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糖尿病直通车
第一节 糖尿病基础知识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顾名思义是一种尿中出现糖分的疾病。之所以尿中出现糖分,是由于血糖升高的结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在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体可出现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和相对不足,致使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血糖升高,多余的糖分从肾脏排出就得了糖尿病。
从1980年至今,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加了5倍,保守的估计,我国现在糖尿病患者逾4000万。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失明和截肢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然而,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60%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有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还未被发现。
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严格控制血糖,开展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病名的由来
古代关于糖尿病的记载,最先见于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希腊及罗马,有1000余年至数千年的历史。在这些古代文献中,以中国古代对于糖尿病知识的记载最为丰富。
印度关于糖尿病的记载始见于其梵文古医书《THE SUSRLJTA SAMHITA》(公元前500~公元400年),其英译本的第13章中开始即写明:“现在让我们讨论Diabetes(蜜尿之意)的治疗……”
阿拉伯关于糖尿病的记载,见于阿拉伯的两位医生Rhazes(850~892年)及AVicenna(980—1037年)的著作中。根据他们的记载,说明中亚西亚阿拉伯人中,也早有人患此病。后者还指明下肢坏疽和糖尿病的密切关系,并记述了糖尿病患者尿甜现象。
在西方国家,关于此症状的记载,始自罗马帝国时的Aulus(comelius(公元前30~公元50年),他对“Diabetes”的症状第一个做了描写。Aretaeus(30—90年)是西方国家中描写“:Diabetes”症状的第二人,他最先将此病命名为“Diabetes”。根据他描述的症状,此字可谓之为“尿病”。(Claudius Gale—nus(13l一201年),是西方记载“Diabetes”的第三人,但由于他的不正确见解和他的虚名,在很长时间内影响和延迟了此病知识的进步。直到公元1674年,英国人Thomas willis(1621~1675年)才发现了糖尿患者的尿“甜如蜜”。接着william Cullen(1709~1790年)在“Diabetes”一字的后面加了一个形容词“:Mellitus” (甜的意思),从此以后,此病即名“Diabetes Melli-tus”(糖尿病)。
中国远在公元前1122~前770年的殷朝甲骨文字中,就记载殷朝人16种疾病内即有“尿病”,但其是否类似糖尿病的症状,尚有待于以后证明。
在中国,数千年来一直是把糖尿病叫做消渴病(也称为消渴、渴病、肺消、消瘅)。《说文解字病疏下》解释说:消,欲饮也;《古代疾病名候疏义》解释说:消渴:渴,渴也……津液消渴,故欲得水也。Frederick.M.Allen在写糖尿病的历史中,曾经引据了我国汉朝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中关于消渴病记载的材料,说:“据1wai称,东方最早关于糖尿病的记载,出自张仲景,他可能就是中国最伟大的医生之一。他曾经描述过一种疾病,名之为消渴病,多尿为其特征:其人一日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其实,消渴病的记载并非起源于汉朝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而实起源于中国最早之古典医书——《黄帝内经》。以后经汉、隋、唐,直至宋、元、明、清,历代重要医书著作,无不有消渴病的记载。虽然早在隋代甄立言已经发现了消渴病的尿甜现象,而且在以后的千余年中对其记载不断,但是在中国的传统医药工作中,消渴病的病名则不像西方那样因之改变。 从隋唐时代起,消渴病被更清楚地认识和描述着,关于这方面的著作也非常丰富,隋代甄立言在其《古今录验方》中,曾经给消渴病下了以下的定义:“渴而饮水多,小便数…一甜者,皆是消渴病也。”这个定义,到现在说来还是正确的。
我国中医药界所说的消渴病名已如上述,至于西医药界所说的“糖尿病”名究竟自何时开始,尚不能确切回答。作者以为中西交通、文化交流、西药东传、东学西渐,“糖尿病”一词,或为自立,或为外来,大约均系在1674年Thomas Willis重复说明尿甜之后的事。P3-5
……
展开