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科技发展不要忘记“为了人”这一初心
一、为什么提出“科技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
现代科技发展到今天,人们时而会感到困惑,科技发展到底为了谁?比如,随着生命科学技术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发现自己可能正在慢慢失去对科技发展的控制:将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繁殖后代的功能将可以被替代,科技自身就可以创造新生命;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开始超越人的智力,如在智能相关的人机大战中,人类选手屡屡落败。这样发展下去,未来世界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一些人开始产生一种对未来的困惑,甚至恐惧。
我们提出科技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厘清科技发展的本源问题—科技发展依靠谁、为了谁?“依靠谁”是清楚的,只有依靠人。“为了谁”这一问题,我想应该被更清晰和突出地提出来,其答案是“为了人”。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并不断地向前发展,背后起革命性作用的,就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规律,进而将其物化为工具,创造出更好的物质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技术被物质化,用于改造自然;而人类对规律的认识则内化到人类自身进而形成科学。科学对人的观念和思想的影响,有别于技术的物质性财富,它是一种精神性财富。科学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技术发展也有自身的逻辑,科技与人类和经济社会的关系也在不断演进。因此,我们提出“科技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进而可能对人类社会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时候认真地思考“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不忘“为了人”这一初心。
二、科学和技术过去是在人的主导下发展的,未来是否会超出人类的控制?
发展科学的目的,是使人类与整个自然的相互关系和适应性变得更好,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一种知识源泉和认知基础。但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会渐渐出现伦理问题,我想人类不能让技术损害人的尊严,更不能让技术失去控制成为损害人类社会的一种力量。
从目前发展看,技术有异化的可能,如果人类不能用人性和理性的力量来驾驭技术的话,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比如,我们前文已经提到的两个方向,生命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如果创造出的新物种、新生命在各个方面都比人强,会不会对人类发展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再比如,各国现有的核武器都不知足够毁灭世界多少次。
我认为要切实防止未来科技的发展超出人类的控制,就要让科技仍在人的主导下发展。因此,今天世界各国的决策层在面对关于科技未来发展的问题时,应该倾听多方面、多层次的声音,慎重决策。研究无禁区,应用要谨慎。
三、科技发展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科技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 拓展人的能力,不使其失去控制
科技发展的历程,是人类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和将能力外化的过程。既然如此,人类就应当始终站在能够控制其自身能力的位置,防止能力异化。
农业社会时代,劳动工具非常简单,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随着蒸汽机、纺织机等的出现,劳动力从人力、畜力开始转向机械力。这种机械力是一种超脱于自然的能力,本质上也可以认为就是技术的力量。想要机械力本身成为一种*立的力量就必须有动力设备,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电机,机械力一步一步地被发挥到极致,伴随而来的是不断产生的新的能力外化的形式,汽车让人类跑得更快,轮船让人类跨过海洋,飞机让人类腾云而上,大的机械工具开山搭桥不断增强人类的臂力。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出现,人类又开始了知识程序化进程,算法开始被应用,这代表了机械力之外的另一种能力—“智力”的出现。这种“智力”开始出现时非常简单,但随着人类对脑功能和对人类意识的认识的不断深入,这种“智力”发展成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具有深度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继人类将自己的机械力外化之后,现在又可以将智力外化了。
人的能力整体上来讲可以分为三类,即机械力、智力和繁衍能力。那么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已经具备了将机械力和智力外化的能力。对于繁衍能力,人类现在也有技术将其外化了。人类各种能力的不断外化和完善,显然能够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新世界。但是,归结到本源,既然技术发展是为了人类,那么人类就应该始终保持对技术的控制。
2. 维护人类尊严,维护人类社会秩序
应始终将科技发展“为了谁”的问题放在一个突出位置上,科技发展不能失去方向,不能失去基本伦理的规则限制,对于这一问题,现在是应该高度重视起来的时候了。
我们应当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制定新的准则,这种新的准则应该以不损害人的尊严、不损害人类社会作为前提和条件,并且在将科学原理应用于技术层面时,应更加重视技术的伦理性。在这种准则下的“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我认为是可以的。
3. 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保障人类永续发展
放眼浩瀚宇宙,地球无比渺小,自然造物,而人类的出现又是多么幸运和奇妙。反观人类自身,其生存需要多么苛刻的自然条件,温度太高无法生存、温度太低无法生存、没有氧气无法生存、不能接受高频辐射。宇宙虽大,但如此苛刻的生存条件,使得人类至今还未在地球之外找到另一个符合条件的生存场所。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是拓展人类生存的空间、保障人类永续发展,而不是用另一种科技或物种来替代人。
畅销书《未来简史》中讲到,未来的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人类的异化。我认为应该回归本源,科技的目的应该是始终为了人,不断地拓展人类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地为人类生存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如何围绕“以人为本”建立处理科技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的新准则?
