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研究生学术生涯导航
0.00     定价 ¥ 12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81826
  • 作      者:
    吴子牛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研究生学术生涯导航》是作者在给清华大学研究生新生做读研生涯报告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涉及研究生需要达到的标准、读研前的准备、如何做研究、学位论文写作、学术交流与交道、如何面对读研的各个阶段,以及如何更开心地读研等七个主题,探讨了研究生级别的学问,讨论了开展研究的范畴式方法,归纳了学位论文写作的模块化分层结构法,分析了学术交道与交流的多样性与技巧,解析了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衔接与可规避的陷阱,指出了快乐读研的可能性与途径,目的是给研究生顺利度过学术生涯提供某种形式的导航,让读研拥有值得回味的过去、值得庆幸的今天和值得期待的未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研究生
  本章涉及学历、学科、学位、学业标准、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读研的附加值,以及研究生的稀缺性与重要性等内容。学历的介绍可以让我们了解研究生所在的位置,专业与学科的多样性分析让我们理解每位研究生的有限价值,学位授予的高规格让我们能看到学位的神圣地位,研究生的学业标准、学问与学术道德的介绍让我们知道研究生需要达到的境界与高度,研究生与本科生区别的介绍让我们了解读研需要实现什么样的跨越,读研附加值的介绍让我们了解研究生需要为未来积累哪些能力,昀后,研究生的稀缺性和重要性让我们看到研究生所肩负的使命。
  1.1 学历知识地图与学历基本知识
  从小学到研究生,我们会经历各种学历阶段。用学历知识地图可以形象地显示各学历阶段的区别。国内外相关部门或机构对不同学历阶段的划分和要求进行了规定。由这些区别和规定可以看出研究生所在的位置。
  1.1.1 从学历知识地图看什么是研究生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希尔辛克医学院内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教授马特 迈特(Matt Might)为了形象地解释什么是研究生,使用了一张涵盖从小学到研究生各个阶段的学历知识地图。稍做改动的学历知识图见图1-1。
  假设当前的已知知识正好填满一个圆,其圆周是当前知识的边缘。圆周内的已知知识被写入了教科书,或者以论文形式发表,前者可以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后者可通过阅读文献掌握。高中学习能到达的区域一般是那些已经写成教科书的知识,但在远离圆心的地方,更多知识可能只能从其他文献中找到。学历知识地图以外的未知知识则需要创造。通过读研,我们会加入到创造知识的学者群之中。
  小学阶段能掌握的是有限知识,处在圆中心附近的一个小圆内。初中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在小学知识的外围加了一个同心圆,高中知识更进一步在初中知识的外围加了一个同心圆。
  本科阶段知识,不仅在高中知识的外围加了一个同心圆,而且在这个同心圆的某个位置向外突出了一个小鼓包,这个小鼓包被称为专业。
  图1-1 学历知识图
  图形比例并不代表实际情况
  在研究生阶段,本科对应的鼓包被加长了,也就是专业得到了深入。阅读文献会把我们带到人类知识的边缘。
  边缘就像一个硬壳,我们在那里花几年时间聚焦于一个点。当我们努力捅破外壳,用自己创造的知识在外面添加一个新的鼓包后,我们就可能获得研究生学位,小一点的鼓包对应硕士学位,大一点的鼓包对应博士学位。因此,相比于大学本科之前的学习,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学习通常会到达人类知识的边缘,进入未知世界并创造出新的知识。
  我们和其他研究人员一起,共同向外拓展,使得知识地图的半径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大。因此,到了研究生毕业阶段,刚入学时对应的知识边缘被放大了,放大部分包含了我们自己的贡献。
  高学历不仅对个人重要,对社会发展也很重要。据蒙大拿大学校长瑟斯 博德纳尔(Seth Bodnar)的文章援引的一项研究,一个国家的成年人口每增加一年就学时间,该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增加9%~10%。世界银行官网也有类似描述:“在全球范围内,每多上一年学,每小时收入就会增加9%”。
  1.1.2 学历基本知识简介
  求学经历用学历来区分不同阶段。小学学历、初中学历、高中学历、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是我们常见的几种学历,其中在高中和本科之间还设置有专科学历,但追求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的学生不必拥有专科学历。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因此,专科学历、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统称为高等学历。与硕士和博士相关的学历称为研究生学历。
