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味觉的记忆:孙兆国的私家厨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62799
  • 作      者:
    孙兆国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 超级厨师教你在家烹制14道地道的上海菜。海派饮食文化精华的展现。
★ 本书不仅图片精美、印刷细腻,而且字里行间,食材、菜谱里的故事也一一道来。打开书,为你奉上一场老上海的温暖家宴,寻找那儿时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美食家沈宏非、董振祥、董克平诚意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孙兆国:上海西郊5号餐厅董事总经理兼主厨。
中国烹饪大师、国家高级评委、餐饮业认定师、国家高级裁判员、中央电视台特邀美食专家评委、法国美食协会会员。是传统上海菜的继承者,是新番菜的引导者,分子美食制造者。
中央电视台2台全国电视烹饪大赛全国总冠军。
2013年中央电视台2台“味觉大战”栏目常驻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关于地道上海菜的烹饪美食书。作者孙兆国先生为中国烹饪大师、国家高级评委、法国美食协会会员,曾作为中央电视台各类美食节目的专家评委及导师,也是传统上海菜的继承者。
书中,他教给大家14道传统上海菜,无论从选材用料还是烹饪过程及神之手的贴心提醒,无不体现出一位资深美食家的细心与对美食及生活的热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展开
精彩书摘

四喜烤麸
味蕾记忆

四喜烤麸是上海最寻常的家常菜,食材简单,做法也简单,基本上人人都会,似乎从寻常巷陌,到私家玉筵,随处都少不了这道朴实的身影。要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味蕾记忆,如豆汁之于北京、云吞面之于广州,上海的味蕾记忆,我投四喜烤麸一票。我从厨以来,见过不少在海外生活多年的上海人,回乡之际,特意到地道的沪上小馆点上一道四喜烤麸,等菜一上桌,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即便吃得津津有味,却缓而又慢,就像是认真地咀嚼着童年时熟悉的味道。

朋友的女儿在北京漂泊多年,对四喜烤麸也有着自己的坚持。妈妈从小给她做烤麸,都是先蒸再洗再水煮,反复几次下来,晾干了再用油煎,简单的一道菜,做下来也要一下午的时光。妈妈说餐厅里的师傅哪有工夫这么细致地处理烤麸,里面的脏东西和酸味儿不都吃到嘴里去了?所以,这位朋友的女儿在北京从来不吃烤麸,只有回到上海的家才会吃,味蕾的记忆深深地锁住了乡愁。

结缘
四喜烤麸这道菜,就是我跟上海师傅学到的一道菜,地道的上海菜。“一盒烟换来人生第一道菜”——当时的我对于上海是充满想象和期待的,所以,遇见这几个上海师傅真像是遇见了“一代宗师”一样,赶紧买了一盒好烟孝敬师傅,讨教做法。其实现在想起来,这道菜的做法在上海算得上是人人皆知的,也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秘方”可言,不过,当年上海来的师傅还是一五一十地仔细传授给我做法,包括刀工的讲究、下料的顺序等,我都用本子详细记下,即使到了今天,我也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

在上海做厨师,四喜烤麸是首先要学的一道“看家菜”。有一个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四喜烤麸在上海究竟是一道多么看家的菜。据一位上海的老食客讲,烤麸有一个谐音叫作“靠夫”,实际上说的就是新中国成立前上海的女人结了婚以后,多半就不上班了,在家靠老公吃饭,每天打麻将、做家务、烧菜。那么烤麸作为最重要的一道家常菜,自然起到了一个“拴住男人的胃”的重要作用,所以说上海女人要想“靠好夫”,先要学会“烤好麸”。

烤麸又叫作面筋,面筋有两种:一种是油面筋,在北方比较流行;另一种就是烤麸用到的水面筋。20世纪90年代我在北方工作,当时由于国家领导人是上海人,所以全北京都疯狂地流行吃上海菜,很多菜馆都会做四喜烤麸这道菜,但是真正做得好的菜馆并不多,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因为北方的面筋制作工艺没有上海那么讲究,做出的面筋没有嚼劲;第二是北方人的口味比较重,不会像上海本地喜欢做出这么甜的口味。

四喜烤麸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作四鲜烤麸,叫四喜是为了讨一个口彩,但我觉得四鲜更能够突出这道菜的特点,因为笋、木耳、黄花菜、香菇这四种东西的搭配,少了任何一种都无法做出这种独特的鲜味,所以食材之间的巧妙搭配,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如果搭配得不好,就会变得让人难以下咽。比如黄酒是本帮菜里面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但是上海人烧素菜是绝对不会用黄酒的,因为它和菜反应之后是会发酸的。

