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后现代界说<br>第一节 现代与后现代:历时态、共时态及关系<br>一、现代<br>二、后现代及其与现代的关系<br>第二节 多元的后现代<br>一、后现代的本质<br>二、本书的规定<br>第二章 现代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分析<br>第一节 现代课程研究的兴起及其背景<br>一、现代课程研究的形成时期<br>二、现代课程研究的背景<br>第二节 现代课程研究的基本模式<br>一、追求科学化方法的课程研究<br>二、追求科学化内容的课程研究<br>第三节 现代课程研究的评价<br>一、现代课程研究的方法论<br>二、现代课程研究:分析与评价<br>第三章 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兴起:概念重建活动<br>第一节 概念重建活动及其背景<br>一、概念重建活动的背景<br>二、施瓦布的宣言<br>三、课程研究的“第三势力”<br>四、概念重建活动的发展<br>五、什么是概念重建<br>第二节 概念重建活动代表人物的课程思想<br>一、派纳:从传统的批判到“存在经验课程”<br>二、格林:“自我意识”与“生活世界”<br>三、阿普尔:意识形态批判<br>第三节 对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分析<br>一、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特点<br>二、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后现代本质<br>三、对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评价<br>第四章 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发展(上)<br>第一节 从课程文本的变化看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发展<br>一、学术论著<br>二、学术期刊<br>三、小结<br>第二节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br>一、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的理论来源<br>二、现代范式中的课程理念及其批判<br>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br>四、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的评价<br>第五章 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发展(下)<br>第一节 后结构主义课程研究<br>一、结构主义及其课程观<br>二、后结构主义的基本特征<br>三、后结构主义课程研究的发展<br>四、后结构主义课程观<br>五、后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意义和局限<br>第二节 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研究<br>一、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研究的思想基础<br>二、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研究的观点<br>三、对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研究的评价<br>第三节 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br>一、生态后现代主义<br>二、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的观点<br>三、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的分析<br>第六章 后现代课程研究的评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