  2011年11月通过的《2011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教育分成9个级别: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中学后非高等教育、短周期高等教育、学士或同等水平、硕士或同等水平、博士或同等水平。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ISCED)如图1-2所示。
  经历硕士培养并昀终获得硕士学位的人才称为硕士。不同硕士项目对硕士的要求和培养周期不一样。一些课程硕士可能只需要1年即可以完成学业。本书针对的硕士则需要2~3年才能完成培养,除课程学习外还需要开展研究,并撰写一篇学位论文,为相关课题带来一定的贡献。
  历经博士培养并昀终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才称为博士。马克 班尼特(Mark Bennett)指出,博士学位是通过博士研究得到的学位,也是我们能达到的昀高学位资格,需要开展研究并撰写一篇学位论文,为相关课题提供原创性贡献。
  1.2 学科、专业与学科门类,树与林
  学科是知识的分支。在中学阶段我们把数学当作一门课。到了大学,数学不仅是一门课,还是一个专业甚至一个学科,相当多的大学还设有数学系,甚至数学学院。如图1-3所示,作为一个学科,数学还有许多分支,就像一棵树长出许多树枝一样,这体现了其作为一个学科的丰富度和发展状况。在中学阶段我们把物理当作一门课。类似于数学,在大学,物理学也是一个学科,也有许多分支,科普作家多米尼克 瓦里曼(Dominic Walliman)也给出过类似于图1-3的物理学分支树。另外,还有许多其他类似于数学和物理学这样的学科。
  图1-2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给出的9个等级
  图1-3 数学分支树示意图
  参考史丹森大学哈勒(Hale M.)制作
  一些学科之间可能有层级关系。图1-4针对两组学科,分别给出了学科之间的层级关系(由序号区分层级)。这种层级关系揭示了一个学科可能是另外一些学科的基础,例如物理化学是材料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是社会学的基础。
  图1-4 学科层级结构[1]
  如果一个学科的各个分支能挂在一棵树上,那么所有学科可以构建一小片森林。研究生在这片森林中寻找自己的学科专业,就像小鸟选择自己的位置筑巢一样。
  研究生按学科专业体系培养,按学科门类或专业学位类别授予学位。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2022年),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体系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与专业学位类别、二级学科与专业领域。
  学科门类是对具有一定关联的学科的归类,其设置符合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需要,并兼顾教育统计分类惯例。当前有14个学科门类,其代码和名称分别为: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文学、06历史学、07理学、08工学、0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13艺术学、14交叉学科。各学科门类下有数目不等的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
  按照《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2022年)规定,一级学科的设置须体现知识分类,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①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已形成相对*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和学科内涵与其他一级学科之间有比较清晰的界限;②一般具有多个明确的二级学科;③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在构成本学科的领域内,有一定数量的学位授予单位已开展了较长时间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已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体系、一定规模的师资队伍及其他培养支撑条件;④社会对本学科培养的人才有较稳定和一定规模的需求。
