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微笑守望者(2)(精)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5377254
  • 作      者:
    作者:(塞尔维亚)纳达·伊格纳托维奇·萨维奇|责编:吕娜|译者:娅锦//李迪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
收藏
编辑推荐

让教育回归本真模样,让孩子们笑着成长。针对11-15岁青少年的《微笑守望者2》,是一场沉浸式的“社交模拟舱”体验,为青春期前的孩子搭建起沟通与理解的桥梁。书中聚焦校园社交困境与沟通挑战,通过思辨讨论、情景模拟等进阶方式,引导孩子在角色扮演中切换受害者与施暴者视角,在自由联想中直面内心恐惧,在“平等会议”中练习“我观察到……我需要……”的非暴力沟通模式。32个系统化工作坊遵循“情境复现—象征表达—建设性转化”三阶段疗愈,让孩子在16周渐进式成长中突破社交壁垒,学会清晰表达需求、化解冲突。作为风靡全球30年的NVC经典著作中文版,本书不仅有国际认证导师的专业译校,而且附赠可撕式工具卡与180°平摊书写的裸脊装帧,兼顾课堂使用与家庭互动。无论是班主任组织团体活动,还是心理老师开展一对一辅导,都能借助这套“社交突围指南”,帮助青少年在游戏化学习中建立自主表达的勇气,在尊重与倾听中收获温暖而有力量的沟通能力。


11-15岁青少年的社交突围指南!

★NVC国际导师专业译校,“微笑守望者”培训必备用书

★贯彻“三阶段疗愈”模型:从情绪爆发到建设性转化

★教学友好设计:裸脊线装180°平摊+可撕页工具卡

★班主任/心理老师/家长三方适配指南


【核心价值】

√不是消除问题,而是培养情绪翻译能力

√不是统一答案,而是建立多元表达空间

√不是短期管控,而是唤醒终身沟通素养


面对青春的期孩子的沉默冷战,你是否束手无策?《微笑守望者2》带来破局之道:通过“情景模拟游戏”重现亲子冲突场景,让家长和孩子分别扮演对方角色,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彼此的需求;利用“思辨工作坊”引导孩子表达对社交规则看法,比如“同学嘲笑我怎么办”“如何拒绝不合理要求”……书中200+解压游戏打破沟通僵局,让家长和老师们从“说教者”转变为“游戏伙伴”,在轻松氛围中了解孩子的社交困惑。


中文版专属升级:更懂中国孩子

扩增的本土化案例让内容更接地气,80g护眼胶版纸与裸脊线装工艺,方便课堂书写与反复使用。全球30万+家庭实证的沟通革命,正在中国落地生根——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套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情绪管理、建立自信的成长系统。11-15岁的情绪接纳,从《微笑守望者2》开始,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自己情绪的小主人。


展开
作者简介

[塞尔维亚]纳达﹒伊格纳托维奇﹒萨维奇,出生于1947年,30多年来一直在贝尔格莱德大学从事发展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她在个人发展、沟通、社会交往和教育领域开展了许多研究和干预项目,并出版了多部书籍。纳达﹒伊格纳托维奇﹒萨维奇女士是“微笑守望者”非暴力沟通中心的联合创始人,该中心是一个主要关注人类发展、提高自我和群体意识、重构教育实践和社会变革的非政府组织。同时她还是该中心的执行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微笑守望者2》是一本专为11-15岁青少年设计的非暴力沟通手册。福禄贝尔曾说过:“玩耍是人类童年时期发展的最高表现。”本书延续了这一理念,通过32个富有创意的工作坊,让青少年在互动和游戏中深入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在这些工作坊中,青少年们能够:培养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与他人的差异和相似性;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稳定的情绪;积极应对不愉快的心理状态或冲突;提高自我表达和交流能力等。《微笑守望者2》适用于11-15岁儿童。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本书能帮助成年人引导孩子们一起开展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内在动力与自律能力。通过书中有趣的游戏与互动,孩子们将树立自尊、获得自我认同,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凯瑟琳﹒韩&﹒辛格   前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董事会主席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河流,就在这座桥下相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快乐和悲伤共通但又如此不同。”——米罗斯拉夫·安蒂奇,《这是我对天堂的想象》

本书面向从事小学高年级儿童工作的专业人员——心理专家、教育专家和教师们。本书中介绍的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发展的心理工作坊项目,脱胎于1993年在心理研究所开展的一个更大的同名项目。该项目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赞助,自1993年2月起在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开展。

心理工作坊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儿童的人格培养。通过在游戏环境中的互动,他们有机会:

培养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

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与他人的差异和相似性;

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培养稳定的情绪;

制定最佳策略,积极应对不愉快的心理状态或冲突;

提高自我表达和交流能力;

增强自信以及对他人的信心;

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另外同名项目“微笑守望者1”(包含针对5~10岁儿童的活动)也具有相同的目标。

“微笑守望者2”项目于1993年9~12月在以下14个城市的33所小学首次推出,共有约3000名学生(104个班)参加:阿兰杰洛瓦茨、巴尔、贝尔格莱德、比耶拉、布德瓦、戈尔诺·米兰诺瓦茨、克拉古耶瓦茨、科托尔、莱斯科瓦茨、洛兹尼察、柳博维亚、潘切沃、瓦列沃和蒂瓦特。工作坊由上述学校的211名教师们主持。1997年年初出版第1版时:“微笑守望者”项目已在50多个地方开展,有2000多名成人和21000多名儿童参加了该项目。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由衷的喜悦

引言

项目效果评估简述

培训工作坊带领人

理论背景

方法原则

工作坊带领人须知

特别说明

在项目开始时应告知参与者的事项

参加者需要提前了解的有关工作坊的重要事项


工作坊1:介绍项目和工作方法

工作坊2:了解自己(自我同一性)

工作坊3:让我们爱自己(人格同一性)

工作坊4:理想的放松空间(放松技巧)

工作坊5:时间旅行(自我连续性)

工作坊6:表达感受

工作坊7:我们如何交流情感?

工作坊8:我的愤怒(1)

工作坊9:我的愤怒(2)

工作坊10:建设性解决冲突

工作坊11:调解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冲突

附录1(工作坊11)

工作坊12:调解同性儿童之间的冲突

工作坊13:调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实

工作坊14:恐惧(1)

工作坊15:恐惧(2)

工作坊16:悲伤

工作坊17:展望未来

工作坊18:年幼者的权利

工作坊19:我的责任

工作坊20:当儿童侵犯儿童权利时

工作坊21:当父母侵犯儿童权利时

工作坊22:当校内成年人侵犯儿童权利时

工作坊23:我们如此不同,但我们的权利是一样的

附录2(工作坊23)

工作坊24:价值观

附录3(工作坊24)

工作坊25:当价值观被践踏时,你会怎么做?

工作坊26:我最喜欢的故事/漫画/电影英雄

工作坊27:嫉妒

工作坊28:爱

工作坊29:爱与我

工作坊30:表达感激

工作坊31:回顾——工作坊之旅

工作坊32:向家长展示成果


回顾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