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年华 昔年曾是江南客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的某一天,河北道怀州府辖下的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令李嗣急匆匆地处理完公务,就往家里赶。就在刚刚,他得到了一个消息,夫人已经腹痛不止,临产了。
李嗣膝下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到了及笄之年,许配了人家,二女儿也已是豆蔻年华,生得娉婷可爱,但他却一直没有儿子。于是自妻子怀孕之后,他便急切盼望着能有个儿子降生。因此这一路上,他又是忐忑,又是欢喜,又是憧憬,心情十分复杂。
赶到家之后,他坐立不安地在妻子生产的房屋外等待着,心中默默向上天祷告。他并未等待太久。不一会儿,婢女就喜气洋洋地跑出来告诉他,夫人生了一个儿子。稳婆随即抱着婴儿出来贺喜。果然天遂人愿。李嗣欣喜若狂,赶紧从稳婆手中接过儿子,去看夫人。疲惫不堪的夫人也面露微笑,颇感安慰。
夫妻俩中年得子,自然将之视若珍宝。看着襁褓之中的婴儿一双点漆般的明亮眼睛,李嗣断定这一定是个极聪明灵慧的孩子。于是,他给儿子取名商隐,取字义山。名和字都寄托了一位郁郁不得志的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商隐”,即“商山隐者”。汉初商山有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著名隐士,号为“商山四皓”。他们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一叫作东园公,一叫作夏黄公,一叫作绮里季,一叫作角里先生,博学多才,天下闻名,后为避秦时战乱而隐居山中。汉高祖刘邦曾慕名而来,想请他们出山为官,彼时四人都已八十多岁,眉皓发白,故称“四皓”。四皓婉言谢绝了高祖的邀请,表示自己安于清贫的生活,并写下一首《紫芝歌》表明心志: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何归?
驷马高盖,其忧甚大。
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过了几年,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如意。商山四皓为了天下安定,接受吕后的邀请,携手出山,辅佐太子。刘邦见到刘盈身边的商山四皓,不由得大惊失色,认为刘盈羽翼已成,只能放弃废立太子的念头。商山四皓功成身退,又飘然远去,继续隐居商山之中。他们终老山林,死后葬于商镇(陕西丹凤),名垂千古。
李嗣给儿子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儿子能像古代贤士“商山隐者”一般胸藏万卷、淡泊名利,关键时刻又能力挽狂澜,名垂千古。给他取字“义山”,则是希望他能怀着一颗人世之心,多行义事。
作为诗人,李商隐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果然成了后来辉映唐代诗坛的一代名家,尤以爱情诗《无题》闻名于世、流传千古。作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清人吴乔也评价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自成一家的大诗人:“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清人叶燮评说:“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可空百代。”李商隐诗歌最大的特色是寄托遥深而措辞幽婉,堪称晚唐绝唱,后代诗人之中几乎无人能及。
只是,在政治上,他却无法望商山四皓之项背了。他这一生,沉浮于牛李党争之中,辗转于各个幕府之间,始终无法像四皓一样,进可力挽狂澜,退而潇洒不羁,生活上颠沛流离、困顿不堪,“远从桂海,来返玉京,无文通半亩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属”。他虽然是极其杰出的诗人,但在仕途上只是个无法施展抱负、始终没有舞台的幕府文墨官吏而已。
P2-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