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政策导向要形成多样化的架构<br> 政策导向的多样化问题是指在强调政府行为的规定性、统一性的同时,要对政府的行为进行必要的限制和规范,并强调在政策执行中的政策多样性和开放性。素质教育实践为制定素质教育政策提供了丰富的来源,但是,一旦某项政策由政府程序通过指令性行为开始实施时,往往由于实际情况的不确定性、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执行层各种因素的影响,政策的某种规定性可能就变为限制性,统一性就变为指令性,本来具体生动活泼的局面就可能不复存在,甚至出现淡化政策的基本要求、扭曲政策基本方向的政策失真现象。这一现象还可能导致产生政策性疲倦,最终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形式主义体现出来。现在,有些地方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怪圈”:以往的“应试教育”作为禁锢教师、学生的枷锁已被打碎,但却在冠以“素质教育”名义下实施“新”的“应试教育”。我们讲素质教育政策要在法制化和规范化上下功夫,应该理解为为了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施,政府对学校行为和教师行为的某些政策性限制。但是,在对待教学思想、内容、教材、方法、途径和手段方面,政策指导应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事实说明,用行政手段统一推行教学典型和经验往往造成形式模仿和行政应付。因此,对中央政策制定和实施来说,强调政策导向的多样性和开放性,给予地方和基层更多的教学方面的政策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政策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将有利于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政府在处理宏观管理与下放权力的关系中,政策导向的多样性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其实质也是一个政策民主化问题。素质教育实施要依靠政府,但不能依赖政府。政府行为是一个有效行为,但不能搞成一个承诺行为。素质教育依靠政府启动是一个明智的行为,但要始终依赖这一行为,就可能导致的是一个短期行为或限制性行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