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百年蝶变
0.00     定价 ¥ 7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3976316
  • 作      者:
    黄亚洲
  • 出 版 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嘉兴是一个伟大的城市。在这个城市“登陆”的政党,为国家的进步发挥了无穷的想象力和执行力。参加这个政党的人们,在百折不挠的奋斗中,所向往的,也是中国永远的繁荣与富足。 本书既展现了浙江作为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走在前列、勇立湖头的形象,也是一百年来整个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这个过程的生动宿影。
展开
作者简介
黄亚洲,诗人、作家。现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影视委员会副主任、《诗刊》编委。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共十六大代表、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出版各类文学专著30余部,有长篇小说《建党伟业》《雷锋》等。长篇小说《雷锋》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日出东方》获国家图书奖。《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入选中宣部、中组部向全国党员干部推荐第九批学习读物。诗集《行吟长征路》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诗集《狂风》获首届屈原诗歌奖。电影文学剧本《R4之谜》《开天辟地》等15部作品被搬上银幕。电影作品先后获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华表奖、夏衍剧本奖,并在有关国际电影节上五次获奖。创作电视剧有《承诺》《张治中》《相煎上海滩》《上海沧桑》等,多次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等。曾获“首届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全国优秀电视剧编剧”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以嘉兴为样本,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1921年南湖一大,红船启航,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进入新时代,嘉兴沧桑巨变的百年历史。作品基于大量第一手资料创作,生动描绘了嘉兴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前的苦难岁月和不屈抗争,深入挖掘嘉兴在革命年代涌现的感人事迹,以及在和平年代,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典型人物和重大成就。
展开
精彩书摘
从走向那条画舫的十几个党代表说起
那是特殊年代里故意放得轻轻的一阵脚步声。那群人走动着,有穿皮鞋的,也有穿布鞋的,一共十几位。
他们一边走动,一边用好奇甚至是警惕的眼光扫视着四周。那是1921年7月底8月初的一日。天气炎热,天空中有一朵朵浮云。那些云朵的下端很容易泛出一些青黑色,也容易洒下一些细细的雨丝;而那天的下午,据回忆,果然也有一阵细细的雨飘过湖面,然而云朵很快又泛白了,依旧在阳光里呈现鱼鳞般的银白色。总的来说,那一天是晴热的。毕竟是盛夏,湖畔的蝉鸣声很响。
就是那几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位党代表中的11位,分两批,乘坐火车,哐当哐当沿着两年前恢复通车的沪杭铁路,一路摇着扇子,从上海赶至嘉兴。他们计划在南湖的一条画舫上继续他们意义深远的会议。这次会议关系到中国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崛起以及全体中国人民的福祉。
他们的这个会议计划显然是仓促制订的,他们本来没想过要到这个城市来继续他们的会议,但是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巡长与巡捕们怀疑的目光,迫使他们仓促地订购了离开上海的火车票。幸亏,命运多舛的沪杭铁路在两年前恢复通车了。
这11位代表,除了上海代表李达之外,几乎都没有来过嘉兴这个拥有七千年历史的地方。他们步行去城南的南湖,在一个叫作“狮子汇”的渡口上船。张家弄高高低低飘扬的店招,以及沿途那些濒河的黑瓦白墙,并没有引起这些秘密会议出席者的特别留意,但来自湖南、湖北、山东的代表,还是注意到了这座江南小城特有的闲适品质。看上去,这小城的青石路面铺得还算平整。这就让他们有了些许的感叹:这片在中国不可多得的河网交错的杭嘉湖水乡,相比经常闹水旱灾荒的中原、西北、西南地区,算得上是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了。
董必武是会议代表中的年长者,曾是前清秀才,满腹诗书,他甚至可能知道,一向水草丰美的嘉兴有一个“雀墓”的有趣记载。这个小故事应该发生在唐代,主角是一只白雀,说的是由于当时嘉禾屯的稻谷太多,引得白雀栖于其上,最终饱食腹胀而死,农人怜之,为其筑墓,名日雀墓。
