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和尚语录卷上
按:此依《明版嘉兴大藏经》第一三七种《赵州和尚语录》(册24,页357__372)为底本校录。原文于“参学门人文远记录”后,尚有“辕轹(当为“棱辂”。转动之义。《广韵·铎韵》:“棱,棱辂。”《集韵.铎韵》:“较,坡辂,转也。”而“轹”乃意指碾玉。“桩轹”不辞,且与“道人”相舛)道人大参重校”、“云门弟子明声重刻”字样。
主要对校本:1.明《永乐南藏》本《古尊宿语录》(简称“永乐本,);2.明《径山藏》(《嘉兴藏》)本《古尊宿语录》(简称“径山本,)。另外,《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等五代或宋代僧人的撰述面世年代较早,颇具参考价值,故将有关内容分别列于相应的各则之下。
校录中,凡异体字、俗字,一例改为通行体或正体,并不出校;古今字和通假字,于校记中指明其今字或本字。底本上的讹、脱、衍、倒,径在本文中改正,不加增删符号,而于校记中说明。异文亦在校记中指出。
各则语录的起讫,一般依据底本;各则前表示顺序的阿拉伯数字,为校录者所加。
1.师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①。”师云:“还可趣向不?”泉云:“拟即乖。”师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