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爱的作料:一个法国人的素食沉思录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452185
  • 作      者:
    (法)奕夫著
  • 出 版 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当美食遇见瑜伽中的古老智慧。作者鼓励人们通过简单而营养的素食,来建立起纯粹质朴、尊重自然且充满仁爱的生活方式。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健康营养的食物,无需掠夺其他生命,就可以逐步培养起爱心和仁慈心,觉悟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之道。
  ★当西方理念遇见中国文化。作为深受东方文化熏陶的法国人,作者用独特的灵性视角对传统的中国素食文化和向往“天人合一”的中国智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分析,为我们自观、自省提供了新鲜的角度。
  ★当国际素食烹饪师遇见瑜伽哲学导师。作者奕夫既是国际素食烹饪师,又是瑜伽哲学导师。他深度研习并实践瑜伽生活方式35年,常常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文化论坛和会议讲座当中。他的烹饪课以及瑜伽、素食生活讲座场场爆满,备受欢迎。
  ★当爱吃美食的读者遇见爱做美食的作者。作者提供了16道美味又容易操作的经典素食食谱,读者可以参照食谱,一步步做出好看、好吃又健康营养的素食,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美好和谐也会有更感性的认知。
展开
作者简介

  Yves Ayoun(奕夫),生于法国巴黎,是国际素食烹饪师、瑜伽哲学导师。他深度研习并实践瑜伽生活方式35年,19岁时从欧洲起程,首次穿越亚欧大陆,一路探险来到印度,浸润在古老而深厚的印度传统文化中。之后的环游世界之旅激发了他对于素食烹饪的热情。在烹饪中,他巧妙自如地把瑜伽中的古老智慧和食物融合在一起。他常常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文化论坛和会议讲座中,其烹饪课以及瑜伽、素食生活的讲座也备受欢迎。他也是一位作家,擅长灵性文化主题。他还热爱设计与摄影,本书的全部图文设计、排版以及菜谱部分的摄影即是他的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爱的作料:一位法国人的素食沉思录》是国际烹饪师、瑜伽哲学导师奕夫多年沉思与实践的积淀。
  作者将自己如何走上素食的道路、如何在环球之旅中被激发出对于素食烹饪的热情、如何在素食烹饪过程中融入瑜伽智慧的经过娓娓道来,并以严肃真诚的态度,探讨了中国人的素食传统与向往“天人合一”的古老东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思考人类在自然当中的灵性身份,探索如何通过素食的方式,建立起感恩和尊重生命的态度,培养质朴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唤醒人们对生命、资源、自然环境的珍视。
  在书的最后,作者提供了16道简单易做且美味营养的素食菜谱,愿读者能充分感受素食的美好。

展开
精彩书评

  ★地球的产出足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却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圣雄甘地


  ★Yves是那种知行合一的少有的灵魂,他会用亲手烹调出来的令人愉悦的营养美食来招待各类朋友——从谦逊的瑜伽学生到社会名流,从挑食的孩子到从未品尝过西餐的老者……他的身上集中体现着“食而为生,生而为爱”的品质。

  ——Kurma Dasa,澳大利亚的国际素食烹饪师,被誉为澳大利亚的“素食上师”


