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100618
  • 作      者:
    王云岭著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云岭,山东沾化人,山东大学副教授,人文医学博士,哲学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后。长期从事死亡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论文三十多篇,主持并完成教育部、山东省等各级科研、教学课题四项。主持山东省精品课程“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并在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智慧树网成功上线运行。
展开
内容介绍
  安乐死的焦点分殊。最后,作者将笔墨延伸到尊严死与全人医学谱系的拓展。
  在当下,高技术颠覆了传统的死亡定义,人-机混合生命的格局下人为延续衰败生命的几率越来越大,死亡的节点不是自然过程的中止,而是技术支持的中断(关机、停药、停电时间)。医疗救助技术也赋予家属更大的选择权,家属的情感、意志主宰着患者瞬间的命运转归,是解脱苦难,还是苦熬死撑,没有统一答案。而这也给了医护人员更大的技术裁量权,医生之手几近上帝之手,是放手(适时放弃),还是坚持(永不言弃),决定着生死之门的开启,灵性空间的遥望,于是尊严与死亡关系的命题便严峻地展现在亲历者面前,也摆在了伦理学家案头。
  读完云岭老师的新作,也勾起我对尊严死的一些思考与共鸣。在我看来,人们在讨论尊严死话题时,常常会模糊一些焦点:一是谁的尊严?重症患者的尊严,家属的面子与尊严,医护的职业尊严,如卒子过河,不可言退,三者并不统一,如何统一到以患者尊严为中心,这是个问题。重症医学在患者安全、安康的诉求之外,是否还要兼顾安宁、安详、安顿的使命?二是怎样的尊严(身一心一社一灵的尊严指针如何确立、如何完善)?三是如何(以怎样的路径)眷顾并维护这一份尊严?这背后,有着比其他医学门类更高的精神天花板,有着坚硬、精深的理论承托,这是全人医学模式与生物医学模式的对撞,这是尊严死的哲学母题,是是否承认濒死之人仍然有着人的四个面相(生物的人,机器的人,社会的人,心理一灵性的人)。我们是把医学仅仅看作是科学的医学,技术装备的医学,还是承认医学有四个面相(生物医学,理化医学,社会医学,人文医学),这一认知决定着医学功能与效率的拓展,从有用、有效、有理延展到有德、有情、有灵。有尊严不是一个虚幻的口号,而必须从手术、用药、器官替代、护理延伸到陪伴、料理、抚摸、慰灵等。因此,现代医学的伦理困境有一个不可逾越的现实落差:即临终(濒死)时节,患者(逝者)及家属多元(身心灵,知情意)需求与现代医学单一技术服务及以躯体照顾为焦点的护理服务之间的脱节与错位。于是,经常被提及的临终关怀有着十分丰富的价值内涵:不仅包括技术介入(止痛,免除痛苦与不适)、饮食、起居、生活方式、情感关怀,而且包括灵性关怀、生命关怀,这是临终时节(濒死期)的生命抚慰。
展开
精彩书摘
  《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
  宋明儒学自张载始,还开创了一种所谓的“万物一体观”。这种思想乃是对历代儒家所主张的“人贵物贱”思想所做的改造。通过这种改造,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万物一体观”一方面表明人与天地万物具有平等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昭示出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具有广泛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责任,因此它实际上表述的是一种“天人一气、万物同体”的平等意识,展示了一种兼爱万类、成就众生的广阔胸怀。王阳明深得张载“万物一体观”的要义,在《传习录》中对此观点多有论述,如“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故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通过这种万物一体观,我们看到的是宋明儒者以天下为念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彰显了儒者的德性尊严。而这正是张载所念念不忘的社会理想,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德性尊严方面,朱熹的“去欲”思想不可忽略。朱熹明确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说“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朱子语类》卷第十三)。现代人将此话解为禁锢人的自由,压抑人性,是错误的。事实上,朱熹所主张的是明理见性。在朱熹那里,“人欲”指的是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并非同一概念,而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其实,朱熹并不一概反对人的欲望,他反对的是沉溺于人的欲望之中不能自拔。他在解释什么是“人心惟危”时,甚至还说:“人欲也未便是不好。谓之危者,危险,欲堕未堕之间,若无道心以御之,则一向入于邪恶,又不止于危也。”(《朱子语类》卷第七十八)朱熹这一思想的重要之处在于,他认识到了人对自己行为的主体自觉,人可以通过“去欲”以使自己的行为合乎伦理,从而彰显人的德性尊严。这显然是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触及。
  值得注意的是,历代都有儒家知识分子受德性尊严思想的影响,在面对重大社会变故以及个人死亡时采取彰显人性尊严的态度与行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曲生何乐,直死何悲”(韩愈《祭穆员外文》)、“宁以义死,不苟幸生”(欧阳修《纵囚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等都是对这种死亡尊严的经典描述。
  (二)回归自然,全性保真:道家的尊严思想
  道家的尊严思想与儒家的尊严思想之不同,关键在于两者对“人”的理解和设计有根本差异。儒家的“人”乃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不离七情六欲;其理想设计是仁以为怀,义以为质。而道家的“人”则是未脱离自然界的人,懵懵懂懂;其理想设计是无知无欲,见素抱朴。由此,两者的尊严思想分道扬镳。
  ……
展开
目录
序一:秋叶静美
序二

