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面向21世纪的人才素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1037759
  • 作      者:
    沈继英,李家兴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8.5
收藏
内容介绍
    《面向21世纪的人才素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育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认真落实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从培养高质量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出发,以北京大学德育工作的实践为基础,确定本丛书选题。为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强和改进北京大学的德育工作,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也为庆祝北京大学百年诞辰,学校决定编辑出《北京大学德育丛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时代的呼唤
    在2l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中国虽已经历了20年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今天,仍面临着会不会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中华民族要在下一个世纪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在世界上争取强国地位。能否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取决于我们全民族在这新旧世纪之交的拼搏与创造。
    为了迎接21世纪的到来,跨世纪的当代中国青年,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认清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紧迫感,弘扬中华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的精神,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和拥抱中国振兴的新世纪!
    1.1  面向21世纪的竞争舞台
    1.1.1  21世纪世界将走向繁荣进步
    2l世纪将是怎样的一个世纪?人们普遍认为,尽管一些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重,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但世界总趋势是走向繁荣和进步。在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的同时,和平与发展亦将成为世界的主流;国际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际交流合作亦更加密切与频繁。这种世界性的繁荣进步与相互竞争的趋势,目前已相当明显。
    全球经济繁荣。引人注目的是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崛起。1903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说:“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这个预言今天已成为现实。
展开
目录
总论篇
概述
一、时代的呼唤
1.1  面向21世纪的竞争舞台
1.1.1  21世纪世界将走向繁荣进步
1.1.2  21世纪中国将再创辉煌
1.1.3  未来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

1.2  现代化呼唤现代人才
1.2.1  中国能否在21世纪崛起的关键是培养人才
1.2.2  国家现代化需要人才素质的现代化
1.2.3  现代人才的特征

l.3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3.1  中国面临的历史机遇
1.3.2  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历史的使命
2.1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1.1  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2.1.2  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2.1_3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

2.2  做“四有”新人,为中国腾飞建功立业
2_2_1  “四有”是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素质
2.2.2  虚心学习,提高素质
2.2.3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素质篇
概述
三、思想政治素质
3.1  思想政治素质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
3.1.1  思想政治素质的含义
3.1.2  思想政治素质的构成要素
3.1.3  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

3.2  建设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
3.2.1  较高的政治认知能力
3.2.2  强烈的爱国意识
3.2.3  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3.2.4  无私的集体主义观念

3.3  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塑造
3.3.1  学习马克思主义
3.3.2  参加社会政治实践
3.3.3  加强政治修养

四、道德素质
4.1  2l世纪人才应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4.1.1  道德与道德修养
4.1.2  社会主义道德
4.1.3  21世纪人才应具有的主要的道德素质
4.1_4  培养良好道德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4.2  爱国主义是高尚的道德情操
4.2.1  爱国主义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4.2.2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及主要特征
4.2.3  爱国主义行为养成的有效途径
4.3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4.4  传统美德与现代化
4.5  道德与人的自我完善

五  文化素质
5.1  21世纪人才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5.2  人才的合理知识结构
5.3  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智能
5.4  智能素质的培养

六  创造素质
6.1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的前提
6.2  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创造活动的保证
6.3  丰富的知识是创造活动的基础
6.4  独特的创造能力是创造活动的条件
七  心理素质
八  人际交往素质

规律篇
概述
九  精神动力因素与人的素质及成才
十  客观环境与人的素质及成才
十一  教育与人的素质及成才
十二  人才成长规律与途径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