  ★当你准备购买一套皮沙发、一双皮鞋、一个皮包、一件皮衣或者一辆安着皮椅的汽车时,请三思。或许,这是财富和休闲的标志,但是动物和我们生存的环境,却以更残忍的方式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史蒂夫·乔布斯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我的环球素食之旅
  盘子里会是些什么呢?客人都有点儿兴奋不安。说起素食,他们唯一的体验就是散落在北京各处的几十个素食餐厅,还有大同小异的台湾仿荤菜。门开了,他们走进屋子,炒菜锅里飘散出来的香味,出其不意地迎接了他们的兴奋和好奇。我的妻子培敏小心翼翼地在每个座位前分别摆上刀叉和汤勺,中间是一个雪白的餐盘,上面摆着汤碗。厨房里散发着热气腾腾的活力。我给田园沙拉淋上法汁,搅拌了一下汤,又查看了一下烤箱里的蔬菜馅饼。新出炉的鲜面包已经被切成整齐的薄片,就等着橄榄油“着陆”在面包酱上了。鹰嘴豆很柔嫩,自制的鲜奶酪看上去近乎完美,鲜嫩的香煎蘑菇土豆丁上点缀着绿绿的法香末,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色彩、香味、质感在锅碗瓢盆里碰撞,争先恐后地涌向餐桌。培敏和我相视而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们会喜欢吗?
  第一道菜,撒了油炸面包丁和奶油的芦笋汤。这道菜广受欢迎,只是喝汤时嘴里发出的动静免不了让在座的西方人挑起眉毛,但这种被欧洲人视为很不礼貌的响声在中国,就成了最高的赞誉声——这证明你的汤味很惊艳。接下来是主菜,这回可是考验西餐餐桌礼仪的时候了。一边是牧羊人馅饼,一边是用香草烹制的米饭,衬托着脆嫩的法式沙拉,熟悉的筷子却不知踪影。在印度,人们盘腿坐在地上,手指就是最灵活的餐具;在西方,刀叉可以帮助你把食物切成小块;到了中国,人们把碗托在嘴边,用筷子把饭菜推送到口中。可这刀叉该怎么用呢?他们可怜巴巴的目光越过餐桌,相互碰撞了一下。不大一会儿,待一切都得心应手之后,一阵风卷残云,盘里的食物就所剩无几了。魔法奏效啦!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正餐就意味着围着餐桌上来回转动的转盘,社交、放松、大声说话、小口品菜。这会儿,我们的客人被这种新鲜的体验征服了,没准儿是吃得太多了吧。君竖起了大拇指,她的丈夫大海又要了第二轮,还有一位说了一连串的“非常好吃,非常好吃”。开心的时刻继续延伸着,最后的饮品——温热的肉桂苹果汁终于上场了,食客们的好奇心开始从餐桌转向了我的素食烹饪奇遇记。
  “很难解释,少年时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我走出了这一步。然而,周游世界后,我终于明白,这样的饮食选择其实来自我内心的呼唤,在其后的岁月中,它逐渐和我的灵性之旅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食素三年后,我离开家,进入了这个名叫“人生”的学校,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和内在的自我。每一个国家都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这样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如今,美食再也不局限于本土,而是随着移民潮迁徙到了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几乎在西方的每一个城市,你都可以看到中餐无处不在,印度菜和意大利菜也是如此。40年前,我踏上素食之旅后,并没有坐等食物来到我的餐盘中,相反,我走向美食汇聚的地方,这是一次历险,的确令人大开眼界,心胸开阔。”
  “这准保带劲儿极了!您都去了哪些地方?”大海问道。
  “1974年,我首先去了中东,在以色列的一个农场做了两年农夫。清新的空气、芬芳的泥土、清澈的水……那里的一切完全改变了我对食物的概念,而在此之前,我一直是个被困在城市中的年轻人。我亲眼看着庄稼一节一节地往上蹿,转眼之间就到了收获的季节。我的心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人生的价值于我,也发生了意义上的转变。我接受了全面的训练,不仅学着种植土豆、花生、玉米、西瓜和棉花,而且开始尝试挤奶、种饲料、喂饲料。我感到,一种和自然母亲之间亲近的关系在瞬间萌发并成长,它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关系。我跪在地上,用手挖起一捧土放在鼻子边,深深地嗅它的气息,沃土的芳香充塞着我身体的每个细胞;我在新摘的玉米棒上狠狠地咬上一口,咀嚼玉米粒在唇齿之间散发的奶香。阳光、和风、雨水和土壤之间的和谐共融,催生了无数的瓜果蔬菜和坚果豆类,从创造之初就维系着地球上的生命,这一切让我感到惊叹!这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受,我的爱心和对动与不动的一切生命的崇敬之情不断增长。母亲与大自然这两个意象的融合,终于变得完整而圆满了。”

  二、素食中的中国智慧
  作为平常饮食,素菜以其简朴和素净培养了一个人非暴力的心态,和对一切生灵的慈悲心。如今,中国人选择素食常常出于健康的考虑,还有的则是为了与大自然和谐共通,向往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肉食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食素是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贡献,因为饲养牲 畜的气体排放占据了其中一大部分。素食者中有很多是佛教居士,还有道家和儒家的遵从者以及主张善待动物的其他大众。这种素食风尚可以从各地纷纷建立的素食餐厅略见一斑,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素食餐厅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人们对食物的选择。素食美味营养,价格合理,人们 还可以感受一种更高境界的善性饮食体验,在宁静祥和的氛围中享受艺术的呈现。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梁汉武帝将食素列为佛门戒律。与印度佛教不同的是,中国僧人自己种植粮食蔬菜。中国的素食,其美妙之处就在于它和佛教、儒家思想和谐共生,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和日常生活方式。从更为深入的哲学和灵性思想体系的角度来看,佛教中有关六道轮回(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的教义自唐朝以来就极为深入人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便是食肉者和食素者将依据其不同的德行和过失,在来生去往截然不同的目的地,不杀生、不食肉可以保证被一个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dukkha(译者注:梵文词),即是短暂而不究竟(佛教语,至高无上的境界,或对事物彻底、极尽之意)的。汉代发明的豆腐,让中国人对肉味的渴望有机会转移到纯粹的素食来源——豆制品。豆制品的变化无穷无尽,形状、口味和质地也各不相同,而且营养丰富,对健康非常有益。

