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2160
  • 作      者:
    周建超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在历史上,扬州、泰州地区曾是蜚声遐迩的东南重镇,具有襟带淮泗、控引江南的地理优势,利尽四海、民生所系的经济地位,磅礴郁积、精光勃发的文化积淀。以扬州、泰州为中心的苏中、江淮地区,也是全国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津。山川形胜,人文氤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其影响力赓续至今而经久不衰。
    《扬泰文库》是扬州大学“扬、泰文化与‘两个率先’”重点学科的标志性成果,包括审美文化、扬州学派、经济管理、社会文化4个系列,80余种学术专著,共计2000余万字。文库汇集了众多学者的智慧和学识,体现了将扬、泰地区优秀的古代文化与灿烂的现代文明有机交融,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发扬光大的理念。文库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展开
作者简介
    周建超,1964年11月生,江苏金坛人。现任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秘密社会与中国民主革命的教学与科研。先后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江海学刊》、《史学月刊》、《近代中国》(台湾)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出版专著《秘密社会与中国民主革命》,合著《毛泽东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研究》、《青春热血五十年》、《周恩来与新中国政治文明》等。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思想研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宏观史学的角度,结合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以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演进为逻辑起点,以近代中国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为背景,依据广泛的历史资料,深刻阐释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思想”的进步脉络及其赖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通过对严复、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等改造国民性之思想大师的深刻剖析,揭示“人的现代化”在近代中国救亡主题下的复杂性及其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整体变迁的互动关系,并对“人的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其对当代中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影响以恰当评价。
展开
精彩书摘
    (二)维新派新民之道的艰辛探索
    继洋务派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深受中国甲午战败的刺激,认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新其政不新其民,新其法不新其学”,①在于“中国民气散而不集,民心默而不群,此其所以百事而不一效者也”。②于是,他们开始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藩篱,认识到中国不仅在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即使在体力、智力和道德精神方面也是不如西方人,存在诸多弱点。他们明确指出,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首先需要中国人具有相应的知识水平、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盖政如草木焉,置之其地而发生滋大者,必其地肥硗燥湿寒暑与其种族最宜者而后可。否则,萎矬而已,再甚则僵槁而已”。③这样,维新派在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物质文明和政治制度的同时,开始悉心探索对人(即国民性)的改造问题,以启迪国民的现代意识和自主精神,并在更公开和更大范围内鼓吹这一主张,以使更多中国人接受和响应,在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严复和梁启超。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福州)人,是在甲午战争以后登上历史舞台并对近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位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严复早年考入洋务派所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五年,毕业后在南洋水师的军舰上实习。1877年被清政府派到英国格林威治(Greenwich)皇家海军学院留学深造两年余。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辛亥革命前的改造国民性思潮
一 改造国民性思潮演变的逻辑进程
二 改造国民性思潮的性质和特点
三 改造国民性思潮的历史评价

第二章 严复与近代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一 逻辑起点——教育救国
二 目标模式——三民教育
三 途径方法——中西融贯

第三章 梁启超与《新民说》
一 《新民说》的缘起
二 新民的理论渊源
三 新民的理想模式
四 新民的逻辑起点和途径

第四章 孙中山的改造国民心理思想
一 思想的缘起
二 改造国民心理的目标模式
三 改造的基本途径
四 历史的启示

第五章 五四启蒙与文化现代化
一 五四启蒙独特的思想背景
二 五四启蒙的现代化张力
三 五四启蒙的历史价值

第六章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一 思想之形成
二 批判与寻根
三 改造之方法

第七章 青年毛泽东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一 思想的产生
二 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三 理想新国民的重塑
四 路径的选择
五 主要特色

附录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述评
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的基本概况
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的主要论题
三 对深化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的思考

附录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的目标模式
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的基本路径
三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的两难困境

附录三 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思想”的历史考察
一 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思想”形成溯源
二 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思想”的发展进程
三 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思想”的基本经验

附录四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统
一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
二 构建和谐社会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互为统一、逐步推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