烂的笑容<br>铁  凝 一个把自己放在书里的作家<br>李一氓 永远的怀念<br>黄秋耘 “官愈做愈小”的老革命<br>张光年 形象与境界长存<br>张  洁 极限写作与无边的现实主义<br>巴  金 我们的一面旗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