  三、动物与我们
  其实,如果深入研究一下食肉动物和人类在生理结构上的不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爱因斯坦会说 “人类原本就不是吃肉的”。
  ● 人类的面部肌肉非常发达,适合咀嚼食物;食肉动物的面部肌肉较少,适合最大限度地张大口。
  ● 人类的嘴很小,食肉动物的嘴则大得多。
  ● 人类的牙齿扁平,形状更像铲子,适合切断食物;食肉动物的牙齿尖锐锋利、参差不齐并弯曲,适合固定和撕裂肉食。
  ● 人类需要借助咀嚼辅助消化;食肉动物可以不经咀嚼就整吞食物。
  ● 人类的唾液中有分解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酶,可以分解食物;食肉动物的唾液中没有消化酶。
  ● 人类的小肠是身体躯干长的12倍,就像山路一样曲折迂回,表面还有很多皱褶和小囊。人的消化过程很缓慢,肉类的消化则需要更长时间,而且会在漫长的时间中在人体内残留大量毒素。这就是为什么人类需要烹煮、烘焙或者烧烤肉食的原因。食肉动物的小肠只有身体躯干的4倍,短而直且很粗大,表面平滑,以便酸性废物及副产品能快速通过,排出体外。因此食肉动物不会因高油脂、低纤维或以肉类为主食而得直肠癌,但是我们人类却会。
  ● 人类有扁平的指甲,适合做精细的活儿;食肉动物有锋利的爪子,适合捕捉猎物,并把其他动物的肉撕裂。
  ● 人类的消化过程仅需几个小时,恢复精力所需的睡眠时间也相对较短;食肉动物的消化需要几天,只要消化机能允许,可以一直处于睡眠中,短则几天,长则几周。

