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生总会有答案(专享签章版)《人生只有一件事》作者金维纯先生新作
0.00     定价 ¥ 6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2515529
  • 作      者:
    金惟纯,金质灵,金默蓝
  • 出 版 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 送给青年人的人生哲学。人生难免有“卡住”的感觉,面对专业选择、事业方向、人生追求等,常常感觉进退两难,不知何去何从,苦于寻找答案。金先生结合自己丰富的职业历程和经验总结,给出诚恳建议。

· 送给家庭的幸福之书。金先生经历三段婚姻,曾经一次次支离的家庭,在不断地全家共修中趋于圆满。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两代人如何携手治愈家庭的创伤,从内心分崩离析到相互抚慰,满怀爱意温暖,疗愈内心。

· 送给为人父母者的养育心得。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也是重新学习的人生旅程。这份难得的缘分,不要轻易错过,更应充满感激。面对两代人的观点分歧,看到他们如何面对观点分歧,求同存异。


樊登读后感:金惟纯先生的新书,我在机场和飞机上一口气读完了。眼眶总是湿润的。书里是金先生和两个大一点的女儿通信的内容。你会看到拥有一个有弹性、重修为的父亲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同时,作为父亲能够拥有理解自己、爱自己、愿意跟自己无话不谈的孩子,也是一件同样幸运的事。金先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父亲,他经历了三次婚姻两次离婚,也因为处理不好和前妻的关系给女儿造成过很大的伤害。但当一家人都愿意学习、修行、交流,这些不愉快的经历甚至都成为人生中的养料和可以引发大笑的回忆。那是真的释怀以后才能有的行为啊!书中谈到了婚姻、金钱、事业、生死……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会被深深的疗愈。

展开
作者简介

金惟纯:祖籍浙江温州永嘉县,出生于中国台湾,早年担任中国台湾大报主笔,被李敖先生誉为新闻界才子,马英九先生称为值得相交的好友。其后创办中国台湾《商业周刊》。后金惟纯先生致力于人生修炼,出版两岸三地知名畅销书《人生只有一件事》,创办“一件事”学习中心,并主讲一件事系列工作坊,发愿提升华人世界心性品质。


金质灵:金惟纯大女儿,1987年出生于中国台湾。三岁展露艺术天赋,专心于绘画雕塑创作二十多年。28岁茹素,创立“共时间”纯植物料理工作室,发愿自身的实践可以启发人们将觉知带入日常饮食中。

 

金默蓝:金惟纯二女儿,1997年出生于中国台湾。2014年获得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旅居多地,探询各族群的生存之道和价值观。过去三年服务于半导体产业。


展开
精彩书摘

第28封信|修习“欢喜心”

质灵的信


亲爱的爸爸: 

想跟您分享我最近对苦的体悟。 

因为小时候的生命历程,让我对创伤与苦有很深的感受,从小我就需要学习如何应对伤害和在痛苦中快速恢复。生命第一次强烈地对生命提问,是七岁时哭红了双眼抬头对着天大喊:“为什么?为什么我要被生下来?”如今回想,依然历历在目,更是好奇为何当时在生命最无助的时刻,幼小的我会抬头问天,似乎是冥冥之中感觉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安排着这一切的发生,但是我不知道它是谁,也不知道这一切的安排有何用意。

成长的过程中,我看着苦在我的生命中以不同的方式显化着,在身体上、面相上、健康上、情绪上、待人接物上,等等。过往我对苦的想象是,苦就像是沾在美丽白色洋装上的污点。我对待苦的方式,是试图找到这些污点出现的原因,还有消除它的方式。人生的最大成就感建立在把某些污点洗净,直到看不出来曾经沾染过,然后可以放松自在地认证自己已经“洗清过往,恢复正常”。对于某些洗也洗不干净的污点,就赶紧在污点上缝个口袋把它遮住。 

过往的好几年,不论我学习了多少方法和知识,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洗掉污点或挖掉阻碍我的烂疮,让我越来越干净和正常。但是让人毛骨悚然的是,不论我自认清理掉了多少创伤,多么用力用各种世俗成就来掩盖我的痛苦,我终会不时地发现原本以为洗干净的污点会慢慢地再次浮现。我对此的反应通常是震惊,我总自问:这个情绪/痛苦/反应已经过去了,为什么又来找我了呢?我以为我已经可以成熟而冷静地面对某些事了,但是我居然还是会中箭落马。

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我加诸了满满的自责在自己身上。原来这么多年看似在自我疗愈的行为中,其实从没有好好陪伴过自己,反倒是对自己的冷暴力与霸凌,迫使自己过上一个成熟、健康而正常的生活。 