第一章 导论:沉重的尊严死亡
一、尊严是什么
二、直面终末期病人的生存境遇与现代医学情境下尊严死亡
三、自杀、安宁疗护、安乐死与尊严死亡
四、尊严死亡的迢迢前路
五、本书是怎样研究的

第二章 尊严思想的历史溯源与理论新潮
第一节 尊严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从神性到理性:近代以前西方社会尊严思想的发展
二、现代尊严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康德的德性尊严思想
三、现代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当代宪政文化中的尊严思想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严思想:孔子以降
第二节 现代医学情境下的“尊严”凸显
一、现代医学情境下的尊严概念之价值
二、现代医学情境下的尊严理论建构
三、影响人实际享有尊严的因素
四、尊严的构成向度

第三章 现代医学情境下的尊严死亡
第一节 为何探讨尊严死亡
一、关于尊严死亡的纷争
二、尊严死亡之意义
第二节 尊严死亡的基本理论
一、尊严死亡是一种普遍的哲学
二、现代医学情境下的尊严死亡辨析
第三节 现代医学情境下尊严死亡的伦理诉求
一、终末期病人具有与他人相同的道德地位
二、在不影响他人利益的情形下,应尽量满足终末期病人的意志需求
三、对医疗保健者和照护者来说,避免对终末期病人造成侮辱就是维护其死亡的尊严

第四章 对尊严死亡的现实考察
——以中国病人为例
第一节 中国终末期病人的主体地位问题
一、现代医学的异化及其对终末期病人主体地位的消解
二、家庭主义对终末期病人主体地位的消解
第二节 病人的自杀与尊严死亡
一、病人自杀现象
二、癌症病人的自杀与尊严死亡
第三节 安宁疗护、安乐死与尊严死亡
一、终末期病人的两种选择:安宁疗护与安乐死
二、中国安宁疗护与安乐死发展现状
三、尊严死亡:安宁疗护VS安乐死

第五章 尊严死亡与安乐死合法化
第一节 尊严死亡是安乐死合法化的重要伦理基础
一、安乐死合法化的伦理障碍
二、支持安乐死合法化的理据检讨
三、尊严死亡是安乐死合法化的重要伦理基础
第二节 通过安乐死寻求尊严死亡的典型案例
一、玛丽·德卢拜:我选择有尊严地死去
二、詹尼特·阿德金:我要尊严丝毫不损地死
三、周听英之死:安乐死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四、巴金之死:长寿对我来说是一种惩罚
五、安乐死尊严死亡典型案例的伦理启示

第六章 全人关怀与优死追求:尊严死亡之前景展望
第一节 全人观念与优死理念
一、全人观念:以人为本的医疗价值目标
二、优死理念:体现完美人生的死亡新观念
第二节 整体性存在与优死:未来医学情境下的尊严死亡观念
一、有意义的整体性存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二、无意义的存在或者非整体性存在危及人的尊严
三、未来医学要帮助病人获得死亡的尊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