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一种文化再生产现象的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413094X
  • 作      者:
    余秀兰著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作者简介
    余秀兰,女,1969年5月生,安徽泾县人,副教授,教育学学士、硕士,法学博士。<br>    学习经历:1987—1991年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1—1994年 (免试直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导师陈桂生),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4年—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其中,1999—2002 南大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专业博士学位(导师童星),获法学博士学位。<br>    现为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学,并特别关注教育公平、农村教育、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等问题。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国的城乡差异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问题,而且随着近些年来的社会发展,这一问题已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本书主要是运用当代西方冲突论学者常用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从城乡教育差异角度,考察我国普通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现象,质疑了我们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想当然”的常识或假设,并力图把社会不平等、城乡二元结构等宏观问题与课程、教学、评估等微观过程结合起来,建立教育过程与社会不平等的结构联系。<br>    全书大致分五大部分,引论与第一章是全书的铺垫,介绍研究的选题、主题、框架、研究方法,以及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第二章论述家庭文化资本的城乡差异,是讨论的起点;第三、四、五章是全文的重点,分析教育政策、教育内容、评价标准中的文化倾向,从不同侧面考察我国教育中文化再生产现象;第六章论证文化再生产的结果:社会再生产;第七章为结论及相关思考。
展开
目录
引论<br>一、研究的背景<br>二、论题的选择<br>三、研究主题及其框架<br>四、研究方法<br>五、研究的意义及创新<br>第一章  文献述评<br>一、再生产理论渊源<br>二、几种再生产理论<br>三、近年来关于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探讨及其实证研究<br>第二章  城乡教育差异的背景和家庭中文化资本的差异<br>一、城乡差异的历史与根源<br>二、经济上的差距<br>三、城乡居民文化上的差距及其为女子提供文化资本的差异<br>四、城乡正规幼儿教育的差距<br>五、城乡早期教育结果的差异<br>第三章  教育政策中的文化倾向<br>一、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7年<br>二、“文化大革命”期间<br>三、1978年以后<br>四、本章小结<br>第四章  教育内容与评价标准的文化倾向:教科书与高考试卷分析<br>一、教科书(语文)分析<br>二、高考试卷(语文)分析<br>第五章  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城乡差异:个案研究<br>一、案例背景材料<br>二、课程表分析<br>三、教案分析<br>四、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分析<br>五、学校规范分析<br>六、学生家庭背景分析<br>七、学生对自身地位的认同:不平等的合法化<br>八、本章小结<br>第六章  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br>一、大学生的城乡身份分析<br>二、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城乡差异<br>第七章  结论与思考<br>一、入学前的城乡差异<br>二、学校教育存在着文化再生产现象<br>三、文化再生产的结果是社会再生产<br>四、再生产循环圈的中断<br>五、几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