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恶的起源、表现、尺度等是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乃至每一个普通人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本书中,德国当代知名女性哲学家安内马丽·彼珀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具有哲学伦理学通识性质的、关于善恶问题研究的导论。
教育学家坚信,人并非性本善。如果人生来就趋于美德和道义,那么善也是稳稳地存在于人的天性中,这样的话,他们所做的教育努力就是多余的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也不认为人性本恶,如果这样的话,他们也不会采取教育措施,因为这些努力都会因“恶基因”决定论而无效,因此是徒劳的。只要人具有学习能力,并且通过教育学方面的“校正”以及合理的教导——目的不是使人顺从,而是让之成熟——使人类遵守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那么人既非性本善也非性本恶这个假说就是成立的,人类本身具有的可能是中性特质,它会根据所受的影响或者所处的环境而朝着道德或者不道德的方向发展。
引 言 001
第一章 日常用语中的善与恶 007
第二章 从科学角度解释善与恶的来源 017
第一节 人类:由基因的善或恶决定吗? 019
第二节 人类:由心理要素和社会情况的好坏决定吗? 032
第三节 人类:由原始的自我决定所导致的善或恶吗? 052
第三章 哲学上对善与恶的解释 065
第一节 形而上学解释模式 069
第二节 伦理学解释模式 085
第三节 意义理论分析 105
第四章 善与恶的乌托邦构想 119
当不喜欢恶邻居时…… 141
结束语 145
参考文献 147
译后记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