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广岛(2025版)原子弹爆炸真相首次深度呈现 百佳新闻作品 战争记忆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2233379
  • 作      者:
    [美] 约翰·赫西
  • 出 版 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20世纪美国百佳新闻作品TOP1。1946年,《纽约客》专号发表《广岛》,首印4万册杂志在一天内销售一空;后图书版上市,首印25万册在一周内售罄,并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截至1993年作者赫西去世时已销售350万册。1999年,纽约大学新闻系评选出“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100部新闻作品”,《广岛》名列首位。直到今天,《广岛》仍是美国大学生和中学生的B读书。

 原子弹爆炸真相首次深度呈现。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后,全世界都将目光聚焦到美国研发的“新型武器”、对日取得的胜利,尽管多家媒体派驻有随军记者报道对日作战,但迫于新闻管控及报道立场,对于原子弹造成的危害,少有人提及。约翰·赫西亲赴广岛,首次将原子弹爆炸的真相呈现在世人面前。

 普利策奖得主开创性书写方式。“二战”期间,作为战地记者,作者不断往返于欧亚大陆,凭借以战场为素材的小说《阿达诺之钟》获普利策奖。作为“新新闻”写作最早的践行者之一,作者将文学写作手法运用于新闻报道,以冷静、克制而充满细节的书写将读者带进核爆后的广岛。

 战争宏大叙事背后,六个普通人的故事。 在美国及全世界都沉浸在对日使用原子弹终结了战争的背景下,作者带我们走进1945年8月6日清晨东亚罐头厂人事部女职员佐佐木敏子的办公室、私人医生藤井正和的诊所门廊、裁缝遗孀中村初代的厨房、传教士克莱因佐格神父所在的教会、年轻外科医生佐佐木辉文所在医院的走廊以及牧师谷本清刚到的一个富人家门前,跟随他们的视线和脚步,走进核爆当日的广岛以及一年内他们的经历。

 四十年的创伤记忆,“战争之下人人都是受害者”。四十年后,作者再赴广岛,续写六个普通人的故事:或勉力维持着生计,或绝口不提四十年前的经历,或致力于帮助其他“被爆者”。不时发作的身体、精神症状时时让他们重回四十年前的核爆一刻。“被爆者”的平均寿命为62岁,一生忍受着时断时续的虚弱、偶发性头痛、消化问题以及来自他人的歧视。

 核战的末日呈现,今日之警世预言。一道无声的闪光后,大火里的城市,倒塌的房屋,脱落的皮肤,熔化的眼球……1946年,作者已将核战末日呈现在我们眼前,在各国扩充核武军备、战争不断的当下,《广岛》仍是一则警示预言,提醒着我们世界的创伤记忆以及核战将给全人类带来的末日景象。


展开
内容介绍

日本当地时间1945年8月6日早8时15分整,一枚“新型炸弹”在广岛上空爆炸。随着一道无声的闪光,30万普通市民的人生被彻底改变。

近一年后,当美国国内已经放弃了对广岛的关注,普遍支持对日使用原子弹,普利策奖得主约翰·赫西亲赴广岛调查原子弹爆炸,将读者带回那个明媚的夏日清晨,与6个普通人一起走进他们的厨房、通勤电车、办公室,见证他们在同一时刻的经历以及40年的人生轨迹。



展开
精彩书评

我相信赫西先生已经为(原子弹的)可怕后果描绘了一幅真实的图景。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关于这本书,没有什么能与书中的内容相提并论。它为自己代言,并以一种令人难忘的方式为人类代言。

——《纽约时报》

 

《广岛》的故事成为我们思考世界大战和核浩劫的一部分。

——《纽约客》

 

《广岛》是战争中诞生的最佳新闻报道,将主导公众对于广岛核爆以及核武器的讨论。

 ——《纽约先驱论坛报》

 

倘若战事再起,这或许——甚至是很有可能——将是你和其他数百万平民将要面临的命运。

——《印第安纳波利斯新闻报》

 

《广岛》从原子弹实际受害者的视角出发,是任何奥本海默式视角的补足之作。

——GQ杂志

 

关于战争的最伟大经典之一。

——《新共和》

 

