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深度测谎(探寻犯罪心理痕迹)
0.00     定价 ¥ 5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650297
  • 作      者:
    作者:张坤|责编:吕静云
  • 出 版 社 :
    中国法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
收藏
编辑推荐

以具体测谎案例为依托,立足心理学的视角,着眼司法办案实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测谎的专业思维路径进行阐释。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坤,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硕士,现工作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拥有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的心理测试(测谎)专业技术资格,从事心理测试工作。曾任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心理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次受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公安、高校等单位邀请做心理测试技术专题介绍与授课。著有《解剖谎言:测谎师办案手记》《与谎言的每日相遇:测谎师办案的52堂实务课》《辨识谎言:测谎办案的逻辑与方法》。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共分5章,每章10篇内容。每篇都用案例进行引入和说明。第一章“环环相扣:测谎之设计”,主要集中在狭义的“测谎仪测谎”的各个方面。第二章“举一反三:测谎之技巧”,范围拓展到实务中一些行为测谎和言语测谎,不限于狭义的测谎仪测谎。每一篇都是用案例引入,但是并不一定借助测谎仪。第三章“案件百态:测谎之见闻”。这一部分是办案中遇到的一些有意思的测谎案件,探究虚假记忆植入情绪诱发等测谎常见问题。第四章“他山之石:测谎之融合”主要讲各种新的测谎方法和手段,对应目前学界的“大测谎”理念,所以包含很多方法的融合和借鉴,也可以理解为与测谎仪测谎并列的其他不同测谎形式。第五章“形形色色:测谎之对象”,主要介绍各种不同的被测人,针对不同被测人,测谎师应如何进行谎言的侦测。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环环相扣:测谎之设计

应用情境:十个测谎案例

测前准备工作:绘制“犯罪心理痕迹画像

测谎结果解释:作案工具分歧

测谎问题编制:“参照信息”的准确性

测谎思路设计:囊括事实可能性

测谎视角差异:以零口供案件为例

测前必做功课:回到现场

测谎失败反思:几个重要的原因

测谎准确率比较:实验室研究与实案研究

测谎基本导向:更多的信息收集


第二章 举一反三:测谎之技巧

聚焦行为链条:递进式发问

双避动机冲突:说谎的特殊性回答

虚假情节试探:以谎之矛,攻谎之盾

西奥迪尼六原则:测谎的整合性运用

行为控制过度:扶手上的洞

细节质量变化:动态评估的视角

身体距离变化:心理距离的折射

透明度错觉:说谎者的自我投射

四维模式:谎言识别的四个维度

场景还原:他伤?自残?


第三章 案件百态:测谎之见闻

共情失败:作案人的“不打自招”

同为假话:截然相反的陈述

死亡时间:反常的证言

虚假信息:凭空创造的记忆

情绪诱发:真假之间的相似状态

环境设障:一支笔,一杯水

错误升级:罗纳德·科顿案件

远离犯罪中心:詹妮弗·潘雇凶弑亲案

被骗者视角:威廉·富兰克林·米勒骗局

谨慎预判:奥赛罗谬误与证实性偏见


第四章 他山之石:测谎之融合

九步讯问法:揭露谎言的过程

眼动测谎:一种全新的测谎思路

真实性监控技术:区分回忆与想象

三维归因模型:“受骗”的心理学分析路径

RIDE模型:收益与损失的权衡

脑区激活:说谎的认知负荷

测谎实证研究:被试间设计与被试内设计

表情辨识:从基本表情到混合表情

表情甄别:真实表情与伪装表情

语音测谎技术:声音中的线索


第五章 形形色色:测谎之对象

精神病态者:冷酷无情的被测人

偏执型人格障碍者:不受欢迎的被测人

青春期犯罪:成熟与幼稚并存

受虐妇女综合征:习得性无助

黑暗三人格:特殊性人格特质

被害人陈述:几种常见的事实偏差

个体化差异:高度一致的供述

被测人的试探:测谎中的双向评估

未完成心理体验:测谎中的“双刃剑”

谎言认同:个体的态度转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