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亲不亲
1911年农历五月初五,萧红出生在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的一个小县城——呼兰县(今哈尔滨市呼兰区)。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清朝行将土崩瓦解,一场旨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伟大革命一辛亥革命即将爆发。加上出生这天恰逢端午节,是伟大诗人屈原投江的日子,这些似乎都注定了萧红坎坷的一生。
萧红本姓张,名翅莹,“萧红”是她后来发表小说《生死场》时的笔名。’萧红祖上本来是在山东生活的,后来流落到了黑龙江阿城。张家刚到阿城的时候,一无所有,经过几代人的奋斗,终于成了远近闻名的地主,声望和财富随之而来。
早先,张家还过着贵族一样的生活,衣食无忧,家境富足。然而,流光易逝,到了萧红的爷爷张维祯这一代,家道中落,张家的底子渐渐薄了。后来分家,张维祯分得了一些土地和房屋,随后他就离开了这个大家族发迹的地方,迁到了呼兰。张维祯是读书人出身,性情散漫,家务事全部交给妻子打理,后来过继了一个儿子,名为张选三,家里的事就慢慢交到了儿子手中。张选三就是萧红的父亲,萧红的苦难从他开始。
在萧红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冷冷的。她曾经在作品中这样写道:“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一个内心柔软的女人,必然是失望至极才会说出这样无情的话。也许她这样书写的时候,内心也是极度复杂的。
张选三在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学习,被授予“师范科举人”,毕业后进人政府部门工作,历任汤原县农业学堂教员、呼兰农工两级小学校长、呼兰县教育局长、巴彦县教育局督学、黑龙江省教育厅秘书等职。他给同事的印象是谦谦君子,可是对萧红来说,他却是个魔鬼。萧红在父亲身上没有感受到如山的父爱,没有感受到一丝温情。
萧红的父亲是一个表面上文质彬彬,实际上贪婪而又冷酷无情的人,他对萧红管教非常严格,经常会打骂她。关于这一点,萧红的文章中也常有提及。这对父女的关系并不好,甚至一度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再加上幼时无意中听到家里的老厨子说过一句“苦命的孩儿啊,没有了亲妈,爹也不是亲爹”,萧红一度怀疑自己和弟弟不是父亲的亲生子女。
后来萧红的弟弟张秀珂将这一怀疑告诉了萧军,萧军又将这怀疑公之于众,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不过后来据萧红的邻居回忆,萧红的父母感情很好,结婚三年后有了萧红,并且萧红小时候深得祖父张维祯的喜爱,因此,萧红和弟弟应该就是张选三的亲生儿女。而父亲之所以对萧红冷淡,甚至宣布与其脱离父女关系,将其从宗谱除名,是因为萧红的一些行为,诸如逃婚、与未婚夫同居等,已经大大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接受底线,更不要提张选三还是一位刻板严肃的教育者,他更不能接受女儿这些大胆而出格的举动,对女儿很是失望。
然而到了晚年,张选三却时常到图书馆找女儿的作品来看,和老朋友聊天时也常常说起萧红儿时的事,可见他的心里还是记挂着女儿的。这份转变也被萧红看在眼里,她在《小城三月》里描述父亲时,说他是一位“开明人士”,可见这时父女二人已经化解矛盾,互相牵挂了。只是可惜了中间数年,二人都未能好好享受这段父女缘分。
萧红出生这天,恰逢农历端午,本来是一桩喜事,硬是被迷信说法弄成了衰事。端午节是屈原的忌日,民间俗称“恶月恶日”,说“恶月恶日”出生的人,“男杀父,女杀母”,萧红因生在这天而被视为不祥。更为凑巧的是,姜玉兰生下萧红后,久病不愈,张家人很怕魔咒应验,张选三也惶恐不安,对萧红自然不亲近。
姜玉兰虽然体弱多病,但继萧红后,依旧为张选三诞下了三个男婴,其中两个夭折了,只有张秀珂活了下来。张选三夫妇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张秀珂的身上,祖母范氏更是把张秀珂当作“金宝贝”般呵护着,因为他是男丁,是张家香火的传承人。
P2-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