我很感谢生命的苦,无论我怎么掩饰和躲藏,它们总是会找到我,苦口婆心地告诉我,它们从来不曾离去过。不论我爬上了世界最高峰,下潜到海底最深的海沟,或是成为世界上最知名、最有钱的人,不论我有任何伟大的目标,不论这些目标最终达成与否,它们都会忠心地守候着我。不论我有多少朋友相伴,它们都会在朋友离去后的夜深人静中前来拜访我。 

这几年我才终于明白,原来它们会一直都在,因为它们是我的一部分。我不需要再挖、再清和再逃,我要做的只是欣然地接受。所有向外寻求的方法都不会真的填补起那个深不见底的黑洞,甚至更糟的是,洞越补越大。但是在深深地接纳了苦将伴随我生生世世的时候,我觉得好像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从肩头落下,甚至难以置信的,幽默感会油然而生。我似乎可以轻易改变自己对苦痛的看法,而改变看法,正是缓解痛苦的有效方法。

如果我对苦和乐没有分别心,不对各种情绪贴上标签,我就可以在最悲伤的情绪中体验到炙热与顿悟,也可以在欢乐的体验中看见空虚和恐惧。如果我对苦和乐的心态都是一样的,我可以更自在无惧地过每一天,能好好享受孩子大哭的片刻,因为下一秒她也许就会再次天真地笑起来 

这让我更珍惜那些积极的片刻,因为一切都是会过去的,而让人难忍的片刻也将不再像以往般难忍,因为任何处境都有我可以学习和珍视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因为有苦,我才始终有源源不断想要解脱的渴望。这个渴望不会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滞留,好像有一条金丝线始终牵引着我,让我别忘记要活出灵魂最美最有光的样子。

亲爱的爸爸,虽然以上都是对近年体悟的简单论述,但都是女儿在一个个无法入眠的长夜,或满是不安全感的畏缩中的体验汇聚而来的灵光乍现,当然,其中的感受也发生在极度幸福的片刻中。

谢谢爸爸对生命不停歇的探寻,直视自己的苦和不堪,并邀请我们三个女儿和您一起勇敢地探索自己,所以给了我丰富的资源和空间去陪伴自己。 

最近我开始感谢自己。感谢自己只是好好地活着;感谢自己一路支持自己到现在,不论经历了什么都永不放弃;感谢自己的身体和每天所做的一切。即使是过往看似鸡毛蒜皮的事情,我都试着感谢自己。 

我第一次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一生等了最久的一个感谢,是来自我自己。感谢自己的力量,让我感觉身心轻盈和自由。

爸爸,也谢谢您一生的经历,让您成了独一无二的您。谢谢您当我的爸爸。想想那是多么珍贵而不容易的历程,您也是汇集了一生的苦和美,并在每一个独特的机缘下做了独特的决定,所以我们有机会在此,决定要一起活出真实而炙热的自己。我为此深深感恩。 

现在的我总抬头对着天说:“谢谢你,让我出生,来到这个世界。”


质灵



(回信)

质灵:


很欣慰你对“苦”有这么深的感悟。你能从苦中解脱,不仅是对自己的救赎,也是对老爸的豁免。因为你幼年时的苦,肯定与老爸脱不了干系。谢谢你,勇敢的女儿。 

从事实层面来看,老爸的童年肯定也是苦的。因此过去的我,相当自豪于自己没被苦打败。年轻时读到尼采的一句话:“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觉得那就是在说我,从此奉为人生圭臬。 

我小时候在受苦的当下,总是忙着“自力救济”,没空咀嚼苦的滋味,反而练就“苦中作乐”的本事,即使知道违逆母命、放胆乱玩必有后果,仍奋不顾身,紧抓着当下的乐趣不放。 

经典中有个故事,说一个人被猛虎追逐坠下悬崖,紧抓山壁上的树枝吊在半空中。往悬崖下看,只见深潭中有蛟龙张大巨嘴,又发现老鼠正啃咬他紧抱的树枝……此时抬头却看见树枝上挂着蜂巢,他忍不住伸出舌头,舔一口蜂蜜。 

这故事,似乎在形容众生愚痴,但我好像真的这么活着,因为“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年轻时的我,就这么不把苦当回事。可想而知,虽然没被苦打倒,但也没从受苦中长什么记性,甚至有时明知是火坑,仍一跃而下,还自比堂吉诃德。 