每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应该读一读。

——《星期六文学评论》


展开
精彩书摘

日本当地时间1945年8月6日早8时15分整,原子弹的光芒在广岛上空闪耀之时,东亚罐头厂人事部职员佐佐木敏子小姐刚在工厂办公室的工位坐下,正要转过头去跟邻桌的女同事说话。同一时刻,藤井正和医生正在他私人医院的门廊里盘腿坐下来,准备看《大阪朝日新闻》。他的私人医院半悬于分割广岛的七条太田川支流的其中一条之上。中村初代太太是一个裁缝的遗孀,她站在厨房的窗口边,注视着一个邻居拆房子。邻居的房子在防空袭的隔火带上,所以不得不拆除。耶稣会的德国神父威廉·克莱因佐格穿着内衣侧身躺在耶稣会三层房屋顶楼的一张简易床上,在看一本教会杂志《时代之声》。佐佐木辉文医生是广岛市大型现代化红十字会医院一名年轻的外科医生。他手里拿着一份血液样本,准备拿去做瓦色尔曼试验,正走在医院的一条走廊里。广岛卫理公会的谷本清牧师停在城市西郊古井一个富人的房子门口,正准备卸货。由于担心广岛会像大家预想的那样,遭受B-29轰炸机的大规模空袭,他装了满满一辆手推车的东西从市区转移出来。10万人在此次原子弹爆炸中丧生,他们是六位幸存者。他们至今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活了下来,其他那么多人却死了。他们每个人都觉得是很多微小的机会和偶然性挽救了他们:一个及时采取的步骤,一个进屋的决定,赶上了一辆有轨电车而无须等下一辆。现在他们每个人都知道,在他们活下来的过程中有很多人死去,他们目睹的死亡比自己所能想到的要多得多。但在那个时候,他们所有人都对此一无所知。

谷本清牧师那天早晨5点起床。由于他太太有时会带着刚满周岁的孩子坐车去广岛北郊牛田的朋友家过夜,他独自一个人在牧师住所。在日本所有的重要城市中,只有京都和广岛还未尝过B-29轰炸机的威力。日本人把B-29轰炸机称为“B君”或“B先生”,这里面混杂了熟识的敬意和不悦。谷本清牧师像周围的邻居和朋友一样,觉得自己快要被焦虑感逼疯了。他听过人们对久礼、岩国、德山及其他附近城市大规模空袭的恐怖描述。他确信很快就轮到广岛了。由于昨天晚上多次响起空袭警报,他并没有睡好。广岛近几个星期来几乎天天晚上都会拉响警报,这是因为那时B-29轰炸机把广岛东北的琵琶湖作为一个集结点。不管美国人计划轰炸哪座城市,他们的远程轰炸机都会从广岛沿岸上空轰鸣而过。警报频频响起,而“B君”却迟迟没有大驾光临,这让广岛市民人心惶惶。城里流传着一个传闻,说是美国人给广岛准备了特别的东西。

谷本先生是一个小个子男人,很健谈,表情丰富。他的黑发很长,梳了一个中分的发型。他的额骨突出且与眉毛靠得很近,留着小胡子,嘴巴和下巴都很小,这使他看起来很奇怪:既年长又年轻,既幼稚又睿智,既虚弱又暴躁。他的步伐急促不安,但带着一种克制,这表明他是一个小心谨慎、深思熟虑的人。在日本遭受空袭之前,他只有在境况极其不好的日子才会显出这些特征。除了让太太去牛田过夜,谷本先生一直在搬东西,把他放在人口密集区长良川教堂里所有能移动的东西,都搬到距市中心两英里的古井,一个人造棉商人的宅子里。人造棉商人松井先生当时把他的空宅子向很多朋友和熟人开放,他们就可以把想搬的东西从可能被空袭的地区都搬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谷本先生之前一个人用手推车搬椅子、赞美诗集、《圣经》、圣坛器具及教堂记录册,这并不难,但是要搬管风琴和一架立式钢琴却需要一些帮助。昨天一位叫松尾的朋友帮他把钢琴搬到了古井,作为回报,他答应今天去帮松尾搬运他女儿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他起得这么早。

