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性质
二、哲学是关于人对世界的态度或人生境界之学
今天首先谈我对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的看法。开门见山,我以为哲学,应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之学,应是以进入人与世界融为一体的高远境界为任务和目标之学。我对于哲学目标的这样一种界定,用意在于把中国传统哲学的人与万物一体的思想和西方现当代人与世界结合为一的思想,同西方近代的主客关系思想结合起来,所以,我说的这种境界不是抛弃主客关系,而是包括主客关系在内却又超越它;这种境界不是不需要知识和规律性、必然性,不是老子讲的“弃智”,而是需要广泛的知识和规律性、必然性而又超越知识、超越规律性、必然性;不是不要功利追求,而是既讲功利追求又超越功利追求。总之,这种境界不是单纯精神上的安宁或精神享受,而是对世界采取一种高远的态度。人的一生是一个充满矛盾斗争和痛苦的过程,我所主张的哲学是一种教人以经得起痛苦和磨炼的人生态度之学。现在大家都爱说提高人们的素质。什么是素质?素质也就是境界。提高人的素质就是要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习惯于把哲学看成是关于最普遍的规律之学的人,也许会觉得我的这种哲学观点太空洞了。是的,如果把哲学看成是一种知识,那么,哲学的发展史也许可以说是内容越来越贫乏、空洞的历史。在古希腊,哲学囊括了所有的科学,内容可以说是最充实了,但是随着人类思想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以寻找不同现象范围内普遍规律为目标的各门具体科学都纷纷从哲学中分化独立出去了。什么动物学呀,植物学呀,天文学呀,等等,都独立出去、自立门户了。好,你们都走了,我哲学算是被你们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等都瓜分了。那我哲学呢?我哲学便不得不退而把自己界定为关于“最”普遍规律的学问。你们研究植物现象的普遍规律、天文现象的普遍规律,那我哲学就研究最普遍的规律,你们各搞一摊子普遍,我就搞最普遍。从某种角度来看,也许这种历史现象就可以叫做哲学内容的贫乏化、空洞化吧。你们都离开我了,我哲学的内容可不就贫乏了?但是大家都知道,最普遍的规律不是离开具体现象范围内的普遍规律而得来的,关于最普遍的规律的哲学不是离开关于各具体范围内普遍规律的具体科学而独立自在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