就这么胆大妄为地活着,直到三十几岁,在婚姻和事业上同时遭遇重大挫败,受足了教训,才终于学乖,开始学习不再“找苦吃”。从此以后,自觉人生迈入坦途,与“苦”这个字没什么关系了。 

但50岁后,诸事顺遂,却日渐觉得无聊。曾有人问我“你有烦恼吗?”我说没有。又问“你很快乐吗?”我想了半天,却答不上来。这就是我当时人生的写照:没什么苦,却也没有真正的乐。 

直到走上了自我修炼的道路,在一次很深的探索旅程中,我试图找寻自己还有什么“放不下”。后来发现,最放不下的,不是“名”“利”“权”“情”,而居然是“苦”。这个发现把自己吓一大跳:我怎么可能抓住“苦”不放?我不是一向潇洒,事过即忘吗?但不得不承认,在表面多彩多姿的人生景象背后,好像有一层灰蒙蒙的背景,其中暗藏着若隐若现的苦涩滋味。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诸事顺遂、远离烦恼,仍没法真正自在欢喜的原因。 

我到底抓住什么苦不放?

继续深挖,追溯到童年,发现自己虽然善于苦中作乐,但其实苦的滋味已经暗中储存于潜意识中,沉淀为生命的背景;再继续深挖,居然浮现出一幅图像:父亲在家中点燃煤油炉引发爆炸而亡;当时母亲大着肚子,而我是肚子里的胎儿。 

当时的母亲,新婚燕尔,怀胎待产,丈夫在自己眼前惨烈身亡。她感受到的惊吓和悲痛,可想而知;所产生的绝望和无助,可想而知。而这正是我的“胎教”:我在胎儿期就已“与苦共存”,除了尽一切努力否认、忽视它的存在外,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吗?我对自己的苦(包括别人的苦)无知无觉,我对人的死亡(包括亲人的过世)无知无觉,真正的原因,难道始于胎儿时的震撼经历?这个疑问的答案,很难用科学方法验证,但我相信,极可能真的就是这样。

有了这样的认定,全然面对“苦”,于是就成了我无法逃避的人生课题,如何完整地体验苦,然后活出完全不苦的人生,成了我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从此我打开觉察、认真探索、实时反馈,努力修习“欢喜心”,也的确感觉颇有进展。 

我发现“苦”是恐惧、悲伤、愤怒三大原始情绪的综合体,如果不面对、不接受,关闭了苦感的闸门,其他的感受,包括许多正面愉悦的感受,也会同时被关闭而不自知。我的感官系统在人生早期被自己如此对待,因而丧失了许多生而为人的感受,必须不断以“戏剧性行为”来增强自己的感受,所以才会明知是火坑仍往下跳,诸事顺遂,仍无欢喜心。 

其实古今中外所有的修行法门,都离不开“苦”这个字。儒家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佛家说,生老病死皆是苦;基督教说,人有原罪,当然也必受苦……在人世间,在人的生命状态中,“苦”绝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也许承认自己对它的无知,才是最适合的做法。

亲爱的女儿,关于苦,老爸和你一样,经历了“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的过程,对“苦义”的探索,迄今仍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很高兴你对此深有体悟,咱父女俩可以继续分享,互相切磋。


爸爸


展开
目录

序一(金惟纯)   /   序二(金质灵)   /   序三(金默蓝)


上篇:爱的流淌

第1封信|你因爱而生 3

第2封信|为人父母的课题 10

第3封信|作为家长的样子 18

第4封信|尊重孩子的感受 27

第5封信|健康的性与爱 38

第6封信|在亲密关系中共修 49

第7封信|无关输赢 56

第8封信|温柔的告别 67

第9封信|“修”成正果 78


中篇:尊重选择

第10封信|不厉害也无妨 89

第11封信|卸下枷锁 98

第12封信|自信与谦虚 106

第13封信|与人相伴 113

第14封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120

第15封信|“非主流”的轨道 129

第16封信|心中的“圣城” 137

第17封信|不要抵触商业 146

第18封信|寻找事业伙伴 156

第19封信|义无反顾就是正确的选择 163


下篇:活好自己

第20封信|走出童年的恐惧 175

第21封信|找到自己的剧本 181

第22封信|向内探索 188

第23封信|当人生“卡住”…… 196

第24封信|时间的用意 225

第25封信|把事“做进去” 236

第26封信|人比钱“大” 242

第27封信|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251

第28封信|修习“欢喜心” 260

第29封信|满足需求的喜悦 268

第30封信|意义是“活”出来的 278


后记(金惟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