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分专注力(孩子提分抓好这9大场景就够了)
0.00     定价 ¥ 4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6834350
  • 作      者:
    作者:李嘉树|责编:魏敏
  • 出 版 社 :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孩子独立自主、专注负责等积极品质的方法,让家长成为教育自己孩子的专家。

★ 解决孩子学习生活中注意力不集中的九大痛点:

1.孩子写作业拖拉,作业写很久

2.经常弄丢东西,忘带作业

3.粗心大意,总犯低级错误

4.写作业效率极低

5.缺乏目标,做事不认真

6.撒泼耍赖,答应事情做不到

7.拿起手机放不下

8.写作业前磨磨唧唧

9.遇到不会的题就发呆,不肯往下做

★ 12个创编工具+18个实用方法+23个实践案例,让孩子更专注,学习更高效,提分更轻松。

缺憾练习、认识时钟法、布置场景法、小步爬山法、启动注意法、全对五步法,等等。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嘉树,华东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专家,专注力提高专家。曾在华东师范大学担任讲师三年,在初中、小学开展学生心理研究长达十五年。

2016年创立“李嘉树父母学堂”,研发和推广优质家庭教育课程,帮助家长掌握培养孩子独立自主、专注负责等积极品质的方法,并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家长成为教育自己孩子的专家。尤其擅长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改善孩子分心、磨蹭、落后的状态,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建立自信,提高成绩。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孩子玩游戏很专心,写作业总是走神: 缺乏有意注意


经常有家长问我:“李老师, 我的孩子听课、做作业很不专心, 但他玩乐高、看电视可专注了,好几个小时都停不下来,你说他 注意力到底有没有问题? ”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当他们面临有要求、有难度的学 习任务时,他们很容易分心,小动作不断,没一会儿就走神了。 但当他们面对游戏机、玩具、课外书时,他们就会沉浸其中,心 无旁骛,表现出高度的专注。这很容易让家长产生这样的错误推断: “孩子的注意力没问题,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因为对问题 的错判,家长继而使用威逼利诱、讲道理等方法,试图提高孩子的学习动机,结果往往收效甚微,还浪费了大量时间。

其实,以上这类孩子表现出的问题就是最典型的注意力不集 中,为什么呢?


1. 注意力分两类: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我每次去一个学校开展关于注意力的讲座,一定要做一个重 要的科普。每次讲完这个内容,家长和老师都会恍然大悟。每次 讲座后几个月,都会有听众发来信息感谢我:李老师,谢谢你教 授我这个知识。

这个重要的科普知识,就是心理学把注意力分为两种:有意 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也叫作主动注意,是指需要付出意 志努力、排除干扰、主动保持专注的注意力。例如, 背诵、计算、 解题,都需要大量调动有意注意。孩子是否调动有意注意,有一 个简单的判断标准——是否烧脑。因为有意注意的资源很有限, 人们连续专注一段时间,大脑就会有疲惫感,所以这一过程一般 维持不了很久。请家长回顾一下,你能连续背单词多久?我想, 一般也就三四十分钟,你就开始疲惫,需要休息了。如果强行要 求你不间断背诵,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这就说明,你在背单词时调动了有意注意。

与有意注意相对的另一种注意,叫作无意注意,也被称为被 动注意。孩子特别感兴趣的、让人不由自主就被吸引的事物,如 玩各种电子产品,调动的大多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的典型特征 是不耗能。例如,许多孩子看动画片一看就能看上半天,成年人 躺在沙发里刷短视频停不下来,之所以能长时间保持专注,因为 他们调动的大多是不耗能量的无意注意。所以,判断孩子调动有 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其实很简单:如果他能连续不断地进行, 停不下来,基本上调动的都是无意注意;如果需要孩子主动地付 出努力,则是有意注意。

两类注意分别由不同的大脑部位控制。研究表明,有意注意 主要由大脑的前部系统(包括前额叶皮质)负责。这部分脑区发 育最晚,负责高级心理机能。人较之动物更高级也是因为此。与 之相对,无意注意则主要由大脑后部系统负责,是比较原始、基 础的功能,更贴近本能反应。当然,无意注意并非不重要。我们 生活中也有很多需要应激反应、先做后想的情形。可以说无意注 意帮我们活下来,有意注意帮我们活得更好。

有意注意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一寸光阴一寸金”其实并 不准确。时间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关键在于人如何在这段时间运

用有意注意。同样 30 分钟,有人用来学习,有人用来发呆,有 人用来刷视频、看电视,花费的时间一样,获得的体验和创造的 价值大相径庭。

有意注意是人为数不多能掌控的领域,有意注意是人一生中 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人如何运用有意注意,影响着他的一生。


2. 重新定义不专心:有意注意不足


知道了注意力分为两种,我们就很容易能够理解孩子“打游 戏很专注,做作业总是走神”是怎么回事了。

打游戏时,孩子用的是无意注意,做作业、听课、考试等学 习场景则需要有意注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恰恰是有意注意不 足,行为更多受到无意注意的支配。有意注意不足,是注意力不 集中的根本原因所在。

有了这个定义,我们就能解释所有不专心的行为。比如,不 专注的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被吸引,在听课时,同学的一支铅笔 掉到地上, 他就立马抬头去看。听到声响, 不由自主地想要去看, 这是无意注意,专心听讲需要有意注意,孩子的有意注意不足, 就难以排除干扰,总是会被无意注意打断。

所以,那些各式各样的、引人注目的所谓“注意力训练”, 它们更多是通过无意注意来吸引孩子的兴趣,然而我们要训练的 是孩子的有意注意,做这些训练显然和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

知道了我们要训练的是有意注意,我们也能重新认识这一流 行说法:“孩子在专心做事的时候,千万别打断他!这会破坏孩子 的注意力!”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要看孩子在做什么事。当 孩子在做有意注意的任务,我们的确不该打断。例如,家长不要 在孩子做作业时递上水果、不要在孩子写字时随时纠正等。然而, 有些情况下家长需要打断孩子。例如,当家长和孩子约定只能看 半小时电视,时间到了,孩子依然沉浸在节目中停不下来。这时候, 孩子看电视属于无意注意,停下来才需要有意注意。家长需要让 孩子坚定地停下来执行约定, 这会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与之类似, 孩子正在玩玩具时需要起身和客人道别、孩子在吃饭时要放下手 机……这些恰恰都是需要我们去定规矩的。

知道了注意力分“有意”和“无意”两种,家长的目标就明 确了: 孩子做作业拖拉、听课走神、学业落后, 缺的就是有意注意。 我们要重点训练的,就是孩子的有意注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