为这个有趣的雀墓,一位唐代诗人还作了一首颇为幽默的小诗:“雀墓桥头白雀眠,先民情重鸟堪怜。禾丰请得飞翔客,听唱啁啾好种田。”
可见唐代屯田之时,这个名动四方的嘉禾屯有多充实。
嘉兴曾称禾兴、嘉禾,禾就是水稻。看见“嘉兴”二字,不难联想到稻米的香味。
《全唐文》中,有李翰的一篇《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并序》,更是把嘉禾屯夸到了高产粮区的历史丰碑上:“浙西有三屯,嘉禾为大,乃以大理评事朱自勉主之。且扬州在九州之地最广,全吴在扬州之域最大,嘉禾在全吴之壤最腴。故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
据记载,当时,嘉禾屯交纳国库的皇粮,为浙西六州之总和。李翰所谓“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这一断语,真不是随便说说的,这话证明了嘉兴当仁不让的“天下粮仓”的地位。
来自湖北的董必武与来自湖南的何叔衡,前清时都中过秀才,身为饱学之士,他们都知道嘉兴水草丰美,在1921年7月底是否继续开会的议论中,他们应该是很赞成李达的新婚夫人王会悟所提出的在嘉兴续会的建议的。他们知道王会悟就是嘉兴人,出生于桐乡县乌镇,更准确地说,出生于当时的青镇,跟中国早期的党员沈雁冰,也就是后来的文豪茅盾,有着亲戚关系。于是,他们很神往王会悟所叙述的那个波光粼粼的嘉兴南湖,以及在湖面来回游弋的画舫,所以他们一致举手赞成,去嘉兴南湖把会议开完开好。他们认为那里清冽的水波与咿呀的橹声,能给秘密会议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在我后来写的长篇小说《红船》里,我甚至还提及董必武当时有这样的情状:“董必武也听得高兴,说这嘉兴啊,我早已向往喽,嘉兴乃水乡泽国,吴越人聚居之地,有‘泰伯辞让之遗风’,真可以去得,而且,嘉兴南湖有个烟雨楼,我是一直很想登登楼的。王会悟笑着说,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船经南湖烟雨楼,先后八次登楼玩呢。董必武听着更乐,说皇帝老儿去得,我们当然也去得。”
P3-5
展开
目录
说几句开头话
第一章 20世纪20年代,人们怎样感知嘉兴
从走向那条画舫的十几个党代表说起
七千年前的156粒稻谷,说明了什么
地理位置的独特,实在不可多得
他们来到嘉兴寻一条船,就是为了寻找解决“人和”问题的方案
第二章 嘉兴在军阀统治时期的挣扎沉浮,令人扼腕
嘉兴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虽有雄心,却步履跟跄、厄运连连
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统治,给嘉兴带来的,基本上也是一连串的噩梦
水乡百姓的痛苦、绝望与反抗,在茅盾的笔下一幕幕呈现
可以听听老夏头一家的呻吟
第三章 日寇给嘉兴带来的炸弹、枷锁与八年梦魇
令人难以置信的大轰炸,嘉兴一片火海
缘缘堂的焦黑废墟与丰子恺的“护生”理念
日寇靠野蛮的刺刀与火焰,维系着对嘉兴的残酷统治
老夏头一家的继续挣扎
无止境的经济掠夺,抽干了鱼米之乡的膏血
朱生豪的文化抗争
嘉兴士绅勇敢出手,掩护抗日英雄
第四章 虽则迎来国民政府,嘉兴却仍喘息不止
接收如同“劫收”,欢欣鼓舞几与悲凉同步
动经济恢复缓慢,社会很快又陷入了萧条与衰败
随着国民党危机的加深,嘉兴逐步陷入民不聊生之境地
血吸虫病夺走了老夏头的性命
嘉兴起义,给了蒋介石猛烈一击
历史终于在嘉兴华丽转身
第五章 嘉兴的社会主义建设,欣喜的阔步与暂时的曲折
嘉兴根治血吸虫病,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莫大奇迹
国营五大厂接连诞生与新生,让我们看见了嘉兴社会主义工业的一波惊天大潮
嘉兴的各项事业都在阔步前进,齐崭崭的脚步声令人振奋
夏家的草屋变成黑瓦白墙,自然是翻身的象征
嘉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出现的热潮、波折,以及自我疗救
第六章 嘉兴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极其出色的弄潮儿
头脑机敏的嘉兴人,在改革开放之中就与上海联动起来
秀水泱泱的田野,当是催生民营企业家的天然摇篮,嘉兴轻工业产品“四大名旦”轰动上海
嘉兴的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以“步鑫生”三字领跑全国
核电站、东方大港,都是嘉兴起飞的爆炸性新闻
举一个濮院镇的神奇例子
海宁千军万马的奔跑,也是一个当代传奇
乌镇的脱胎换骨
夏家的后代,也出现了弄潮儿
“编辑部的故事”与编辑部前面马路的故事
嘉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张成绩单,都十分亮眼
第七章 跨入新世纪的嘉兴,如虎添翼
嘉兴加速更新迭代
显然,嘉兴未来发展的火车头,只能是科技创新
嘉兴已经是一个花园般的存在
西塘也是一个特别叫人欢喜的古镇
新的“编辑部的故事”以及编辑部外的城建故事,必须再提一下
再重点说一说子城的蝶变
夏家的后代们,纷纷论说幸福
第八章 嘉兴的幸福果实,就是南湖的那条画舫载来的
三个关键性的数字与一个意义深远的结论
嘉兴的共富密码,或许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
我的发言题目是《一封“嘉”书》
嘉兴,永恒的答案,永恒的课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