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千儿郎:从鄂豫皖到陕甘边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5917076
  • 作      者:
    尹霞
  • 出 版 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尹霞,生于河南汝南,现为求是杂志社记者、编审。1997年自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入伍,先后在军队报社、杂志社从事新闻采访写作工作,发表新闻作品数百篇。2012年入职求是杂志社,围绕研究、阐释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编辑、撰写理论文章数百篇。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奖等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完整讲述红二十五军长征故事的青少年通俗读物,全景式再现了这支队伍历尽艰险转战近万里的战斗历程、雄奇历史。

长征伊始,红二十五军不足3000人,全军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六岁。这支“娃娃军”孤军奋战,边走边打,越战越勇,率先到达陕北。行军途中,不仅创建出一块稳固的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期间建立的唯一一块革命根据地),而且一路不断发展壮大,抵达陕北时兵力达3400余人,成为红军长征结束时唯一一支人数增加的队伍。

本书以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时间演进和地域转换为主线,聚焦行军路上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淋漓尽致地展现三千儿郎在血雨腥风年代的英勇坚守、无畏牺牲与青春热血。以此致敬革命英雄,礼赞长征精神,激励后人永远铭记这段光辉岁月、永志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广大青少年接过革命先辈传下的接力棒,勇于担当、不负韶华,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展开
精彩书摘


依依惜别大别山

 

1934 年 11 月 13 日, 红二十五军在罗山县殷家湾、何家冲一带进行整编,为部队战略转移做最后的准备。整编撤销师一级建制,军直辖二二三团、二二四团、二二五团和手枪团,全军共2980 余人。

 

11 月 16 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下称《宣言》)。《宣言》强调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深重,揭露了蒋介石的卖国罪行,宣布了中国共产党 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北上抗日的宗旨,号召全国同胞,不分政治倾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呼吁国民党军队与红军签订协定、共同抗日。

 

《宣言》开头一段这样写道:

 

本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奉了我中央苏维埃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出发抗日。现当出发之时,特向全中国群众发表这个宣言……

 

当天,红二十五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何家冲出发西进,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

 

没有父老乡亲十里相送的场景,这是一场秘密的出发。战略转移向何处去,省委和军领导并没有向团以下干部传达,只说是远距离的战略转移,要“打远游击”。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告别父老乡亲,离开这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土地,离开红二十五军成长的摇篮,大家虽然嘴里不说什么,但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战士们年龄都很小,听说要远行,万分不舍,见人就问:

 

“真的要走吗?到底要去哪里?”

 

“‘打远游击’,到底是多远?这不是要离开大别山吗?”

 

…………

 

大部队在北风呼啸、天寒地冻中出发了。战士们每人身背三天的干粮和两双草鞋。伤病员有的坐担架,有的骑马,更多的是拄着拐杖,随着部队缓缓前进。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就这样在寒风中拉开了帷幕。

 

 

 

鏖战独树镇

 

1934 年 11 月 25 日, 红二十五军在途中击退敌军“追剿”队的进攻,当晚在驻马店西北的山区宿营。宿营地距离许南公路不到 30 公里。过了公路就是伏牛山东麓,这是进入伏牛山必经的一个危险地带。

 

26 日拂晓,敌“追剿”队又追了上来。军部通知团以上干部在一个老乡的院子里召开紧急会议。徐海东详细分析了敌情,以坚定的口气说:“我们现在的处境是后有追兵、前有堵截。后退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冲过敌人的防线,才是唯一的出路。”

 

说完这些,他又强调了一句:“古人说,打仗要一鼓作气,我们的口号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冲过去就是胜利!”

 

干部们迅速做了紧急动员,所有人员进入战斗状态。

 

为防止敌人追堵合围,争取时间尽快穿过公路,军领导决定以二二四团、二二五团和军直属队为前梯队先行出发,二二三团为后梯队,占领王店、赵庄,阻击尾追之敌,掩护全军行进。

 

这天,恰遇寒流,气温骤降,北风刺骨,雨雪交加。指战员们衣服单薄,又被雨雪湿透,饥寒交迫,步步艰难。许多人的草鞋被烂泥粘掉,只好赤脚行军。全军上下忍饥冒寒,奋勇前进。

 

下午 1 时许,前梯队进至方城县独树镇附近,正准备由七里岗过公路时,突然遭到敌军猛烈阻击。敌第四十军在南下桐柏山合围扑空之后,掉头北返,抢先到达独树镇附近的七里岗构筑工事,并与由叶县南下保安寨的该军骑兵团组成堵击线,封锁公路,阻止红军西进。因雨雪交加,能见度差,红二十五军先头部队发现敌人较迟。事发突然,指战员们来不及做准备,许多人的手指被冻僵了,连枪栓都拉不开,手榴弹也扔不出去,零星的火力不足以有效阻止敌军的进攻。

 

敌人见有机可乘,从两翼包抄上来,加大火力,如同一座火墙死死堵住了红军的去路。 二二四团伤亡极大,特别是冲在最前面的一营,许多人被击中倒地,紧跟其后的二营、三营,左右都遭到猛烈的火力扫射。

 

此荒郊野外,地形平坦,无所依托,对红军十分不利,形势十分险恶。 值此危急时刻,政委吴焕先飞奔到队伍前面,一边指挥二二五团三连连长张海文带领全连冲到前面去反击,一边高声呼喊:“同志们!就地卧倒,卧倒!坚决顶住,决不能后退!”

