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分别阐释美术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本《标准》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本《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外化性行为特征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本《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