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具体测谎案例为依托,立足心理学的视角,着眼司法办案实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测谎的专业思维路径进行阐释。
本书共分5章,每章10篇内容。每篇都用案例进行引入和说明。第一章“环环相扣:测谎之设计”,主要集中在狭义的“测谎仪测谎”的各个方面。第二章“举一反三:测谎之技巧”,范围拓展到实务中一些行为测谎和言语测谎,不限于狭义的测谎仪测谎。每一篇都是用案例引入,但是并不一定借助测谎仪。第三章“案件百态:测谎之见闻”。这一部分是办案中遇到的一些有意思的测谎案件,探究虚假记忆植入情绪诱发等测谎常见问题。第四章“他山之石:测谎之融合”主要讲各种新的测谎方法和手段,对应目前学界的“大测谎”理念,所以包含很多方法的融合和借鉴,也可以理解为与测谎仪测谎并列的其他不同测谎形式。第五章“形形色色:测谎之对象”,主要介绍各种不同的被测人,针对不同被测人,测谎师应如何进行谎言的侦测。
第一章 环环相扣:测谎之设计
应用情境:十个测谎案例
测前准备工作:绘制“犯罪心理痕迹画像
测谎结果解释:作案工具分歧
测谎问题编制:“参照信息”的准确性
测谎思路设计:囊括事实可能性
测谎视角差异:以零口供案件为例
测前必做功课:回到现场
测谎失败反思:几个重要的原因
测谎准确率比较:实验室研究与实案研究
测谎基本导向:更多的信息收集
第二章 举一反三:测谎之技巧
聚焦行为链条:递进式发问
双避动机冲突:说谎的特殊性回答
虚假情节试探:以谎之矛,攻谎之盾
西奥迪尼六原则:测谎的整合性运用
行为控制过度:扶手上的洞
细节质量变化:动态评估的视角
身体距离变化:心理距离的折射
透明度错觉:说谎者的自我投射
四维模式:谎言识别的四个维度
场景还原:他伤?自残?
第三章 案件百态:测谎之见闻
共情失败:作案人的“不打自招”
同为假话:截然相反的陈述
死亡时间:反常的证言
虚假信息:凭空创造的记忆
情绪诱发:真假之间的相似状态
环境设障:一支笔,一杯水
错误升级:罗纳德·科顿案件
远离犯罪中心:詹妮弗·潘雇凶弑亲案
被骗者视角:威廉·富兰克林·米勒骗局
谨慎预判:奥赛罗谬误与证实性偏见
第四章 他山之石:测谎之融合
九步讯问法:揭露谎言的过程
眼动测谎:一种全新的测谎思路
真实性监控技术:区分回忆与想象
三维归因模型:“受骗”的心理学分析路径
RIDE模型:收益与损失的权衡
脑区激活:说谎的认知负荷
测谎实证研究:被试间设计与被试内设计
表情辨识:从基本表情到混合表情
表情甄别:真实表情与伪装表情
语音测谎技术:声音中的线索
第五章 形形色色:测谎之对象
精神病态者:冷酷无情的被测人
偏执型人格障碍者:不受欢迎的被测人
青春期犯罪:成熟与幼稚并存
受虐妇女综合征:习得性无助
黑暗三人格:特殊性人格特质
被害人陈述:几种常见的事实偏差
个体化差异:高度一致的供述
被测人的试探:测谎中的双向评估
未完成心理体验:测谎中的“双刃剑”
谎言认同:个体的态度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