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百喻经:菩提无树 众生有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108490
  • 作      者:
    李牧童编著
  • 出 版 社 :
    黄山书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国学杂谭》系列图书其国学的主题元素是毋庸置疑的,是对于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弘扬。“杂”者,兼容并收、发隐抉微、钩沉考逸也;“谭”者,品读、新解、成一家之谈也。《国学杂谭》就是传播国学的新的途径和路线,国学就此进入你的生活。   先秦恢宏,魏晋风流,唐宋繁华,明清纷杂。多少典籍浩瀚,千载名家璀璨。古人留下的笔墨,最是民族灵魂深处的骄傲,自有颠簸不破的生命真谛。《国学杂谭》编委会选取垂为世范、风流蕴藉的著作,加以别开生面、摇曳多姿的文字品读,并匹配以精心遴选的传世名画及相关图片,让读者穿越文字的迷雾,真正进入历史中那一个个鲜活神奇的时代,品味传统文化的经典风韵。   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从没有丢失,一种宁静致远的生命形式仍可以借鉴,就从《国学杂谭》系列图书开始。   经典永不褪色,国学历久弥新。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
展开
内容介绍
  《百喻经:菩提无树 众生有情》是第一本佛教寓言故事集。鲁迅先生曾经亲自校对、出资委托金陵刻经处刻印出版《百喻经》,并评价说:“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亦可五六种,惟《百喻经》最有条贯。”《百喻经:菩提无树 众生有情》另辟蹊径品读一个个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在诙谐幽默的背后尽展世俗百态,在智、愚的较量中体会人生的况味,读罢使人于心领神会的顿悟之间,不由得作拈花一笑。
展开
精彩书摘
  1 愚人食盐喻   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元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元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元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品读   佛教经典分经、律、论三藏,分别诠释定、戒、慧三学。“愚人食盐喻”一则本是论藏中龙树菩萨所著《大智度论》中的一个譬喻。说的是有这么一位仁兄,有一天到别人家去做客。至于他是受主人邀请盛情难却,还是如当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一样“童子何知,躬逢盛饯”,碰巧路过,抑或像当今某些专业级的“会虫”一样特意去揩揩油水、蹭蹭饭的,我们姑且不论。总之那天高朋满座,主人喜不自胜,盛情款待一番。   这位仁兄,可能长期以来口味偏重,味蕾功能退化,席间他老是觉得这个菜啊尝不出个味道来。主人见状,连忙为其不断加盐调味。两勺下去后,渐入佳境。仁兄终于找到了感觉,吃得津津有味,他不禁暗自嘀咕道:“说来也奇怪,没放盐时,味同嚼蜡,才放两勺,马上有滋有味。前后瞬间,天壤之别,无非因为盐的缘故。这样看来,盐真是个美味的东露,是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宝物!才这么小小两勺,已经如此美味,要是再多一些,岂不锦上添花?只怕那天庭里的珍肴美馔也不过如此了!盐既然这么美味,我干脆直接吃它不就得了吗?”这样想着,他忍不住抓起一把盐就直接往嘴里塞去
展开
目录
前言 引言 1 愚人食盐喻 2 愚人集牛乳喻 3 以梨打破头喻 4 妇诈称死喻 5 渴见水喻 6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7 认人为兄喻 8 山羌偷官库衣喻 9 叹父德行喻 10 三重楼喻 11 婆罗门杀子喻 12 煮黑石蜜浆喻 13 说人喜嗔喻 14 杀商主祀天喻 15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16 灌甘蔗喻 17 债半钱喻 18 就楼磨刀喻 19 乘船失釪喻 20 人说王纵暴喻 21 妇人欲要求子喻 22 入海取沉水喻 23 贼偷锦绣用裹氀褐喻 24 种熬胡麻子喻 25 水火喻 26 人效王眼瞤哈 27 治鞭疮喻 28 为妇贸鼻喻 29 贫人烧粗褐衣喻 30 牧羊人喻 31 雇倩瓦师喻 32 估客偷金喻 33 斫树取果喻 34 送美水喻 35 宝箧镜喻 36 破五通仙眼喻 37 杀群牛喻 38 饮木筒水喻 39 见他人涂舍喻 40 治秃喻 41 毗舍阇喻 42 估客驼死喻 43 磨大石喻 44 欲食半饼喻 45 妈守门喻 46 偷犛牛喻 47 贫人作鸳鸯鸣喻 48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 49 小儿争分别毛喻 50 医治脊偻喻 51 五人买婢共使作喻 52 伎儿作乐喻 53 师患脚付二弟子喻 54 蛇头尾共争在前喻 55 愿为王剃须喻 56 索无物喻 57 踏长者口喻 58 二子分财喻 59 观作瓶喻 60 见水底金影喻 61 梵天弟子造物因喻 62 病人食雉肉喻 63 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 64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愉 65 五百欢喜丸喻 66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67 夫妇食饼共为要喻 68 共相怨害喻 69 效其祖先急速食愉 70 尝庵婆罗果喻 71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72 崦米决口喻 73 诈言马死喻 74 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75 驼瓮俱失喻 76 田夫思王女喻 77 搆驴乳喻 78 与儿期早行喻 79 为王负机喻 80 倒灌喻 81 为熊所啮喻 82 比种田喻 83 猕猴喻 84 月蚀打狗喻 85 妇女患眼痛喻 86 父取儿耳当喻 87 劫盗分财喻 88 猕猴把豆喻 89 得金鼠狼喻 90 地得金钱喻 91 贫人铁与富者等财物喻 92 小儿得欢喜丸喻 93 老母捉熊喻 94 摩尼水窦喻 95 二鸽喻 96 诈称眼盲喻 97 为恶贼所劫失匏喻 98 小儿得大龟喻 偈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