大家都知道上海人烧菜喜欢放糖,但其实有四种东西是绝对不可以放糖的:菠菜、豆腐、卷心菜和韭菜。又比如皮蛋和红糖是绝对不可以放在一起的,那时候有厨师讲一句老话很不雅,叫作最难吃莫过于“皮蛋拌红糖”。20世纪70年代末的农村,当时条件比较差,有个人用鸡蛋和糖精混着吃,吃完整个人身体都僵硬了,差点儿送命。所以食物的搭配首先是要符合身体的需求,为健康考虑,其次就是合理的搭配可以配出不一样的味道。

秘诀
经常会有人问我,为什么在家做出的四喜烤麸和在餐厅里吃到的味道不一样,看上去食材完全一样,调味料也一样,可是为什么餐厅里做的吃上去就更鲜美一些呢?其实四喜烤麸这道菜,诀窍就在于选材搭配和下料顺序上。四喜烤麸的“四喜”,根据个人口味可以千变万化,有所不同,不过按照上海菜的习惯,多用木耳、冬笋、黄花菜、香菇、花生等作为和烤麸的搭配,而且可以吃出荤菜的口味。

四喜烤麸的别名四鲜烤麸,一个“鲜”字,就彰显出了这道菜的特色和秘密。而面筋和木耳、冬笋、香菇、黄菜花的搭配,使一道菜当中口感混杂,脆中有嫩,软中有韧。烤麸浸入了四样辅料的味道,混合汤汁的味道,让口感层次分明,丰富多彩。

面筋本身有着如海绵一般的魔力,可以将任何汤汁和味道据为己有。为何香菇和木耳、黄花菜都要选干货呢?道理很简单,正是因为晾晒的过程让食材散发出独有的味道,在水发和烹饪的过程中这些食材的味道被充分地释放,面筋则畅快地吸纳着这些食材所带来的味道,最终成为主角。

烤麸在市场里都是放在豆制品专柜来卖的,但是大家都知道烤麸并不是用豆类做成的,而是用小麦做成的。这个就要追溯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了,由于当时把所有“粉类”制品都归列到一种专柜出售,所以这种贩售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烤麸也就一直出现在豆制品专柜上了。时至今日,大小菜市场都有各种生鲜的烤麸卖,我在烧菜的时候选用过很多种烤麸,有时候大家觉得烤麸的味道烧出来不好吃,并不一定是在技法上存在问题,而是烤麸本身的质量有问题。烤麸不像青菜或者生鲜,从表面上看很难判断出它的好坏,根据这些年的经验,我告诉大家一个捷径,家乐福超市的烤麸质量是非常好的,至少在上海是这样,所以我推
荐大家去家乐福超市购买。

-调料 -
老抽10克
糖15克
生抽10克
葱、姜、蒜、盐适量

原料
烤麸200克
香菇6克
金针菜9克
木耳2克
冬笋15克

制作方法
1烤麸洗净放入水中煮开(3分钟),取出用凉水冲洗,将烤麸中的水分挤出(不能压碎烤麸),然后再煮3分钟再冲洗,挤出水分(挤出烤麸中的酸水),反复两次;
2将烤麸切成 2.5cm×2 .5cm的方块;
3香菇、黄花菜洗净泡开,泡开后再冲洗,将黄花菜一切为二;
4冬笋切成滚刀块待用;
5将葱放入红锅内煸香,再将香菇放入翻炒,倒入老抽,加入盐、糖、水(鸡汤也可以),加盖中小火烧 10分钟,将香菇捞起备用;
6将锅洗净后放入葱煸香,放入黄花菜、冬笋、木耳炒香,盛起;
7将锅洗净后烧红锅(时间尽量烧长一点,目的是让烤麸不粘锅),下油,葱、姜、蒜一起爆炒,炒香,倒入切好的烤麸一起翻炒,炒至烤麸略微变金黄色后倒入生抽、老抽和香菇,加入水(或鸡汤),加盖烧 5分钟,再加入黄花菜、木耳、冬笋一起翻炒,略加水(或鸡汤)焖 2 3分钟,再翻炒收汁,将锅内的葱、姜、蒜捞出即可。

特点
咸中带甜,面筋有嚼劲,冬笋、木耳脆,香菇香,各种素的食材搭配在一起,味道非常鲜美。

小贴士
香菇用水泡发的时候,浸泡约3小时至软,但是不要用热水浸泡或者浸泡时间过久,否则会破坏香菇的香气和鲜味。

 

展开
目录

传承美食的精神叫作以心传心
不忘初心
厨师也是艺术家
厨师的修行
一些关于厨师的经验24
关于上海菜
四喜烤麸
生炒糖醋排骨
腌笃鲜
银鱼跑蛋
响油鳝糊
松子黄鱼
糟三样
老上海油爆虾
熏鱼
马兰头香干
酱鸭
目鱼烤蛋
油爆蚕豆
老上海水果羹
海纳百味 包容人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