 

在吴焕先的指挥下,队伍很快稳住了阵脚。大家摩拳擦掌,活动手指,利用可以作为依凭的田埂、壕沟、坟墓等地形地物,进行反击。

 

很快,敌人的骑兵被打退了。然而,敌军并未停止冲锋,他们略作休整,再次气势汹汹地猛扑过来。

 

吴焕先当即从交通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高呼:“同志们,现在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共产党员,都跟我来……冲啊!” 他指挥两个团的兵力,冒着密集的火力,奋不顾身地杀上前去,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

 

政委身先士卒,极大提振了广大指战员的士气。一时间,战场上刀光闪闪,枪声贯耳,喊杀声震天。

 

敌骑兵居高临下,明显占据优势,红军的伤亡很大。当时,由于雾色浓重,满地泥泞,敌骑兵的作用也难以充分发挥。一直跟随在吴焕先身边的二二四团二营四连副连长王诚汉在混战中大声喊道:“同志们,先砍马腿,再杀敌人!”战士们一下子找到了和敌骑兵拼杀的方法。被砍伤的马重重摔倒在地,敌骑兵大部分摔伤,有的当场摔死。

 

激战中,吴焕先腿部中枪,鲜血直流,他站立不稳,踉跄了一下,敌人嗷嗷叫着向他围过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诚汉等战士挥舞着大刀冲过去,与敌人拼命厮杀,救出了政委。吴焕先顾不上腿上的伤,继续指挥作战。

 

敌人的进攻势头仍然很强,军长程子华带领的二二五团也处在包围圈中,伤亡很大。就在这时,徐海东率二二三团赶了上来,从七里岗左侧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他一面指挥部队就地坚守,一面沉着地与吴焕先商量打法。

 

巧的是,这时一个战士从口袋里摸出了一盒火柴。徐海东一把抓过来,就地点燃一个小草垛,让大家抓紧围拢过来烘手、烤枪。

 

一番准备后,几十挺机枪一起怒吼起来,枪声、喊杀声响成一片。遭到攻击的敌人惊恐地大叫:“共军的机枪响啦!”纷纷丢下武器,抱头逃窜。

 

红二十五军转危为安后,急忙构筑临时工事,又连续打退了敌人几波进攻。

 

军部召集各团指挥员开会。徐海东神情坚毅地对大家说:“我们冲破了敌人三道防线,已经胜利在望。但估计这个仗会越打越激烈,狗急跳墙,敌人会跟我们拼老本的。不过也没什么好怕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吴焕先进一步动员大家:“今天有红二十五军,就没有独树镇的敌人。各级指挥员都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激励战士们的斗志,带领部队和敌人决一死战!”

 

主力团又向七里岗之敌发起冲锋,试图打开一道缺口,乘机穿过公路。由于敌疯狂阻击,一连多次冲锋,都没能成功。军领导当即命令部队转而固守附近的赵庄、焦庄、袁五岗、上曹屯等村庄,不断组织反击。

 

天黑透了,害怕夜战的敌人不敢盲目进攻,战场形势趋于缓和。

 

红军撤了下来,在一个叫张庄的村子休整。战士们的脚冻僵了,没了知觉,怎么也暖不过来,一个女军医把自己的衣服解开,抱起战士的脚放在腋下取暖。很快,几个女护士也都模仿女军医的做法帮战士们取暖。大家一天没吃饭了,老乡送来了烤熟的红薯,但他们实在太累太困了,谁也没顾上吃一口,就东倒西歪地睡着了。

 

然而很快,敌“追剿”队主力又紧追而来。前有阻兵,后有追兵,如不能迅速离开,就要被迫与数万敌军决战,后果可想而知!军领导决定连夜突出重围,让部队紧急集合。

 

在一间民房里,军部召开临时会议。程子华分析道:“现在我们面临三种情况:一是战斗减员人数增加,伤员得不到救治,尤其是孩子们;二是弹药消耗得不到补充;三是战士们的体力消耗过大,支撑不住。”

 

吴焕先的话掷地有声:“这些孩子大都是红二十五军的孤儿,他们的父母把生命留在了大别山,如果不把他们带出去,我们怎么对得起他们的爹娘!”

 

徐海东更是斩钉截铁:“红二十五军经过了几次重建,我们的威风是打出来的!只有抱定死的决心,才会起死回生。红二十五军的番号,绝对不能在独树镇终结!”

 

晚 9 时许,部队开始突围。这时,绝大多数人一整天都没吃上饭了,又冷又饿,极度疲劳。有些十几岁的战士, 一头扎倒在地就昏睡不醒了。许多负伤的战士,忍着极大的伤痛,被搀着或抬着,坚持随军突围。

 

当晚,全军快速行动,由地下党带路,从敌人封锁线的间隙穿插而过,绕道叶县保安寨以北的沈庄附近,穿越许南公路,直抵伏牛山东麓。

 

红军刚穿过公路,敌第四十军一一五旅和骑兵团便尾追而来,一路追堵夹击。 28 日,红军在拐河镇东北的沣河两岸,接连打退敌军多次追堵进攻,终于得以进入伏牛山中。

 

独树镇战斗,是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途中一次极为险恶的战斗。红二十五军的生死存亡,战略转移的成败关键,都在此一举!红二十五军以不足 3000 人的兵力,以牺牲 300 人左右的代价,击退了数万之众的追堵之敌。危急时刻,军政委吴焕先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令全体指战员深为敬佩!

 

1937 年在陕北,毛泽东同程子华、徐海东谈话时,谈及此战,由衷称赞,独树镇战斗,红军以一打十,甩掉敌人,胜利转入陕南,这是一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是一个可与历史上的昆阳之战、火烧博望坡之战相媲美的经典战例。

 

2016 年 10 月 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把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与主力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红军长征途中的著名战役一并提及,也对独树镇战斗的历史地位给予充分肯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