人类从起源开始便为了生存,不断拓展自身的机械力和智力,这也是拓展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科技正是应该围绕拓展人类文明来进行的。
过去的技术发展相对较慢,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动态平衡中发展的,而现在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快,这本身会带来很多问题,包括诸多新技术的负面效应叠加引起系统性风险,从而可能不再给自然以足够的时间来适应人和适应人类社会,所以人类生存的风险逐渐暴露出来。
生态环境改变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对于一些进入食物链且可能造成长期遗传甚至改变食物链的新生物技术应用,人类应该特别慎重。现有的知识及人类对自然、对生命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不完整的。如果基于现有的知识,去盲目地应用这些技术,改变了食物链,改变了遗传链,其后果也是难以预测的。总的来说,人类需要认真审视和反思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不忘科技发展“为了人”这一初心无疑是必需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一系列伦理问题。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触及生命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所以建立科技发展*基本的准则就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在技术应用领域。
所有的这些问题,应回归到科技发展“为了谁”的本源。以目前科技发展的伦理准则而言,我觉得至少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会不会影响人的尊严,会不会破坏人类的生命体系。当我们在关注自然环境污染影响人类生存的时候,科技对人类的生命体系自身正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所以,人类在得意于拓展自己能力、拓展自己文明的时候,应该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促使人们回头看看科技发展的*终目的,其应当是“以人为本”,为了人、发展人、发展人类文明。
食物链、遗传链等是人类生命相关的伦理问题,而人工智能、网络空间隐私等是人类社会相关的伦理问题。以网络空间为例,我们知道“人肉搜索”这个网络热词,如果技术不受控制,人都将变成网络上的透明人,完全没有隐私,这是我们要追求的科技发展吗?所以,科技发展要“以人为本”还是要“反人性”,其答案一目了然。
绪论
3科技发展不要忘记“为了人”这一初心
8双螺旋法与智库研究
第一篇 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
15科技创新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19关于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趋势分析
23关于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主要任务
27关于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32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战略引领作用
38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含金量和吸引力的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44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54我国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60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力重点及政策建议
66我国科技人才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72推进我国制造业开放创新的政策建议
78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8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 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
89当前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面临的主要制约及对策建议
95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亟须优化数据要素治理
100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存在的困难、短板及对策建议
第二篇经济社会发展与变革
107科技与金融结合 提高创新驱动能力的建议
112加快消费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建议
117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快速健康发展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建议
121关于开展“数字中国”术语规范化的政策建议
126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132当前对种粮农民政策扶持存在的短板不足及对策建议
137关于加强民航安全隐患排查的建议
141当前“零工经济”存在的风险与社保政策应对建议
146我国城市智能化运行过程中数据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三篇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
155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全面提升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
160关于建立我国野生动物损害管理体系的建议
166固体废物及新污染物治理进展情况、困难问题和有关建议
171当前跨区域、跨流域环境污染突出风险、监管薄弱环节及对策建议
第四篇 科技研发布局与进展
177信息化领域重要前沿应用技术态势与热点研判
183关于加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伦理治理的建议
189加强科学数据中心建设 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95我国生物育种发展现状、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200深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亟须加快数字医疗发展
205韩国率先制定国家元宇宙产业发展战略及启示
第五篇 全球基础研究重点领域动态
213生命健康领域
227生物制造领域
234能源科技领域
252信息科技领域
273材料制造领域
285资源环境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