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管子》警句名言启示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715813
  • 作      者:
    陆德生著
  • 出 版 社 :
    海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经典重读。习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引用了《管子》中的警句名言。
展开
作者简介
  陆德生,上世纪50年代担任华东局第二书记曾希圣的秘书,曾任安徽省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安徽省七届、八届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现为安徽省社科院特邀研究员,安徽省新四军研究会顾问。
展开
内容介绍
  《《管子》警句名言启示录》是一本经典重读作品。《管子》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管子提出的一系列思想理念和治国理政的方略蓝图,具有十分重要的资政育人作用和当代价值。作者陆德生从中辑录100则文字片段,按照《管子》原书的篇章顺序编排,逐则有针对性地联系实际进行阐释,集中展示了管子治国理政的思想精华,发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史鉴今、古为今用的积极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管子>警句名言启示录》:
  这就是说:先前的明君十分重视荣辱问题,坚持和弘扬荣耀的行为和风尚,纠正和消除可耻的行为和风行,并且重在实际的作为,贵在自觉的行动。
  管仲倡导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十分重视伦理道德建设,一贯强调在治国理政中要狠抓道德教化,修身养性,严禁邪气,弘扬正气,重荣去辱,引导官民以高尚道德品行为荣,以损人害群为耻,并且要求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毛泽东同志大力倡导“向雷锋同志学习”。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大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我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涌现出了大批道德楷模,他们的模范事迹和高尚品德影响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2013年9月26日在北京举行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这些道德模范的大爱无疆的行动,忘我为人的行动,敬老爱幼的行动,感染了无数人,教育了无数人。这些都说明,英雄本色体现在行动中,英雄感动人民以行动不以空谈,一切都归结于“在为”,正所谓“行胜于言”,用真情实干来体现重荣辱,而不是用花言巧语来讨好人,决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就要求我们:重“在为”,重行动,而且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
展开
目录
1 “守国之度,在饰四维。”……
2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3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4 民恶忧劳,我佚乐之……
5 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
6 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7 疑今者,察之古……
8 地辟而国贫者……
9 地之生财有时……
10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11 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12 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以正政也…一
13 “市者,货之准也。”……
14 是故事者生于虑……
15 “不明于则,而欲错仪画制……”
16 悦在施有,众在废私……
17 民之所利立之,所害除之,则民人从。
18 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
19 夫民必知义然后中正……
20 所谓八经者何?……
21 所谓三度者何?……
22 天植之正而不谬……
23 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常,义立之谓贤。
24 帝王者,审所先所后:先民与地则得矣……
25 信之者,仁也……
26 先王重荣辱,荣辱在为。
27 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
28 君一置其仪,则百官守其法……
29 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
30 俭其道乎!
31 政者,正也……
32 故军之败也,生于不义;法之侵也,生于不正。
33 规矩者,方圆之正也……
34 畜之以道,则民和……
35 凡庶人欲通乡,吏不通,七日,囚……
36 断狱,情与义易……
37 公曰:请问为天下……
38 行之无私,则足以容众矣……
39 修旧法,择其善者……
40 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
41 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42 夫霸王之所始也…
43 夫抟国不在敦古……
44 先王之游也,春出……
45 是故圣人上德而下功……
46 孝弟者,仁之祖也……
47 是故有道之君,上有五官以牧其民……
48 先王善收之于民者也……
49 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
50 其选贤遂材也,举德以就列,不类无德……
51 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
52 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
53 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54 先其土者之为自犯,后其民者之为自赡。
55 市也者,劝也。劝者,所以起……
56 夷吾也,如以予人财者,不如毋夺时……
57 天地不可留,故动,化故从新。
58 法制度量,王者典器也……
59 不方之政,不可以为国……
60 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此之谓内德。
61 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
62 非吾仪,虽利不为……
63 不可常居也,不可废舍也……
64 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65 “爱之、生之、养之、成之,利民不德……”
66 刑以弊之,政以命之……
67 “故曰:法者不可恒也……”
68 上以公正论,以法制断,故任天下而不重也……
69 是故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
70 是故先王之治国也,使法择人,不自举也……
71 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
72 夫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73 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
74 故事莫急于当务,治莫贵于得齐……
75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76 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
77 治心在于中,洽言出于口……
78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79 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
80 牧民者……其收之也,不夺民财……
81 桓公曰:我欲胜民,为之奈何?……
82 昔者桀纣是也。……好富而忘贫。
83 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
84 “禁藏于胸肋之内,而祸避于万里之外。”……
85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86 齐桓公问管子日:吾念有而勿失……
87 “故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
88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
89 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
90 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
91 圣人之求事也,先论其理义,计其可否……
92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93 人君唯无好金玉货财,必欲得其所好……
94 人君唯毋听请谒任誉,则群臣皆相为请……
95 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
96 法度者,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也……
97 明主之择贤人也,言勇者试之以军……
98 “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
99 凡将为国,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
100 童山竭泽者,君智不足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