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官兵心理训练集锦/军事心理学丛书》:
第一问:你想达到什么目标?
心理训练是一种有计划的训练活动,为了取得预期的训练效果,必须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明确的训练目标向参训官兵传达了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不同的团体心理训练项目对应着不同的目标,所以在开展训练之前需要根据部队现实需要选取或设计相应的项目。你可以根据军旅生涯不同阶段的需求和该阶段官兵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定不同的训练目标。例如,在新兵刚入伍的时候,可能面临环境不适、人际重构等问题;当新兵熟悉军营环境后可能会面临训练压力、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问题;在退伍之前会有一个重新的生涯规划和适应过程。你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设立不同目标,如执行重大任务之前的士气激励训练,团体凝聚力训练,军事考核之前的放松减压训练,自信心激励训练等。
在实际的训练中,往往一个训练项目可以达成不止一个目标,但是在引导分享和总结的阶段,教练员需要围绕自己计划达到的目标展开。当然如果在训练进行中,教练员发现了更有价值,对实际工作更有帮助的主题,也可以就此拓展。总之,目标的制定要以官兵的实际需要为指引,一次不宜过多,力求参训人员深入体验和探讨。
第二问:你训练的对象是谁?
同样是你带的兵,但是每个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工作经历、接受能力、心理状态、受训经历等都不尽相同,有些人在学校时可能接触过一些团体心理训练,有些人可能根本不了解这些。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参训官兵的各方面情况,才能使训练符合参训官兵的身心特点,充分调动官兵参训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
参加心理训练的人员可以以班为单位,也可以以连排为单位开展,为了保证训练的效果和安全性,每个教练员最多能关注12~20人。当人数较多时,需要更多的教练员,这个角色不但可以由指导员、连长担任,还可以由官兵骨干担任,这时可以采用由一人主带多人辅助的形式。如果想设计针对特殊人员的心理训练,如一些不是特别合群的官兵或者一些平时比较沉默、比较自卑的官兵,在训练的人员设置上不应将他们单独抽出来放在一起训练,而应该将骨干、积极分子与需要关注的个人编成一个团队,一起开展训练,这样既不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排斥,也可以利用团体其他成员的力量影响这些个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