  与一级学科近似平行的是专业学位类别。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①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主要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②所对应职业领域人才的培养规格已形成相对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③具有比较广泛的社会需求。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①主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培养某一职业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②所对应职业领域对知识、技术、创新能力有较高要求;③具有较大且稳定的博士层次人才需求;④原则上具有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人才培养与学位授予的基础。
  二级学科与专业领域,由学位授予单位按有关规定在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学位授权权限内自主设置与调整。
  2022年,***颁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中给出了各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名称和代码。其中一共有117个一级学科和67个专业学位类别(图1-5)。另外,在交叉学科门类下,一些学校可能会申请设置目录外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工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昀多,分别高达38个和11个,两者合计49个。由此可见,至少在当前,工学门类对研究生的需求昀大。
  图1-6汇总了各学科门类下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每个名称都有相应代码。学科门类代码为两位阿拉伯数字,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代码为四位阿拉伯数字(其中的前两位是学科门类代码),代码第三位从“5”开始的为专业学位类别。名称后加星号的仅可授硕士专业学位,其他可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注意,目前0834和1010两个代码空缺。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研究生1
1.1 学历知识地图与学历基本知识1
1.1.1 从学历知识地图看什么是研究生1
1.1.2 学历基本知识简介3
1.2 学科、专业与学科门类,树与林3
1.3 学位的一些标准知识7
1.4 研究生学业标准与要求10
1.4.1 通常意义下的学业标准10
1.4.2 学问、学术行为与学术诚信13
1.5 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一些区别18
1.6 读研的附加值:可转移技能20
1.7 研究生的稀缺性与重要性23
1.7.1 研究生的稀缺性24
1.7.2 研究生的重要性27
参考文献28
第2章 读研前的准备29
2.1 读研前的思考29
2.2 事先了解读研的理由30
2.2.1 读硕的理由31
2.2.2 读博的理由31
2.3 如何寻找合适的潜在导师34
2.4 如何联系潜在导师35
2.4.1 需要准备一封让潜在导师能轻松打开和阅读的邮件36
2.4.2 如何等待答复和准备**次拜会导师37
2.4.3 从一位博导的遭遇看需要注意什么38
2.5 如何参加面试40
2.5.1 自我介绍的要点40
2.5.2 面试常见的问题与准备41
2.6 被录取之后42
2.6.1 读研资格的维护42
2.6.2 提前开始工作的重要性42
2.6.3 如何当新生43
参考文献44
第3章 如何开展研究45
3.1 看待研究的范畴式方法:沙漏模型及其特征45
3.2 如何获取知识47
3.2.1 知识的四个象限与研究生何时进入四个象限48
3.2.2 熟悉获取和更新文献的方式49
3.2.3 掌握有效面对文献的方法50
3.2.4 知识的理解与隐性知识,理解力54
3.3 提出研究问题56
3.3.1 研究问题的定义、要求与选择56
3.3.2 共性问题举例:悖论与理解力58
3.3.3 研究问题的来源60
3.3.4 研究目的,研究假设63
3.4 经过系统训练掌握研究方法64
3.4.1 掌握理论类与物质类研究工具的重要性64
3.4.2 方法论与研究方法的分类,巴斯德象限68
3.4.3 逻辑推理:归纳、演绎与反演72
3.4.4 因果关系:概念、方法和分类74
3.4.5 不确定性问题答案、想象力与启发式思维77
3.5 了解什么是本学科方向的研究结果与研究过程84
3.5.1 从贡献看结果的一般形式84
3.5.2 从影响看结果的高级形式,颠覆性与突破性,一句话介绍86
3.5.3 研究过程,研究的反馈回路88
3.6 主意/想法是如何诞生的89
3.6.1 可能有助于诞生主意的OBC框架90
3.6.2 诞生主意可能需要的品质,洞察力90
3.6.3 可能存在有助于诞生主意的环境91
3.6.4 从想法到*终发表93
3.7 科学研究的一些概念94
3.7.1 科学研究及其目的95
3.7.2 科学研究的若干概念96
参考文献100
第4章 如何顺利写出学位论文103
4.1 学位论文的难度与写作的整体思路103
4.1.1 学位论文的难度103
4.1.2 复杂度降维:模块化分层结构法105
