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最美生活 没有兴趣的人生不完美 梁启超 拒绝平淡无奇将兴趣融入生活 四色精装 68幅精美插图
0.00     定价 ¥ 5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7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4617771
  • 作      者:
    梁启超
  • 出 版 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68幅中外传世名画,图画质量、编排更精美、艺术:古今大师们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与融合呈现,文是画的映衬,画是文的视现。古今中外绘画大师们绘画中的理想生活,汇聚一书,融于一册,形成独具特色易懂易现的生活之书,帮助读者理解内容。画精心选自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近代以及西方近代极具艺术审美力的画作,选用跨度达1000年。跨越2000年的美学生活传承。

●精装呈现,四色印刷。封面选用中国传统色+专色印刷,艺术感和美感皆具备的装帧:封面选用中国传统色,以传统的美凸显生活里的日常可见之美。让生活美实用可认知。

封面着色:缃叶。取《说文解字•糸部》注“缃,帛浅黄色也”,李峤《荷》咏“鱼戏排缃叶,龟浮见绿池”,夏竦《皇帝听讲尚书彻太清楼锡宴》“赐花缃叶缀,劝酒玉户传”,葛立方《小酌以诗招道祖分茶》咏“宝胯开缃叶,香尘堕拓罗”戏鱼养龟,种花劝酒,填诗品茶,人生诸多趣味,缃叶一一见过。

●将艺术美与生活美结合:将美学态度落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读者审美和生活、人生态度。

●一书读懂梁启超的美学方式,成为生活中有趣味的人:跟随梁启超去实践美。拒绝平白无奇,将兴趣融入生活。

●梁启超的美学精髓。影响严复、章太炎、宋教仁、胡适、徐志摩的国学大师。


展开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涉猎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史学研究成绩显著,是近现代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 

将兴趣融入生活,也融入对子女的教育,使九个子女各有成就,堪称中国家庭教育的楷模。同时也将兴趣融入学术中,一生涉猎学术领域广泛。形成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终成一代国学大师。


展开
内容介绍

生活的意义在于趣味,没有趣味的生活是如形尸走兽。梁启超的趣味美,既是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亦是生命价值的体现,还是他人生美学思想的核心。跟梁启超去实践美,希望本书可以让你拒绝平白无奇,将兴趣融入生活,坦然面对人生中的成败与得失,洗涤胸中偏私,境界得到升华。

展开
精彩书评

任公妙才,下笔不能自休,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


          ——严复

他的功绩实不在章太炎辈之下。                    ——郭沫若


展开
精彩书摘

学问之趣味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中国人见面最喜欢用的一句话:“近来做何消遣?”这句话我听着便讨厌。话里的意思,好像生活得不耐烦了,几十年日子没有法子过,勉强找些事情来消他遣他。一个人若生活于这种状态之下,我劝他不如早日投海。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我只嫌二十四点钟不能扩充到四十八点,不够我享用。我一年到头不肯歇息。问我忙什么,忙的是我的趣味,

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我常常想动员别人也学我这样生活。

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他是好的。但怎么才算趣味?不能不下一个注脚。我说:“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赌钱有趣味吗?输了,怎么样?吃酒,有趣味吗?病了,怎么样?做官,有趣味吗?没有官做的时候,怎么样……诸如此类,虽然在短时间内像有趣味,结果会闹到俗语说的“没趣一齐来”,所以我们不能承认他是趣味。凡趣味的性质,总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终。

所以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诸君听我这段话,切勿误会,以为我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我不问德不德,只问趣不趣。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排斥赌钱。我并不是因为学问是道德才提倡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质,能够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所以提倡学问。

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能回答。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得到时,旁人没有法子告诉你。佛典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问我这水怎样的冷,我便把所有形容词说尽,也形容不出给你听,除非你亲自喝一口。我这题目:《学问之趣味》,并不是要说学问是如何如何的有趣味,只是要说如何如何便会尝得着学问的趣味。

诸君要尝学问的趣味吗?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

第一,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另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一件事为手段。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

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你问我“为什么做学问?”我便答道:“不为什么。”再问,我便答道:“为学问而学问。”或者答道:“为我的趣味。”诸君切勿以为我这些话是故弄玄虚,人类合理的生活本来如此。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人为什么生活?为生活而生活。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体操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第二,不息。“鸦片烟怎样会上瘾?”“天天吃。”“上瘾”这两个字,和“天天”这两个字是离不开的。凡人类的本能,只要哪部分搁久了不用,他便会麻木,会生锈。十年不跑路,两条腿一定会废了。每天跑一点钟,跑上几个月,一天不跑时,腿便发痒。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把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了。诸君啊!诸君倘若现在从事教育事业或将来想从事教育事业,自然没有问题,很多机会来培养你的学问胃口。若是做别的职业呢,我劝你每日除本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总要腾出一点钟,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一点钟哪里不消耗了,千万不要错过,闹成“学问胃弱”的征候,白白自己剥夺了一种人类应享之特权啊!

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的来,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假如你虽然每天定有一点钟做学问,但不过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

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着,便要进去。这个门穿一穿,那个门张一张,再不曾看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如何能有趣味?我方才说:“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嗜好两个字很要紧。

一个人受过相当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经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请你就选定一门作为终身正业(指从事学者生活的人说),或作为本业劳作以外的副业(指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说)。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钻,我保你一定被他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摩擦越出。前两段所说,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仍恐怕我本身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要仰赖别人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共事的朋友,用来扶持我的职业;共学的朋友和共玩的朋友同一性质,都是用来摩擦我的趣味。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研究。即或不然,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觉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来了。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找,断不会找不出来。

我说的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曾会这样做。唉!世上人多么可怜啊!有这种不假外求,不会蚀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自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

古书说的故事“野人献曝”,我是尝冬天晒太阳的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地恭恭敬敬的来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但我还有一句话: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展开
目录

人生的趣味

美术与生活

学问之趣味

为学与做人

最苦与最乐

敬业与乐业

知命与努力

“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

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

国学的趣味

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孔子之人格

屈原研究

情圣杜甫

《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稷山论书诗》序

书法指导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