  四、现代素食者
  人们有一种误区,认为肉是维持健康必要的食物,而且保持身体强壮所需的全部酶和维生素只有在肉里才能找到。在地球上最大型和最强健的动物中, 如马、大象与河马都是吃素的。人类历史上曾有过几个文明时代以大量食肉闻名,那时地球上许多地方是大片冰原、险峻的山区或者沙漠丘陵地带,几乎寸草不生,于是为了生存,人们自然地转向肉食。但是,大多数人依然生活在蔬果丰富、气候宜人的地方,可以找到无穷无尽的瓜果、蔬菜、谷类和食用油。 还有奶牛,它们本应获得充分的关爱和保护,这样人类便能获得来自奶制品的基本营养,并得到良善的滋养。动物凭借本能摄入所需要的食物,而人类则依据传统和习惯选择食物。很多时候,我们摄取的营养大大超过了身体所需,另一方面,无辜的动物成了餐桌上的豪华盛宴,而我们对这样的沉溺给自然环境、集体精神和内在心灵所带来的巨大伤害却浑然不知,导致人类成了地球上无知且无情的一个种族。
  看一看与肉食有关的疾病和肉食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吧。40年前素食饮食习惯被一些人视为时尚,而在今天却日益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人采取食素的生活方式,甚至连奶制品都不吃,还有的人则在严肃地思考成为素食者的可能性。生活中,一切都应当是平衡和谐的,什么都不能偏激,否则必定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至今为止还没有人因为选择素食而丢了性命,然而工业化以及对牛肉、猪肉的消耗,却给不计其数的人类和动物带来了死亡。
  对大多数人而言,没有肉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对另一些人而言,吃肉却是无法想象的。有个问题依然存在:素食究竟是一种饮食习惯还是生活方式?答案是:两者都不是。素食是来自心灵的呼唤,是经历了道德和伦理考量之后的理性选择,是一种感恩和尊重生命的态度。这是我们对一个事实诚恳而谦卑的接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属于我们人类,我们只是在短暂而有限的时间内向大自然借用一切。干涉大自然的规律,必然会使人落入错综复杂的因果规律网中,无法挣脱。现代都市中,资源消耗超负荷,人口也早已达到饱和。为了满足舌尖上的快感,每天都有数以亿万计的动物(鸡、鸭、牛、羊、猪、马、鸟、鱼,甚至还有猴子和狗)被残忍地折磨和屠杀,在这里,营养的考虑无法成为充分的理由。我们应当自问:“我们吃肉是因为相信它很安全、健康呢,还是认为动物的痛苦与我们毫无关系呢?”
  为了维持对肉类的大量消费,森林被破坏、河流被污染、土地被毒化,无数的暴力施加在这些无辜被动的生命上。选择素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缓解和修复的机会,是重新唤醒我们内心情感的开始,是让我们的同胞重获尊严的实际行动——它们有权利在这个地球上与其他一切生命种族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五、素食主义与生活方式
  早睡早起让中国人健康、强壮、有智慧。如果你想身体强壮,请不要在电视机前待到深夜,也不要在夜深人静时还在手机上讲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或者在电脑游戏里浴血奋战。如果你能有足够的勇气关掉电脑、停止聊天、不再浏览网页,让你因工作而疲惫了一天的身体安静下来,那么你或许还有机会以传统的方式,对你的身体和精神表达一些友善的抚慰:在一本好书的伴随下静心养神,在10点之前关掉台灯安然入眠。 当然,前提是那会儿你的确已经好好地待在家里了。
  如果你真的能另辟蹊径,选择另一种日程表和食谱,那么以下的几条建议供你参考:
  清晨5:00am—7:30am:
  早起,不要急匆匆地赶去上班,好好利用清晨的时间,因为这段时间是保持身心和谐、聚积能量的最佳时间。冥想、祈祷、被动或主动性地阅读和写作、练习瑜伽、打太极、锻炼身体等晨间活动非常有帮助且富有成效。日出前,人的头脑通常十分敏锐、灵活而且富有创造力,而此时身体也获得了充分的休息,整个人精神振奋。
  早上7:30am:
  吃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早餐,这是进食和消化的最佳时刻。水果、豆类、麦片、新鲜的奶制品、谷物、蔬菜汁、果汁、面包,所有这些都会为你提供足以延续到午餐时间的充足能量,开启充满活力的一天。
  中午12:00pm—13:00pm:
  午餐: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大街上,在外面还是在家里,都应享受一份营养丰富的新鲜沙拉。你可以吃一些面条、豆制品、汤和蔬菜,然后稍作午休,帮助消化,如果天气允许,可以散散步。
  下午16:30pm —18:30pm:
  这是一天中最消耗精力的时间,能量有可能被大量耗费。你应该享受一点健康的小吃,比如说新鲜的干果。
  晚上19:00pm—21:30pm:
  晚餐:晚餐应该简单清淡,避免油腻和煎炸的食物,这样有助于你的消化和睡眠。如果你想吃水果,在晚餐前进行,没有烹煮过的食物最难消化。
  ……
展开
目录

Part1 我的环球素食之旅
作者讲述自己如何走上素食的道路,如何在环球之旅中被激发出了对于素食烹饪的热情。

Part2 素食中的中国智慧
作为中国人平常饮食的重要部分,素食以其简朴和素净培养了一个人非暴力的心态和对一切生灵的慈悲心。

Part3 动物与我们
在所有的痛苦承受者中,动物的痛苦是最多的。它们无法诉说,也没有人为它们代言。动物应当从我们的餐桌上彻底消失。

Part4 现代素食者
素食是来自心灵的呼唤,是经历了道德和伦理考量之后的理性选择,是一种感恩和尊重生命的态度。

Part5 素食主义与生活方式
高品质生活方式的标准其实非常简单——回归传统,自己动手做吃的。你需要花一些时间,把自己的心和爱放入你或孩子们即将品尝的食物中。

Part6 从灵性视角看自然与环境
当人类试图有别于其他生物,尤其是动物时,唯一的方法就是对自我灵性身份的找寻。若非如此,人类只会变成一种有稍许智力的动物,只知道冠冕堂皇地借助被人类奉为上帝的“科学”,把大自然当成一个实验对象来对待。

Part7 食而为生,生而为爱
如果人们能在进食时充分觉知到食物和自然元素之间的关系,并意识到食物就是生命之源,那么这本身已是一种爱的表现。

Part8 爱母亲,爱地球,爱食物,爱人类
爱是一个简单的词语,但却把所有的生物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它折射着生命的每一部分,是我们的生命即出复入的气息。

Part9 更美地球,更美中国
当金钱和石油都被消耗殆尽时,我们将不得不从痛苦的代价中获得教训:我们将被迫与生态灾难、贫瘠的土壤和无法饮用的水作战。没有一个人愿意看到这一天到来。中国有资格获得母亲般的尊重,对待母亲,我们不应该攻击和剥削,而应该去爱。

Part10 国际素食菜谱
16道简单易做且美味营养的素食菜谱,充分感受素食的美好。

致谢
关于作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