4.1.3 模块与基本元素的数量限制因素106
4.2 学位论文的模块划分107
4.2.1 模块划分与论文五个要素的结合107
4.2.2 学位论文主要功能模块的写作惯例与特例,沙漏模型结构109
4.3 在基础层级布局学位论文的基本元素114
4.3.1 基本元素的种类与举例114
4.3.2 读编冲突现象与解决读编冲突的基本原则117
4.3.3 基本原则1:有机变化原则118
4.3.4 基本原则2:显式直白原则119
4.3.5 基本原则3:相干排序原则121
4.3.6 基本原则4:可记忆原则123
4.3.7 基本原则5:单一意义原则124
4.3.8 基本原则6:可读性原则127
4.3.9 基本原则7:规范性原则127
4.4 用修辞模式完成基础级向各层级之间的反馈130
4.5 关于撰写学位论文的建议分享136
4.5.1 撰写学位论文的切割法137
4.5.2 一些有读博经历的学者的建议138
4.5.3 如何写出昀好的硕士与博士论文,评优的原则141
4.5.4 找一篇现成的学位论文作为样板143
4.5.5 撰写学位论文可借鉴的格言144
4.6 文字处理工具的重要性147
4.6.1 利用排版工具的一般性建议147
4.6.2 排版工具利用举例:生成附录148
4.6.3 排版工具利用举例:参考文献列表及其交叉引用149
4.6.4 利用人工智能帮助写作的争议149
4.7 致谢——可能被昀广泛阅读的部分152
参考文献154
第5章 学术交流与交道156
5.1 各种交流对象156
5.2 如何与导师打交道157
5.2.1 与导师打交道的七项注意158
5.2.2 寻求导师帮助的建议160
5.3 发表论文过程中的交道162
5.3.1 论文发表与四类人群,读者、作者、审稿人与编辑162
5.3.2 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交道164
5.3.3 论文投稿过程中的交道166
5.4 如何做学术报告171
5.4.1 学术报告与论文的区别171
5.4.2 学术报告的基本原则171
5.4.3PPT的制作讲究173
5.5 墙报、电梯间演讲、短演讲或快闪演讲176
5.5.1 墙报177
5.5.2 电梯间演讲、短演讲或快闪演讲178
5.5.3 一句(段)话介绍,要素句179
5.6 通过参与服务提高交道与交流能力180
5.6.1 教学类:当助教的交流与交道180
5.6.2 事务类181
5.6.3 学术类:期刊审稿182
5.7 学术礼仪183
5.7.1 学术报告礼仪183
5.7.2 致谢是一种礼仪184
5.7.3 发邮件与礼仪186
5.7.4 网络礼仪188
5.7.5 研究生的一种人物特征:学术礼仪与学问的结合188
参考文献190
第6章 从入学到获得学位的各个环节191
6.1 各个环节之间的匹配,七大类陷阱191
6.2 课程学习与资格考试194
6.2.1 研究生课程学习的特征195
6.2.2 资格考试195
6.3 选题与选题报告197
6.3.1 选题价值、选题来源、选题确认与前期研究197
6.3.2 书面选题报告的构成200
6.3.3 选题报告评审会及其评价204
6.4 预答辩:昀终学术报告207
6.5 论文送审与论文评阅意见209
6.5.1 论文送审的前提、类型与作用209
6.5.2 预先了解评阅意见的可能构成209
6.5.3 积极面对论文评阅专家211
6.5.4 如何面对论文的评阅意见,尤其是棘手的意见212
6.6 论文答辩213
6.6.1 答辩委员会,创新点与学术亮点213
6.6.2 如何面对答辩中的演讲215
6.6.3 如何面对评委的提问220
6.6.4 答辩决议书222
6.7 学位审议、学位授予与毕业典礼223
6.7.1 学位审议与学位评定223
6.7.2 学位授予,工程硕士、工程博士与名誉博士的特殊性223
6.7.3 毕业典礼224
参考文献226
第7章 如何营造快乐的学术生涯227
7.1 快乐的相对性与可能性227
7.2 尽量避免退学与延期毕业230
7.2.1 退学现象与可能原因230
7.2.2 修业年限统计数据与延期毕业现象231
7.2.3 学者提出的延期毕业迹象与原因232
7.2.4 延期毕业的特殊因素233
7.3 读研过程的安全与健康问题233
7.3.1 让读研更安全:像涉水一样观察、评估、决定和执行233
7.3.2 面对习惯的策略:改变、断源、替换236
7.3.3 抑郁与焦虑,预防、应对与救助237
7.3.4 识别冗余信息,避免“信障”现象240
7.4 主动创造快乐241
7.4.1 他人快乐的经验241
7.4.2 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和动力的策略245
7.4.3 奇妙因果关系:快乐可能才是成功的原因,微休息246
7.4.4 主动享受校园文化,节日、纪念日与仪式典礼248
7.4.5 演说,一种令人难忘的快乐方式250
7.5 提高效率的可能途径253
7.5.1 来自日常生活的启发253
7.5.2 找对人的价值254
7.5.3 开展新计划的初日启动效应254
7.5.4 能力的自然提升与末端加速效应255
7.5.5 开会的艺术:提高效率,珍惜时间258
7.6 展望:把快乐带到毕业之后259
7.6.1 未来职业生涯与研究生学历的联系259
7.6.2 为什么毕业又是新的起点259
7.6.3 给未来职业生涯的一点启示,导师与母校的终身价值261
7.6.4 从过去到今天到未来,失败与成功,杰出人才263
7.7 给我们快乐的学术生涯制作导航图270
参考文献27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