谷本先生自己做了早餐。他感到十分疲惫。昨天搬钢琴、夜里失眠、几个星期来的担心和饮食无常、教区的职责,所有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无力去做今天的事。此外,还有别的事情让他烦心:谷本先生是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埃默里大学学习神学的。他1940年毕业,能讲流利的英语,穿的也是美式服装,直到战争爆发前还在和很多美国朋友通信。和其他担心自己遭到监视的人一样——可能只是他的臆想——他感到自己越来越心神不定。警察已经盘问过他很多次,就在几天前,他听说一个颇有影响的熟人一直在告诫人们,不应该信任他。那人是东洋汽船株式会社的退休职员田中先生,他仇视基督教,还大肆张扬地做慈善活动,在广岛颇有名气,但也因为专断独行而不得人心。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对日本的忠诚,以弥补田中先生造成的损害,谷本先生接下了当地邻组负责人一职。因此,在原有的职责和关切之外,他又担负了大约20户家庭的防空事务。

那天早晨6点不到,谷本先生就往松尾先生家走去。到那儿以后,他发现他们要搬的是一个很大的日式柜子,里面装满了衣服和家居用品。两人随即出发。这天早晨万里无云,气温很高,接下来肯定一整天都会热得让人不舒服。他们动身后没多一会儿,空袭警报就响了起来,持续了一分钟——警告有飞机靠近,但又暗示广岛民众其威胁程度不高,因为每天早晨一架美国气象飞机飞临上空的时候,空袭警报都会响起。两人一前一后拉推着手推车穿过城市街道。广岛是一座扇形城市,主要分布在被太田川七条支流分割而成的六座岛屿上。它的主要商业区和居民区在市中心大约占4平方英里,居住着其四分之三的人口,因为撤离计划,这个比例已经从战时最多的38万下降到了24.5万。工厂和郊区都紧密地分布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南面是码头、飞机场和内海,三角洲的另外三个方向是连绵的山峦。谷本先生和松尾先生经过人山人海的购物中心,又穿过两条支流,到了古井的斜街,沿着斜街往上走,去往城市的边缘和山麓。他们开始走进一座山谷,把市区密密麻麻的房屋甩在身后的时候,解除空袭的警报响了(日本雷达兵只侦察到三架飞机,认为它们是一个侦察机小组)。把手推车推上人造棉商人的宅子很是累人,两人把手推车推进车道到达大门台阶后,就停下来稍作休息。他们站在厢房旁边,房子后面就是城市。和这个地区的很多日本房屋一样,这座房子由木架构和木墙一起承负着上面的瓦房顶。它的前厅堆满了一卷卷的寝具和布料,像一个满是舒适靠垫的凉爽洞穴。房子正面的右侧是一座精雕细琢的大岩石庭园。当时并没有飞机的声音,那是一个静谧的早晨,他们所在的地方挺凉爽,让人身心愉悦。

随后一道巨大的闪光横穿天空。谷本先生记得很清楚,闪光是自东向西,从市区向山丘而来,就像一束阳光。他和松尾先生被吓坏了,但两人都还有时间做出反应(因为他们距离爆炸中心3500码,约合2英里)。松尾先生冲上大门台阶跑进房子,跳进布匹中间躲了起来。谷本先生跑了四五步,躲在庭院的两块大岩石之间。他紧紧地靠在其中一块岩石后面。他的脸贴在岩石上,因此并没有看到发生了什么。他感受到一股突如其来的冲击力,然后碎木板和碎瓦片就掉在了他身上。他没有听到爆炸的声音。(在广岛几乎没人记得听到原子弹的爆炸声,但在通津附近的内海上,一个坐在自己舢板上的渔夫看到了闪光,并听到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这个渔夫与谷本先生的岳母和小姨子住在一个地方。他距离广岛大约20英里,但他听到的爆炸声比他之前听到B-29轰炸5英里之外的岩国还要大。)

当谷本先生终于敢把头抬起来时,看到人造棉商人的房子已经塌了。他以为炸弹直接击中了房子。周围烟尘弥漫,一片模糊。惊恐之下,谷本先生当时并未想到废墟之下的松尾先生,就冲到了街上。他在街上跑的时候,发现宅子的混凝土外墙已经倒了,倒下的方向是朝向房屋而不是街道。他第一眼在街上看到的是一队士兵,这些士兵之前一直在对面的山坡挖防空洞。日本人显然是想利用这成千上万的防空洞来抵御进攻。这些士兵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一个接着一个地从那些本该保护他们安全的洞里走出来,血从他们的头上、胸口和背部流下来。他们既沉默又茫然。

在漫天飞扬的尘土下,天色变得越来越昏暗。


展开
目录

 

美国为什么对日本动用原子弹(代序)

一道无声的闪光

大火

深入调查

黍草和白菊

战后

译名对照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